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如西方古老的法谚所言.“没有责任就没有法律”.建立一套完善的司法鉴定责任机制是确保司法鉴定人忠实履行法定义务的内在要求。司法鉴定人的责任既包括刑事上的责任.也包括行政上和民事上的责任,在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法律法规中,对司法鉴定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有一定的规定.但对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则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试图探索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鉴定人是司法鉴定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诉讼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的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之一,往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决定性影响。界定清晰鉴定人的责任并建立和完善我国鉴定人责任制度对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深化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鉴定制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泉 《法学研究》2000,(5):114-123
我国应当把鉴定人的性质定位于既作为法官辅助人员又作为证据方法 ,二者并重。应当明确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 ,并作出对其质证、认证以及审查采信的程序规定 ;将鉴定人主体扩大到自然人 ,赋予当事人选任鉴定人的权利 ;完善对鉴定人的回避制度 ,保证鉴定人的中立和公正 ;并应明确规定鉴定人的鉴定义务和出庭陈述义务以及过错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当前鉴定人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准入门槛过低、缺乏鉴定评估标准、后续培训制度不完善、责任追究不明确、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将资质审核重点转向专业能力水平;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完善鉴定人履行职责的监督机制;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及鉴定能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鉴定人的法律义务;加强执业自律,组建并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规范司法鉴定人管理,需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调整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司法鉴定人诚信等级评估,完善鉴定人出庭质证制度,建立鉴定人违法责任追究和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鉴定人应定位成类似于专家证人的法官辅助人。其资质的认定应以鉴定权主义为原则,鉴定人主义为例外。当事人和法院均对鉴定人有选任权,但法院对当事人所选定的不合资质的鉴定人有否决权。其权利义务除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外,宜吸纳英美法系某些关于专家证人的义务规定。其鉴定意见须经法庭质证,由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可采性做出判断。其责任追究应采用过错原则,错鉴责任的过错须是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7.
论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目前几近空白,但实践中经常发生司法鉴定人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鉴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文章在界定了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的涵义、特征、性质、构成及行为范围后,分析了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完善的构想,即: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法,以法律的效力来完善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明确责任范围;在责任主体上,归位于鉴定人;在责任性质上向以侵权责任、请求权竞合为主转变;建立鉴定人执业保险或执业互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庭审方式日趋成熟,鉴定人出庭作证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鉴定人在出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证提纲的撰写,本人依据一个具体案例,模拟撰写如下:1关于鉴定资格本鉴定人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后在XX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从事法医工作至今,XXXX年取得主检法医师资格,鉴定人资格证书编号为45090010004。  相似文献   

9.
在鉴定人的民事责任方面,应具体区分对委托人的责任与对第三人的责任、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以及相应的举证责任形式;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庭审方式日趋成熟,鉴定人出庭作证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鉴定人在出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证提纲的撰写,本人依据一个具体案例,模拟撰写如下:1关于鉴定资格本鉴定人大学法医学专业毕业后在XX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从事法医工作至今,XXXX年取得主检法医师资格,鉴定人资格证书编号为45090010004。  相似文献   

11.
张斌 《证据科学》2012,20(1):33-39
与科学证据有关的法律概念主要有大陆法的鉴定意见,以及英美法国家的专家证言。鉴定意见与专家证言之间,由于具有不同的证据法原理,不具有可比性。在英美法国家,科学证据应是专家证言的下位概念;在大陆法国家,科学证据与鉴定意见之间的关系,与鉴定的法律定位密切相关,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明确这一点,有利于厘清我国科学证据的相关法律定位及其与鉴定意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斌 《证据科学》2010,18(4):475-484
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美法国家有关科学证据的法庭运用,所表明的基本思想是,将科学证据评价的事实问题,通过三种方法转化为法律问题,以此保证法官在科学证据评价中承担更多的审查义务,以减少陪审团在科学证据判断上出错的可能性。这三种法律转化方法分别是,专家资格审查、专家证言的形式审查、专家证言的实质审查。这在20世纪的美国审判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从18世纪到20世纪,英美法国家有关科学证据的法庭运用,所表明的基本思想是,将科学证据评价的事实问题,通过三种方法转化为法律问题,以此保证法官在科学证据评价中承担更多的审查义务,以减少陪审团在科学证据判断上出错的可能性。这三种法律转化方法分别是,专家资格审查、专家证言的形式审查、专家证言的实质审查。这在20世纪的美国审判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韩旭 《证据科学》2010,18(1):53-65
刑事见证一直被当作一个技术性问题而为我国诉讼法学界所忽视,其所蕴涵的监督制约价值和诉讼证明功能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我国现有的刑事见证规范不但内容粗疏,而且见证与否对相关的侦查行为及由此所取得的证据材料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制度变形,这不但与程序正义相背离,而且妨害实体真实的发现。对公权力过分信任的政治哲学、"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文化以及偏重于惩罚犯罪的诉讼目的等,都影响了制度的精细化设计及其应然功能的发挥。无论是顺应证明模式转型的发展趋势还是基于程序法定原则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保障证据证明力及侦查程序正当性的要求,均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刑事见证问题。只有把见证人见证作为一项独立的诉讼行为予以制度完善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刑事见证才能实现从技术到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制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予以法律制裁,是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规定,最新司法解释亦未补充,司法实践中便无法操作,这成为我国证人出庭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文章结合国外立法例,对目前学界提出的几种对拒不出庭证人的制裁措施逐一分析:排除证据使用,符合我国目前审判方式改革潮流及证人证言证据的特点;承担诉讼费用亦符合民事诉讼的本质;罚款是国内外普遍接受的方式;拘传与拘留在我国目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刑罚制裁则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6.
许建苏 《河北法学》2004,22(1):122-126
证人提供的证言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对于法官裁判具有重要意义。对英、美等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资格、证人权利和义务以及证言的提供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目前民事证人制度方面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现状,提出了完善中国证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律上的一种抽象人格,法人不仅是民事主体,同样可以成为刑事主体。法人犯罪已被正式纳入我国刑法典之中。法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样也可以以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享有其应有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defines a central problem for professional ethics: whether agents in professional roles are to act on their own moral perceptions or rather defer to those with special authority to make decisions within particular institutional settings. Specifically, should the psychologist decide for himself whether and how to testify as an expert witness, or should he allow the judge and lawyer to settle these questions for him? I argue that he must decide for himself and attempt to control the nature of his testimony. Given this preliminary conclus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argues on direct moral grounds first for a general presumption in favor of psychologists' testimony on the accuracy of eyewitnesses. Such testimony fits the legal criterion of reasonable doubt, if the psychologists' information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juror and lawyer. Second, it is argued that the expert witness must resist intense adversarial pressures and present his testimony as impartially and objective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而明确司法鉴定人资格是完善司法鉴定人制度的前提。在对司法鉴定人的资质控制上我国一度处在规定不明,审查不清,制度混乱的状态,这也是导致许多案件所依据的鉴定结论反复出现矛盾的原因之一。通过比较国外相关制度,梳理我国现有制度的弊端,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德敏 《河北法学》2005,23(3):138-141
对法律责任划分标准的正确理解,是认识经济法律责任独立存在的前提条件。经济法律责任是以法律责任的部 门法性质为标准对法律责任进行分类的结果,且经济法律责任具有其独特性。独立的经济法律责任体制有利于 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实现;更能体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充分发挥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作用;促进经 济法主体守法和执法。构建时,必须遵循经济法自身体系要求,体现经济法律责任自身特色,形式上可以与其他 部门法形式相交叉,可通过经济法中的民事责任、经济法中的行政责任、经济法中的刑事责任、经济法中的经济责 任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