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和伊斯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旗帜。冷战后,美国对它实施遏制战略;“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将其列为需着力对付的“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战争后,伊朗成为美国改造“大中东”战略的下一个重要目标。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构成影响美国与  相似文献   

2.
伊朗"核问题"与美国对伊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并对伊朗施加强大压力逼其放弃核项目.由此,伊朗"核争端"逐渐浮出水面.伊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可以说,是两国各自战略意图的冲突导致了这场核争端.本文在分析美伊不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对伊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页 )学习“三个代表” 贯彻“三个代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  国际问题研究陈公元 (6·5 )热点透视海湾政治的石油味与海湾石油的政治味安维华 (1·4 8)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强势与弱势安维华 (3·5 )美国“倒萨”的战略意图常泽鲲 李新华 (3·10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董漫远 (3·14 )伊拉克战争对非洲的影响贺文萍 (3·19)伊拉克战争与俄罗斯立场评析李靖宇 杨 刚 (4·5 )从伊拉克战争看土耳其与美国关系章 波 (4·12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兼谈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吴 磊 (4·17)伊…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直是从其全球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伊朗问题。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伊朗政策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由于伊朗在地缘战略上所处的重要地位,美国即使在与伊朗敌对的情况下,也企图对伊朗内部保持某种影响力。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伊朗看作是欧亚大陆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最优先事项转变为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特别是要防止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合。  相似文献   

5.
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前 ,全球军控和防扩散进程已经面临严重挑战。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的一系列相关事态发展 ,对全球军控和防扩散进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季以来,随着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就“打伊”的辩论渐趋白热化,各国媒体也不断“透露”美国“打伊”的时间和“倒萨”方案,各种猜测莫衷一是。目前归纳起来有4种“打伊”时间、6种“打伊”方案。 一、“打伊”时间 “9·11事件”后,“打伊”立即被提上布什政府的议事日程。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1年9月12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曾提出立即“打伊”,但为集中精力先打击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布什最终拍板决定暂缓对伊动武。目前盛行的动武时间主要有以下4种: (一)中期选举前动武。据土耳其媒体称,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今年7月访土时明确告诉土政府,美可望于2002年秋季“打伊”。美国内也有舆论认为,布什将于中期选举前“打伊”。这种看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伊亚德·阿拉维,5 8岁,接受过西方教育,是一位精神病学专家。他领导的“伊拉克国家统一组织”基本是由逊尼派穆斯林组成的,其中大多是从萨达姆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及其安全卫队中叛逃出来的。阿拉维发迹于复兴社会党,曾与萨达姆共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他组建了伊“全国和解运动”。阿拉维的政治顾问包括前美国外交官帕特里克·西伦斯、纽约公共关系专家布朗·劳埃德·詹姆等人。巴尔哈姆·萨利赫,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总理,库尔德人,生于1 960年,是库尔德爱国联盟领导人之一,曾作为库尔德地方自治政府驻美国代表,在美国…  相似文献   

8.
7月10日,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戴维·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aeus)以96:2的绝对优势通过美国参议院批准,成为中央司令部历史上的第11任司令。在当前美国朝野上下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打赢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之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持续吃紧,美国打伊(伊朗)声浪不断高涨的大背景下,这位因伊拉克战争成名,又对游击战理论深有研究的中央司令部新司令,成为世人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俄罗斯想得很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伊战争已经悄然落下帷幕。但在尚未散尽的硝烟背后 ,围绕着伊拉克危机与战后秩序的“外交博弈”仍在紧张地进行 ,其中 ,俄罗斯的举动特别引人注目。战前 ,俄与法国联手 ,威胁要在安理会就对伊动武决议行使否决权 ,从而迫使美英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开战 ,使其背上了“出师无名”的包袱 ;开战后 ,俄不仅未改初衷 ,反而继续积极展开外交行动 ,抨击美军事行动是对伊的“侵略”行径 ,要求美英尽快结束军事行动并将伊拉克的战后重建置于联合国框架之下。俄罗斯此举与“9·11”后迅速“拥美反恐”形成强烈反差 ,不仅有着现实的利益取舍 …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率领庞大代表团于2005年7月17日开始访问伊朗,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以来,伊拉克访问伊朗的最高级别官员,也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首位伊拉克总理访问德黑兰。以上事实表明中东历史上一对敌对力量,今日握手言和,显示出伊拉克新政府在复兴党倒台以后,迥然不同的外交风格转型和国家政策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