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苹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01,17(3):16-2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民族理论 :充分认识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特征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在内容和特征上不断完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平等、团结、友爱、合作为特征的民族关系,到改革开放初期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再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最后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问题都非常重视,其理论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们之间既有有机联系,同时各自也都有许多根据不同时代特点总结的新观点、新政策,且各有特色。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为主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族理论为核心,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4.
陈国新 《思想战线》2006,32(2):73-78
胡锦涛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只有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统一战线》2010,(7):10-12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现状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两个共同"思想的内涵深刻,是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客观而精辟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大创新:首次把民族关系界定为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八个字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位,这是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鱼波 《今日民族》2012,(2):47-51
我国公民个人民族成份的确定和更改工作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逐步建立而产生和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兴衰、分合、  相似文献   

8.
张明霞 《人民论坛》2012,(36):220-221
民族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在党的几代领导共同努力下,我国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党的民族关系理论架构中,民族平等处于基石地位,民族团结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民族互助是党的民族关系理论得以确立的保障,民族和谐则是党的民族关系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彭燕  陈世润 《前沿》2010,(21):134-13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上是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工作实践贯穿着民族工作与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教育等各项工作相统一的思想 ,其中又特别重视处理好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民族工作规律与教育工作规律的关系。“三个代表”思想不仅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南和精神源泉 ,也为 2 1世纪中国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民族工作的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把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理论写入了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民族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冉光仙  陈瑛 《桂海论丛》2008,24(4):51-54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历史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民族关系和谐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对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认识,还是对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成胜 《湖湘论坛》2003,16(1):86-87
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现阶段 ,我国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各民族友好交往 ,和睦相处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 ,需要加以正确处理。  一、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一个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矛盾统一体。它既是平等的 ,又因历史的原因而存在着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它即是团结的 ,又因民族差别、经济文化差别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而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它既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证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认为它是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认真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邓小平民族理论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指导作用,从三大方面进行了理论体系结构性探讨。作者认为,邓小平的民族问题理论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的民族发展理论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核心;邓小平的民族现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思想准则。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民族问题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总结,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进一步明晰这一理论体系,由于对新时期民族问题理论的研究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是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同时,社会主义时期,又是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其重要目标指向。现阶段,城市化与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具有时代的同步性,在城市化推动下,经过"矛盾冲突多发期"与"和谐相处稳定期",走向"融和",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应从"民族平等度、民族团结度、民族互助合作度、民族和谐度、民族发展度"五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来监测城市化过程中民族关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以及国际形势对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本文拟就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的新思想谈谈学习体会。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思想提出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总和,它是复杂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特别…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和谐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文化融汇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向,民族个性差异还将长期存在。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前提下,民族利益、民族权利更多地成为民族关系发展的焦点和测量表,民族法治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另外,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非常"因素还将长期存在,其影响力将受到遏制或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期,邓小平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对毛泽东民族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实质进行了重新认识,形成了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和政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