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6例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死亡的临床症状,法医学尸检和毒物分析资料。镇静催眠药中毒临床表现为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等。病理变化以肺、肝、肾、脑等脏器较明显,肺淤血、水肿、肝细胞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脑水肿等。病变程度与服药至死亡时间长短有关,中毒死亡与药物剂量、个体差异、所患疾病及中毒后抢救所致的临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中毒死亡小鼠的致死血浓度、靶器官组织、毒物蓄积库和死后毒物再分布的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建立中毒小鼠模型,动态观察急性中毒组、亚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主要中毒症状和临床死亡时间。观察中毒死后小鼠各器官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死后0、24、48、72h甲维盐体内分布及死后再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毒小鼠的致死血浓度和死后各时间点的血中甲维盐浓度。结果中毒小鼠均在灌胃后15~30 min内依次出现神经、呼吸系统症状。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临床死亡时间为(45.8±7.9)min,亚急性中毒组为(8.0±1.4)d。甲维盐的急性致死血浓度范围为447.164 0~524.463 5 mg/L。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各器官组织均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小鼠中毒死后72 h内,血、心、肝、脾、肺、肾及脑甲维盐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P0.05)。结论甲维盐中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肝、肾、肺、脑和接触部位(胃),其主要蓄积库为肾、肝,甲维盐在小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3.
1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某女,45岁.因囚禁绝食3d被人灌食米糊后,出现咳嗽、烦躁、口唇发绀、昏迷等症状,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6时许死亡. 1.2尸体检验 死后1d解剖.尸斑暗红色,全身体表无损伤,颜面部肿胀,口唇及双手指甲发绀,双眼睑结膜见出血点,左眼球结膜内侧见芝麻大小片状出血.颈部肌肉无损伤,舌骨及甲状软骨无骨折,局部软组织无出血.口腔、咽、喉部见少量乳白色米糊样物质附着,气管及左、右支气管腔内见米糊状物,食道内干净,胃呈空虚状;脑、心、肝、肾等肉眼观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胡家伟 《刑事技术》2003,(Z1):52-53
火场中的尸体大多被燃烧,而判断生前还是死后烧伤,对火场命案性质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152例火场尸体检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鉴定生前死后烧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1尸检资料性别年龄152例中男80例,女72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8~68岁,其中20~40岁者102例占67.11%。死亡原因152例中生前烧死有109例,颅脑损伤死亡21例,大失血死亡6例,扼、勒颈部致窒息及高坠死亡各4例,有机磷中毒、自缢及电击死亡各1例,死因不明5例。损伤检验109例生前烧死的尸体上检见局部皮肤烧伤边缘组织有红肿征象的71例,其中检见有“闭眼反应”…  相似文献   

5.
急性博落回中毒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博落回中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和病变特点,以及博落回中毒机理。方法 应用博落回水煎液对大鼠经口急性染毒,行组织病理学和重要脏器电镜检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博落回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9.5g/kg,染毒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增高;心电图(EKG)表现异常;肝、脾、肾脏器系数减小。光镜下中毒大鼠心、脑、肝、肾等器官呈淤血、出血性改变;电镜下中毒大鼠心、脑、肝、肾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 博落回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是心、脑、肝、肾,病变特点为受累脏器淤血、出血性变;毒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对线粒体、内质网和核膜等膜性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毒鼠强中毒的凋亡细胞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Cheng YB  Liu NG  Zh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2,18(3):137-139,14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在不同剂量下毒鼠强中毒后不同时间各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指标。方法建立小鼠毒鼠强中毒的实验模型,通过常规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小鼠毒鼠强急、慢性中毒后脑、心、肝、肾等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对中毒实验组的小鼠上述器官检材进行毒物分析。结果慢性中毒组小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脑、心、肝、肾等器官凋亡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急性中毒致死组,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有所差异,差别均有显著性;不同器官的凋亡细胞数的峰值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亦有所不同。急性中毒组小鼠各器官的毒物分析结果为阳性,慢性中毒组均为阴性。结论慢性毒鼠强中毒,在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法医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机体的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小剂量、慢性中毒对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案例资料某男,3岁,某日13时和姐姐在家吃市场上买回的“牙签猪肉串”,两人共食用约120g,姐姐食用较少,于16时两人均出现恶心、呕吐、面部紫绀等症状,即被送医院,患儿于途中死亡,姐姐经医院注射“美兰”抢救成功。尸体检验当晚20时尸检。尸斑呈灰褐色,肢端紫绀明显,血液呈深红色,脑组织未见出血,心脏肉眼观未见异常,肺淤血,轻度水肿,腹腔积液150m l,肝、脾肿大,肠系膜血管淤血,胃内有肉食等约200g。组织病理学检验镜下见心肌间质淤血,支气管腔及周围肺泡内较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渗出,肝、脾重度淤血。毒物化验尸检时提取的胃内容检…  相似文献   

8.
陈龙  李中 《法医学杂志》1999,15(3):131-132
通过对食用河豚鱼干致死案例的系统法医学检验,详细探讨了河豚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有关问题,包括河豚毒素的特性、中毒致死量、TTX的提取、毒理作用、中毒表现、法医学鉴定要占量检测方法等,强调指出,案情、TTX的定性和定量检验、尸检见发绀、胃肠胀气并能排除其他死因,结合动物实验,是明确河豚中毒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14例非法行医所致药物中毒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龙  黄光照 《法医学杂志》1997,13(4):215-217
中药及其制剂引起的中毒甚至死亡已有不少报道1-3,但因非法行医引起药物中毒死亡的案例尚未见专门的文献报道.本文总结同济医科大学法医学系自1958年以来的14例非法行医所致药物中毒死亡案例,认为认真分析总结非法行医中毒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有关医政管理措施,以及可能的防范措施,对防止类似中毒的发生和提高法医学鉴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从同济医科大学法医学系1958-1995年的尸检资料中选出14例明确因非法行医所致药物中毒死亡的案例,即因应用无行医执照的游医所配药物而中毒死亡的案例.将每份尸检材料包括法医病理学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肾、肝和心脏)中的代谢物变化,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毒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 40只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以腹腔注射丁卡因建立急性中毒致死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 HRMS)获取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利用多元变量统计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和差异倍数分析找出与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表现出明显的区分。血清中鉴定出1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黄嘌呤、精胺、3-羟基丁胺等;肝组织中鉴定出2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腺苷酸、腺苷、柠檬酸等;心脏中鉴定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次黄嘌呤、鸟嘌呤、鸟苷酸等;肾组织中鉴定出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牛磺鹅去氧胆酸、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二甲基乙醇胺和吲哚。丁卡因急性中毒主要影响了嘌呤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有望成为该死因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该结果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作用机制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民  韩霖 《刑事技术》2002,(1):46-47
我市农业人口比例大,农村中毒案件占全市此类案件的90%以上。本文从年龄结构、毒物种类、死亡性质、中毒途径等方面对596例农村中毒死亡案件的资料进行了列表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毒性死亡案件和与中毒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医学特点,探讨此类案件的防护重点和鉴定要点。方法 对四川大学法医学院1985~2004年106例中毒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男性61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36:1;年龄:以21—40岁年龄组(60.38%)为主;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见(52.83%),其次为自杀(33.02%)和他杀(14.15%);死亡原因:CO中毒、有机磷类中毒、毒鼠强及药物中毒多见(72.64%);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不当12例(11.32%),7例为医源性中毒性医疗纠纷。5例为中毒后在医院抢救中发生的医疗纠纷,主要发生于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83.33%)。结论 加强毒物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增加生产安全等是减少中毒性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技能是防止中毒性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狼毒大戟中毒与TC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狼毒大戟的中毒症状和LD50,在不同条件下对中毒鼠的肝、肾、脾、胃等脏器进行提取,选用三种收附剂三种展开剂进行薄层色谱(TCL)分析,为鉴定狼毒大戟中毒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正确判断一氧化碳(CO)中毒死亡,对案件性质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涉及死亡案件的CO中毒案例的特点,本文通过对53例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这类案例的特点及其死因鉴定提供参考借鉴。1案例资料1.1案例来源本文53例CO中毒死亡的案例,均为本法医室1998年至2013年间受理鉴定的尸检案例。所有案例均已经检验确定系CO中毒死亡,或死者原有疾病  相似文献   

15.
创伤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创伤致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细胞凋亡 ,探讨细胞凋亡在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中的发生机理及其在法医学上的应用。用TUNEL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等方法 ,对广泛软组织挫伤死亡尸解15例的肝、肾、心、脑等组织进行凋亡检测。其中因创伤性休克死亡 10例 ;因MODS死亡 5例。TUNEL末端标记法检测 :创伤休克组肝、肾、心、脑的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对照组 ;创伤MODS组肝、肾、心、脑的细胞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创伤休克组和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流式细胞仪检测 :创伤休克组肝、肾、心、脑的凋亡峰值分别为 2 0 3 %、 19 1%、 18 6 %、 30 0 % ;创伤MODS组肝、肾、心、脑的凋亡峰值分别为 42 2 %、 45 1%、 39 7%、 6 2 9%。创伤致休克和MODS死亡人体尸解器官中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大白鼠短柄乌头急性中毒后(LD_(50)剂量灌胃),乌头碱在心、肝、肾、血、脑内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体内乌头碱含量甚微或检不出。30例大鼠LD_(50)剂量灌胃后,16例2h内中毒死亡。其肝、肾内的乌头碱检出率明显高于心、血、脑,且中毒表现明显。另14例于2h整处死,其肝、肾、血中检出较高。16例2h内死亡组肝中乌头碱含量分析提示乌头碱在体内代谢很快。此结果为法医工作中乌头碱中毒案件调查、检材提取、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万灵是一种高毒杀虫剂,市场销售广,在农村主要用于灭蝇,近几年来万灵中毒案例有所增多。本文现就12例万灵中毒检验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7例,女性5例。误服3例,投毒4例,自杀5例,均直接中毒。发生在农村10例,城镇2例。1.2中毒症状服毒后30m in内出现症状者8例,最快5m in出现中毒症状。30m in~1h出现症状4例。经过医院抢救无效死亡7例,未经医院抢救死亡5例。12例中毒者死前均出现腹部难受、出汗、流涎、呕吐、皮肤潮湿,大小便失禁、躁动、呼吸困难、抽搐,继之昏迷,速迅死亡。1.3检验尸体检验12例尸检均在死后10h内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 为探索中毒致死案的一般规律,提高对中毒案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本文作者收集1980年至2000年中毒致死的273例尸检材料,作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 273例中毒死亡案,其中毒人数及其死亡方式见表1,中毒死亡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与死亡方式见表  相似文献   

19.
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往往可导致猝死,但由窦房结动脉单纯狭窄引起的摔死尚很少有,现报告两例如下。实例资料例1.20岁,男性,民工。领工资后购好回家乡的火车票,准备第二天回故里,当天上午10时突然晕倒,当医生赶到抢救时,发现已死亡。例223岁,男性,民工。某日晚饭后,到蕉林偷香蕉,被人发现并追赶,奔跑中突然倒地死亡。以上两例尸检检查见指、趾甲明显紫错,尸斑暗红色,分布于背侧未受压部位。体表均未见明显损伤。解剖见各脏器淤血,未见致死病变。常规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脑、肝、脾、肺、肾等器官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但见心…  相似文献   

20.
经10例食用白蘑菇中毒死亡尸体法医学检验,中毒死亡由1天到8天,尸体中毒一般特点是:外部皮肤和粘膜发黄,肠、心、肝粘膜多处出血,胃粘膜及肾上腺皮质层出血,肝、肾出现营养不良。对中毒尸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在肝组织和胃粘膜中出现坏死病灶,肝组织出现明显粒状营养不良,弯小管上皮坏死,心肌和大脑实质出现营养不良。从尸体肝脏和肾脏不同部位割下5-7块检材,总量5-6克,然后烘干,在马弗炉中400-450℃高温灰化。将得到的灰和炭粉按1∶1混合,取20毫克混合物放入碳电极喷火口。测定条件仪器:ИСЛ-28石英光谱仪电弧电流:10A 分析间隔:2mm 狭缝:0.010mm 曝光:60秒。在尸体肝、肾检材中检出银,分析线为328.01nm和338.29nm。尸体测定结果发现,早期死亡(1-2昼夜死亡)尸体中肝脏银含量较高,肾脏银含量较低,晚期死亡(7-8昼夜死亡)尸体中肾脏银含量较高,肝脏银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