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分化速度的加快,城乡贫困群体的问题逐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问题仍比较多。一、在指导思想上,重发展、轻救助,对贫困群众救助工作缺乏正确的理解。二、在救助对象上,重城市、轻农村,救助工作本身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实际是城市人的保障,城乡贫困群众不能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具体体现在:(一)救助观念的差异。对城市贫困群体强调政府救助,对农村贫困群体强调自我救助、生产自救;对城市贫困群体救助理念强调保稳定,对农村…  相似文献   

2.
医疗救助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贫困群体因病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提供救助的一项救助制度,既是医疗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医疗救助是对医疗保险最有效的补充,也体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宁夏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开始建立,已实行5年,不仅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也为全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完善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制度是政府为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权益提供的一项公共政策。本文在充分肯定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与完善成就的同时,针对由于制度自身不完善、本来用于调节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却造成新的不公平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阶梯式救助制度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构想,对建立阶梯式救助制度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较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张颖 《中国民政》2006,(9):33-34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户  相似文献   

5.
徐延辉  谢芳 《学习与实践》2006,(10):100-104
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贫困农村人口的需要,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型。但是贫困的农村社会由于自身“能力贫困”,造成社会保障供给能力低下,无法实现这种转变。本文在对福建省漳州市军溪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救助”应该成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支柱,认为“教育救助”在改变农村人口能力贫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郑全红 《人民政坛》2013,(11):11-13
社会救助,又被称为社会救济、公共援助、国民扶助等。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个人、家庭、自然、社会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接济或者服务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困难群体摆脱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兜底线”,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丰台区积极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已初步建立了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全区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9.
雷鸣 《中国民政》2009,(6):21-22
新疆阿勒泰地区民政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配套衔接、提升效能,不断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各项救助相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对“三个群体”(城乡困难群众、孤老残幼特殊群体、重点优抚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体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实施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弱势与贫困群体能够合理分享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更是推动科学发展第一要务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在市委、  相似文献   

11.
章欣 《中国民政》2013,(11):57-57
记:构建梯级社会救助体系是近年来雨花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梯级社会救助体系?李:梯级社会救助体系就是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和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实施不同的救助项目,全面构成“呈梯级、重基本、有分类、多层次、广覆盖”的梯级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扶贫帮困、应急帮扶的长效机制。一是呈梯级。满足三无五保、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建我国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作用。当前,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新形势下,建设作为整个和谐社会“安全网”和“减震阀”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将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08,(11):50-51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形成城乡统筹、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分类分层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途径。本文从全国城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出发,在对其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以现有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检验影响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镇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郭文灵 《中国民政》2007,(10):51-52
一、开展综合救助工作的动因现行的常规社会救助是一种支流涵盖式救助制度,在一个拥有许多困难群体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支流的能量极其有限,只有把这些"支流"汇集成大江大河,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社会综合救助体系建设,就是对现有的救助制度、救助项目、救助力量进行整合,把分散的救助集中起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医疗救助是国家专门为贫困人群建立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也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支持和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城市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单亲家庭,而且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这个比例还可能继续扩大。研究城市贫困问题,已离不开对城市单亲贫困家庭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单亲贫困家庭现状、贫困原因以及现有救助机制的运作情况、实际效果,借鉴港台及发达国家在单亲贫困家庭救助方面的做法,对完善和发展单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机制的作用,为单亲贫困家庭提供帮助,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把“社会安全网”织得更细、更密、更坚实。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  相似文献   

19.
杨建平 《中国民政》2011,(11):40-40
"先看病、后付费"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救助模式,对解决贫困对象有病不敢看、不起病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对医疗保障事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贫困对象中实行"先看病、后付费",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相协调,可持续、高效率”总体思路,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全市新型救助体系框架: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救助资源进一步优化,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救助亮点进一步呈现,救助成效让更多困难群众分享,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