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城市发展实践表明,大城市人口总量呈现动态演化过程,其中,人口迁移是影响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主导因素。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态势影响着城市公共政策的选择与制定。本文在基于中西方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历史数据,以及人口迁移理论梳理基础上,探讨影响中国大城市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及机理,并思考其对新一轮城市发展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均衡化政策的实施,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外部压力趋缓,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的吸引力仍然存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总量增长将会逐渐进入平稳增长。中国人口有序流动迁移的大环境正在形成中,未来大城市人口调控有望转向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去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也达到世界平均值——51%。到2025年,中国有望拥有15个平均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级大城市。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0,(16):62-62
据中广网报道,最新统计,北京常住人口总量为1972万,提前十年突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有专家指出,要鼓励企业多用本地人,以此优化人口结构,也能缓解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赵亚 《重庆行政》2014,15(5):35-36
正小城镇不仅是承接农村人口转移、联系大城市和大农村的重要枢纽,更是控制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的一道"防洪闸"。因此,完善小城镇各项社会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农村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纽带"和"闸门"作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小城镇、大农村三者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居民聚居点、小城镇、大城市转移的势头不减,小城镇发展的总体态势不错,但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移,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可能加剧.对于这样一个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应持肯定态度,因其符合规律与现实.为舒缓老龄化进程与压力,立足有利于人口迁移及地区发展均衡,应改变人口生育政策;建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补偿机制;教育体制也应相应调整,并期待更多善待城市新移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大城市人口持续膨胀与中小城市人口不断递增共同发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给城市带来诸如就业岗位供给、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事业配套等方面的较大压力。因此,为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确保全国各地区城市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是一个二元结构十分典型的直辖市,面积8.2万平方公里,辖19区、21个县,人品3200万,其中城市人口800余万,农村人口2400多万,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将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市情的特大城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既可以为特大城市提供参考,还可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城市因市中心人口密度较高、拥堵较严重而采取疏解人口和发展多中心城市的策略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疏解人口之前,我们应廓清城乡、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本质区别,把握疏解人口与城市通勤、生产和生活的相互作用,理顺人口密度、疏解人口与交通拥堵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科学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并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研讨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说,中国城市发展出现“贵族化”倾向,使得大城市容纳流动人口的低成本空间越来越缺乏,人口流动、定居门槛越来越高。这种倾向,对于城镇化中人口合理地向大中城市聚集,起到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09年底,成都市户籍人口1139.6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6.83万人,占总人口的17.27%。比全国高出近5个百分点。全市老龄化率在各大城市中居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老年人口数和比例均高于西安市(124万,14.83%)、贵阳市(44.03万,12.4%)等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北京人口规模飞速膨胀,2009年底,常住人口1972万,不但远超北京“十一五”规划末1625万人的目标,也早就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1800万人的目标。同样,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也是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城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困扰,出现了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入学难、就医难和公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直辖后的新重庆在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已确定要将万州区建成重庆市的第二大城市,五桥移民新城(百安坝)作为万州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要组团和窗口,发展如何定位?笔认为走建设移民化新城之路最佳。这是建设万州百万人口大城市的迫切需要。将五桥打造成饱含三峡化、移民化的库区移民化新城,以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本刊综述 《创造》2014,(11):32-33
正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产业支撑、素质提升、环境优化缺一不可。这些年,云岭大地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通过采取特色城镇化的一系列措施,云南省实现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4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27.2%。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省累计转户529万人(其中:2012年转户286万人,2013年转户210万人,2014年转户33万人),全省城镇户籍人口达到1288万人,户籍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成为大城市土地、人口、就业压力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大城市的高教机构本身也面临着种种发展瓶颈。而中小城市普遍存在高等教育机构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质量不高的情况。我认为,目前推动高教机构向中小城市转移,可以开创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也愈益严重。治理大城市病、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政府管理者排上行政日程的重要问题。集聚经济的作用,决定了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大城市化趋势,但大城市化未必一定会产生"大城市病",完善的市场体制可以使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形成自动调节机制。相反,集权体制的存在,则使城市人口规模呈更大(或尽可能大)的倾向;在集权体制下,亦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迁移增长。治理大城市病、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问题,改革集权体制,打破城乡壁垒,这才是治理"大城市病"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10):63-63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说.“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不能再发展了,对于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地铁,交通是一场灾难。”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京市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尝试,"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取得良好成效。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加强人口调控,推动中心城区人口向外围疏解,在同时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和"三农"问题的两条战线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口规模也迅速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屡屡打破规划目标.借鉴世界各国大城市调控人口的经验,探索北京人口调控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越来越大,带来的城市病也越来越严重。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重点发展县域经济,我很赞成“把县城建成中小型城市,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这一建议。原因有三:第一是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人们对自己所在县城有认同感,农业人口如果就近进县城更易融入;第二是县级城市房价较低,准入门槛较低;第三是发展县域经济与当地农民的状况相适应。建议每个县明确自己的产业结构,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出主导产业,才能吸纳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现实下,城市必须通过空间的扩展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满足城市人口增加、产业升级等所产生的新的土地需求。这就为土地规划增加了一个新的问题: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中应当如何科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