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蕾 《法制与社会》2011,(12):136-138
自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在诉讼中主张的事实所作的陈述,特别是不利于己的事实陈述,以言词或行动承认其真实的意思表示,从而该事实主张者的举证负担转由承认者承受的一种证据法制度。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拟对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自认规则,尤其是《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玮 《山东审判》2013,(3):64-6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决定了刑事证据的有关规则必然影响到附带民事诉讼,而附带民事诉讼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民事证据规则适用的结果会不同于刑事案件。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口供补强规则、自认规则和刑事、民事不同的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的交叉适用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及单位作证的不同证据能力,当事人对鉴定人的选择权和重新鉴定的申请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有关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诉讼自认规则的理论问题 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主张对其不利事实予以承认的声明或者表示,称之为“自认”。自认规则是自认的提出、审查、采信所应遵循的准则。自认规则在许多国家的民事诉讼中被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第8条的规定亦确定了自认规则。在英美法系中,行政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我国的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中脱胎而来的,其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是我国的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举证责任、审理对象及审查范围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行政诉讼的自认规则与民事诉讼的自认规则亦应有明显的不同。最高人民法院在起草《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的过程中,对确立行政诉讼的自认规则中的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 (一)自认的证明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第十三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对建立我国的诉讼证据自认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审判实践就如何认识自认规则,以及如何适用自认规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范围责任规则——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斌 《行政与法》2004,(11):85-87
本文在界定证明责任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行正诉讼和民事诉讼差异的分析,认为应当以修正规范说来确定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并进而行出应当以范围责任规则作为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自认制度的建立基础在于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自认撤销规则的设立宗旨在于对自认意思瑕疵的确认和纠正。我国现行自认撤销规则表面上兼顾了意思和真实,实质上却是对真实和效率的偏爱,这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以意思为中心建构规则的一般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现行规则一方面产生了对相对人欺诈和胁迫的激励,客观上承认了可因违法而得利;另一方面使自认人的受害处境雪上加霜,给人以法律不救济反而苛责的印象。我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以意思为起点和主线、区分错误与欺诈、胁迫等意思瑕疵的不同样态、兼顾意思和真实,重构我国自认撤销规则。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明责任的缺失将会阻碍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本文通过介绍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不同认识,主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责任以持有异议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为原则,出示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为例外,并对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陈锦红 《法学杂志》2005,26(1):64-66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虽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均有成熟的理论和完善的立法,但在我国的立法却过于简单。本文分析了自认规则的立法现状,提出了应对自认规则进一步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论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虽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 ,均有成熟的理论和完善的立法 ,但在我国的立法却过于简单。本文分析了自认规则存在的理论基础 ,针对立法现状提出了应对自认规则进一步完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自认在证明责任的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性质不同,因此,在对待自认的态度也就不同。在民事诉讼中,自认完全可以免除相对方的证明责任;在刑事诉讼中,自认则不能完全免除控方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1.
自认规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马强 《河北法学》2002,20(4):64-70
探讨自认规则的理论基础 ,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两大法系的自认规则进行考察 ,分析我国现行法律自认规定的弊端 ,对如何构筑我国的自认规则提出构想 ,同时对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规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公证当事人的自认在公证实务中具有普遍性,因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对公证当事人自认的采信规则作出具体规定,不少涉及公证的诉讼案件正是因承办公证员对公证当事人自认的采信瑕疵而发生的.因而探讨公证当事人自认的采信规则,无疑对在公证实务中建立完善的公证当事人自认的采信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9年《证券法》对权益变动披露规则在信息披露规则、慢走规则以及罚则标准进行了重构,自修订成果来看,平衡理论没有得到贯彻,收购预警机制的功能进一步彰显。信息披露规则应结合最新个案逐渐形成标准,慢走规则宜保留并转向责任的分担。限制表决权及大额罚款的行政处罚仍是违规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未来没收违法所得应有适用空间,并可探索代表人民事诉讼作为重要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是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证明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方只承担提供证据责任;口供的合法性是犯罪构成事实附带的“争执中的事实”,我国犯罪构成的封闭型结构决定了控诉方应当对此承担证明责任;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不仅决定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责任分配,犯罪构成事实的证明标准还决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标准,控诉方对口供具备合法性的证明应当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证明责任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有重要意义,对定纷止争、维护法律权威和保持诉讼当事人心理平衡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证明责任的涵义出发,对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证明责任制度的意义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王苹 《政法学刊》2002,19(4):71-72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担规则包括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一般规则是民事诉讼中最常用的,其中“主张者举证”是最基本的分担规则,而理论上通用的举证规则则是法律要件事实分类说。特殊规则仅适用于特殊性质的民事案件,是对一般规则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公平和诚实信用规则。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答辩状规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介绍英、德等国民事诉讼答辩状规则的基础上 ,对答辩状所蕴含的法理进行了分析。文章在质疑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答辩状规则的同时 ,提出了重建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状规则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当中缺乏系统而又详细的认证规则,既影响了民事审判的质量,也容易滋生司法腐败。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确立了证据的认证规则,但其规定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本文拟从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现状出发,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认证规则的基础上,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认证规则。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当中缺乏系统而又详细的认证规则,既影响了民事审判的质量,也容易滋生司法腐败.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首次确立了证据的认证规则,但其规定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本文拟从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现状出发,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认证规则的基础上,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认证规则.  相似文献   

20.
在民事诉讼领域,不少学者至今仍然没有认识到将完善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纳入到民事证据规则体系之中的重要性,然而该规则既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又是民事证据合法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同时,民事诉讼中涉嫌非法证据的众多案件大量出现,也已经在昭示着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制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确立并完善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