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表现出某种畸形状态,其表现是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偏离性和异化性,从而导致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侵蚀。在两种道德意识形态相交锋与碰撞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及其道德人格的生成,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文化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从而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健康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视野中大学生主体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也会阻碍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烙印在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中,对国人始终具有影响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灵发展,一般高于其他社会青年,但其主体性的发展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孕育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群体本位的倾向,以及整合思维方式,这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资源,因此,可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同时培育创造性思维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叶圆 《传承》2008,(12):72-73
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引导、培育大学生政治文化走向健康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入新血液,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导和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对政治文化理论的理解,联系实际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作浅要论述,并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的建设作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Kenneth Burke的"拟剧法"以及Gagnon和Simon的"性脚本"理论研究中日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文化情节.收集研究数据的方法主要采用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对比发现,中日大学生的性脚本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女性"贞操"这一话题上存在很大分歧.文章最后通过分析制度变革与文化政治解析中国性脚本的发展以及中日性脚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引导、培育大学生政治文化走向健康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入新血液,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导和理论支撑.本文基于对政治文化理论的理解,联系实际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作浅要论述,并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的建设作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9,(1):F0004-F0004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是一个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综合性门户网站,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现代性干一体,以服务全国广大大学生为宗旨,通过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引领学生走向成才之路。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大学生活、塑造大学生人格、引导大学生成才”为己任,全力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努力提供各种有益于大学生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创造者,其文化自觉程度体现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质。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在研习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它具体表现于大学生在"下学而上达"的过程中,对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规律、地位和作用有自知之明,并形成一种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8.
刘卫财  许丽萍  王春刚 《前沿》2013,(11):47-49
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功能,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形态或范式,表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一种新的文化诉求,并阐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文化发展形态的理论维度,最终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蕴含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道德文化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黄香琴 《青年论坛》2007,8(4):85-86
京剧赏析作为美育实施的具体途径之一,赢得许多高校美育工作者的青睐。传统京剧艺术形态具备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虚拟性、突出的表演性、严格的程式性和韵律的圆融性等审美特征。京剧艺术丰富的审美要素、独到的审美特征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陶冶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态度以及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节日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内容而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涵盖了天人关系、伦理关系和生命意识;就形式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规范性、审美性和参与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从理论建设、仪式教育以及网络创新等三方面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Cosplay文化之于大学生需求满足过程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采用质性研究深入访谈法及观察法,以大学校园中从事cosplay活动的大学生为参照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大学生参与cosplay活动的过程,并进一步探索了如下三个问题:(1)大学生对cosplay文化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其参与cosplay活动的?(2)大学校园coser在走向cosplay活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达到自身需求的满足的?(3)在cosplay文化使大学生需求得以满足后,大学生又是如何对待cosplay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西方自然主义文化大量传入中国 ,对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在性交目的、婚前性行为、手淫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大学生未受到科学系统的性教育 ,当面对来自西方的自然主义文化时 ,就必然形成错误片面的性观念。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性教育 ,提高学生性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3.
陈俊 《青年论坛》2014,(4):92-95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导向性和趣味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能够彰显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当前可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创建校园红色网站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递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文化适应的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到异质文化环境中求学,必然遭遇文化不连续性的冲击,引发跨文化适应困难。本研究通过对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质性考察,剖析文化不连续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业活动、人际交往及心理适应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名大学生志愿者访谈,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研究发现,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互助、责任和诚信等价值观念在大学生志愿者的认知和行为方面具有很深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愿意接纳并认同传统文化,并认为志愿服务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慧丽 《前沿》2012,(6):43-44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大学生党支部已成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平台。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支部文化是大学生党支部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大学生党支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对"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1]",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审慎的明辨和扬弃。学界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特别是在文化帝国主义背景下或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或沦入文化虚无主义。但这些研究缺乏定量分析,更缺少从大学生自身选择角度的诠释。文化自信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意识和行为两个层次[2]。我们从大学生具体的课堂、课外生活入手,期望见微知著,揭开这些变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层面的影响,并寻求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视阈下的岭南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化是大学生生长和生存的文化背景,其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同时,高校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推动二者教育功能的衔接将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人文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大学文化建设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契合性.通过对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价值向度的审视和思考,利于对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多元化实现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星座与爱情--对校园"星座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座文化”是一种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流行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星座文化”流行的原因——校园“星座文化”自身、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群体,指出校园“星座文化”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并最终会由流行文化转变成“平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