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今天,绝大多数国家都已认同,两性参政的平等程度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自建国以来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力倡扬男女平等,并在正式制度中对女性参政采取保护性的政策,但传统社会性别制度排斥女性参政的惯性作用力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牵制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因此,以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保证女性一定的参政比例,虽然由此引起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仍不失为实现性别平等参政的一种效力抉择。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来,随着权力机构性别失衡问题政治敏感性日益提高,欧盟一些国家开始运用法律以及法律之外的制度来平衡公共政治领域的性别比例。欧盟国家参政中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法律调整,保障了两性平等参政。为了实现两性平等参政,在法律制度进行变革的同时,对相应的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适用配额制时,各国的具体情况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选举制度和配额制必须紧密配合,不能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以民政部门为代表的政府机构如何在推动农村妇女参政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制定积极的法规/政策、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在宣传动员中纳入社会性别平等、重视和发挥妇联组织作用等,分析了这些举措的效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男性党员,女性党员在政治参与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当中的症结不是女性党员缺乏政治能力和素养,而是女性党员缺乏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保障制度。为此,国外设立了诸多相应的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女性党员的政治参与。分析国外用以保障女性党员参政的性别配额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为了提高女性党员参政数量、保障女性党员参政比例所设立的保障、监管等制度,有助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参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印度纳萨尔运动的研究缺乏女性视角,也未能质疑纳萨尔主义的男性中心观。纳萨尔运动中存在大量女性盲视和性别分割现象,它视女性为男性的辅助者,认为她们没有能力直接参与前线重要的革命活动。纳萨尔性别政治问题主要包括纳萨尔意识形态对性别问题的遮蔽、纳萨尔暴力与父权制的相互强化、极端左翼政治的性别规训、男权中心主义的社会传统以及女性主体能动性的缺失与自我边缘化等。关于女性参与纳萨尔运动的研究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革命运动史中的女性,二是运动实践中的女性,其目的是重塑集体记忆和实践场域里女性的主体性、能动性。由于纳萨尔运动内部残留着各种传统意识形态和实践,父权制又与种姓、阶级和宗教等因素相互交叉影响,因此,妇女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于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提法,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述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中共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经验总结,它符合我国政党关系的实际状况,也符合我国的国情。现就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参政内容谈一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革命实践决定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也是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的。我国民主党派产…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6,(2)
高校男女职工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参政议政、再教育机会及在家庭领域中的权利和机会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传统观念和政策因素制约、女性参政意识淡薄、家庭劳动影响、生理因素导致的性别歧视等原因造成的,需从树立人权平等理念、性别平等观念、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加强性别平等观念宣传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运作实践中,妇女参政进展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方面:对妇女参政的内在价值认识不够;有关妇女参政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性别文化陈旧落后;女干部自身理论素质较低和主体性欠缺。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是政治道德的保证。政治道德的实质是政治实践领域所蕴含的价值理性。其最高范畴是社会公正。政治价值理性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社会公正 ,取决于制度结构、行政制度和参政制度能否做到内在统一 ,以及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形式内容和实质内容是否一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其制度结构已经非常先进 ,但其行政制度和参政制度尚与其制度结构存在距离 ,为此 ,须采用服务行政制度 ,扩大并健全人民参政制度 ,从而实现制度设置的内在和谐以及制度的形式内容和实质内容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的角色越来越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对象。在世界城市的建设中,政治参与是衡量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首先对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这四大城市女性参政现状进行数据对比,然后对其促进女性参政的机制进行分析与比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保障、政党促进机制和民间促进机制这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从四大城市的经验中归纳出有益的经验,作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性别平等目标实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参政十年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对于1995年至2005年的中国妇女参政进行回顾评估,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将十年妇女参政置于解放后的历史背景下,描述加强制定性别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实践。第二,发现女性民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推进的价值。第三,与国际社会妇女参政进行比较,与我国民主党派进行比较,分析这十年妇女参政停滞不前的状况和原因。第四,分析参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认为导致女性政治参与更多表现出的是非权力的外围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女性参政主要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本文重点关注妇女的权力参与,认为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历经以政府主导的、公平竞争的、比例政策与竞争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参政模式,不同的参政模式给女性参政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女性参政模式的解读,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女性参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妇女参政议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参政议政不仅是检验男女是否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体现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妇女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而且对整个人类进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妇女参政议政的现状,分析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积极探寻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的途径和对蓑,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女性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指标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建立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指标体系的思路,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中国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状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清末关于国民意识中性别与权利之关系的问题,存在着正反两股相悖的思想潮流:一是少数男性女权主义者,尤其是个别先进女性,提出“女国民”的概念,认为女性当然具有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大多数人在探讨近代国民意识时,或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性别这个问题,或是贬低甚至否定女性的国民资格及其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文章认为,论者探讨清末女权思潮时,往往有片面夸大之处,因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更无法解释复杂历史的矛盾纠葛。其实,清末人对于女权的提倡与压制并存,双方的力量是极不成比例的,这样正反相悖的两股思想潮流,正是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得以兴起与终至失败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2/3的省将开展新一轮的村委会选举,农村妇女能否顺利进入村庄权力结构,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同时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竞选策略也非常重要.本文以湖北随州市选举调研为基础,阐述了在农村初级政治市场形成的背景下,妇女在村委会竞选中运用营销策略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以及存在的认识误区;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策略,为妇女参与即将到来的下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竞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政治"的层面研究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会对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出不切实际的低估判断.本文以"村庄政治"为视角进行研究,证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传播是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因此得到真实、原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制度中的农村妇女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妇女参与的实现与扩大不仅有赖于政权的现代化,有赖于政党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有赖于传统性别文化的破除与妇女群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为此,必须赋予农村妇女以真实的和个体的主体性,建构一个"横向"的妇女力量整合机制,使农村妇女能够参与到党和国家的政治体系中,建立起国家与农村妇女的纵向联系.同时农村妇联组织在代表女性整体利益的政治沟通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整合分散的妇女权力资源,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实现农村妇女参与的草根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达在以极大热情从事党的创建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国妇女问题和妇女解放运动。除主持平民女校、指导《妇女声》刊物以外,他还译介国外有关妇女解放著述,介绍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妇女解放实际结合起来,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妇女问题特别是中国妇女解放问题,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妇女解放的著作,积极探索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李达在党的创建时期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所做的贡献,对推动党的创建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