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一百多年以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被曲解、误解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并着重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表现为各个阶级之间的冲突”,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时代,揭示了阶  相似文献   

3.
社会历史规律性质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理论。恩格斯对此有多方面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五个主要方面,即:社会规律就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具有历史性、社会规律具有非直接现实性、社会规律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从这五个方面深入阐发恩格斯关于社会历史规律性质的理论,并澄清理论界曾存在的一些误解和误读,是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4.
胡大平 《群众》2011,(11):77-7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实际上,不能“加以修改”的不只是《宣言》这个文本,而且包括它传播的历史。这一历史既见证了其力量又呈现了它在今天面临的特别困难,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文献,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不变的东西,正是虚无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5.
关于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一个“中产阶级”的问题,人们议论很多。所谓“中产阶级”从历史上看,或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看,实际上就是指资产阶级。叛逃到国外的万润南等人呼唤中国的“中产阶级”,从他们的政治目的看,实质上这个“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为后来的各种悲剧“冲突说”提供建设性的因素。但这一理论在西方艺术理论界被片面地发展。这种片面性表现为把黑氏的悲剧“冲突论”归结为“善——善冲突说”。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布拉德雷在运用黑格尔理论说明近代悲剧、尤其是莎士比亚悲剧时作了这样几句解释:“悲剧冲突不仅是善与恶的冲突,而且更根本的是善与善的冲突”①美国剧作家亚培尔也明确说:“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黑格尔早已肯定,那是两种互相冲突的善与善之间的斗争。”②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6月亲手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个共产党应该数列宁缔造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所谓列宁缔造,实际上是说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党的学说,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列宁在这个更名问题上的思想是很精辟的,它的实质和核心就在于要坚定不移地高举“共产党”这面伟大旗帜,要坚信不疑地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1845年2月就研究共产主义必然性问题时指出:“证明历史必然性不可能象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那样快;历史必然只有经过研究和全面的论证才能得到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617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而来。这种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条件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本文试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谈谈我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条件。一、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在旧中国特殊形式的暴露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的冲突在工人阶级思想上的反映。在西欧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生剧烈冲突,资本主义的弊病明显暴露出来,引起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对资本主义的极度失望,同时也为无产阶级消除已经发现的矛盾和弊病提供了形式上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彼得·贝格尔继承了马克斯·韦伯的神正论思想,并在《神圣的帷幕》中对各历史时期、各宗教体系的神正论加以探讨。贝格尔在论述佛教的神正论时,依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解释了苦难、恶以及死亡等无秩序现象(anomic)。但这种走向虚无的解释方法也消解了佛教的神正论及其对社会作的合理化论证,造成其神正论理论的内部冲突。这实际上是由贝格尔采用佛教的出世理论解释世间的苦难造成的,他没有阐述佛教的世间和出世间两重因果,也就不可能处理由它们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理论冲突,而这在佛教既涵盖世间法又涵盖出世间法的因果框架中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0.
人们普遍认为,“反动的一帮”这个说法是拉萨尔提出来的。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哥达纲领“引用了拉萨尔的说:‘对它(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组成反动的一帮”。马克思严厉斥责道:“拉萨尔熟知《共产党宣言》,就象他的信徒熟知他写的福音书一样,他这样粗暴地歪曲《宣言》,不过是为了粉饰他同专制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这些敌人结成的反资产阶级联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同他们的专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是我们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教材。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经济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历史台力论、历史中的必然和偶然等观点做了创新性解释。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必读之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两种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看“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程林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论断,是150年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和论证的。自...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上的巩固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 ,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大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注重我们党在思想上的巩固 ,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党在思想上的巩固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题中之义。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世界观的指导和思想的统帅 ,就不可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提出了关于建立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陈哲 《理论月刊》2004,(1):65-66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借用了摩尔根“文明时代”这一研究成果,对“文明时代”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不文明”的现象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通过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手段,恩格斯在此开辟了一个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即“两个必然”的新视角,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 ,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文明起源和进化机制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形态中 ,文明的起源和进化会具有不同的道路 ,合作论、内部冲突论、外部冲突论都不可能全面理解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广泛利用原始社会史资料 ,创立了“起源”进程的概括性原理 ,揭示了社会分化为物质生产领域与精神生产领域的过程 ,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名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此语虽久已知之,今读似有新的领悟。其一,科学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革命人民认识  相似文献   

17.
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实现高校办学国际化,这是新世纪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而且也是一条利国惠民的高教创新之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之后,紧接着写道:“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共同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这里的“文学”不是学科范畴的文学,而是人类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必然反映。经济全球化必然推动文化的世界化,而教育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不仅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是一切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结论,而且对“共产主义”的含义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共产主义的运动及共产主义制度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颜廷海  刘文卿 《前沿》2005,1(5):197-199
恩格斯指出: “在辩证哲学看来, 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1]统一战线的构成也是这样, 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历史形势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浅要地分析了统一战线构成变化的特点以及新时期统一战线构成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