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的生长空间;全球化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的生长空间;"通识教育"课程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共有生长空间中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习惯养成,是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实施养成教育是有效解决艺术类大学生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的时代要求和该类学生特点为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养成教育。以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人格养成""思维养成""实践养成"为三大目标,以"校园、企业、社会"为三大阵营,推广实施系列养成教育品牌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于养成教育的"融入、渗透、弘扬、践行"四大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走出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实践困境,需要实现三重转化和提升,科学建构德育体系:一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二是从教学体系向实践体系转化,三是从实践体系向文化体系转化。高校德育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文化体系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协同整合的关系。高校德育体系要努力建构基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整合基础上的文化体系,建构文化德育场。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企业道德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道德素质具有战略性的实践意义.它是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要素;是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是促使学生道德"知行合一"的催化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充分发挥企业道德文化的德育作用,必须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增强校企整体德育的意识,创设校企联动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大讲堂"的特色和德育功能,认为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大讲堂"德育功能的主要思路有: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价值体系;探索学校统筹管理策略,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组织体系;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活动体系;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构建大讲堂德育功能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英国高校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学生事务引领、社会活动锻炼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隐性德育,并呈现出内容阶级性、过程情感性、途径多样性、方法生活性等特点。英国高校隐性德育为我国高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应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充分发挥"信仰"的德育力量;增加德育过程的人文关怀,积极探索"关爱"的德育力量;优化校内校外德育途径,深入发掘"行动"的德育力量;形成生活化德育思维,大胆探求"真实"的德育力量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是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宗旨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围绕"化性起伪"这个中心,文章论证了德育的价值选择、可能性、目标和路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网络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一旦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便由技术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从而形成网络文化。高校德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出现了那些新特点?如何构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新特点1.德育信息的海量化和更新的快捷性。网络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信息资源,扩大了高校德育覆盖面,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和渠道,为高校德育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强了高校德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索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德育活动课,其有利于推倒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墙",形成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是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宗旨是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围绕"化性起伪"这个中心,文章论证了德育的价值选择、可能性、目标和路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占领政治思想教育制高点的重要工具。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应更好更紧密地将艺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主阵地",积极打造艺术教育形式多样的"立体攻势",抢占时代艺术的新阵地,建立艺术教育与生活的常态化联系,把艺术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适时构建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对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德育是相对"人际德育"而言的,高职院校要确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构建生态型人际新关系、培育个体生态人格的生态德育立体目标;要努力探索体验式生态德育、内省式生态德育等生态德育方法,科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子体系,形成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全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道德教育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间的这种文化差异形成了道德教育背景及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德育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展开,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校德育模式主要以知识化、思维化的知性德育为主,即知性德育模式。知性德育发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主义思潮的推进而逐渐形成,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德育潮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单一的知性德育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在这种背景下,"知行互动"的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探索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知性德育模式下"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它既能继承知性德育的优点,又能超越知性德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比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及培育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其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点,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条件。 高校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全面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依托有效载  相似文献   

16.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研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探求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对于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以及促进陕西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代书院选址体现了较为丰富的德育环境思想。选址于依山傍水之处体现了山水比德思想和生态道德观念;选址于城郊结合部是古代文人"出世"与"入世"矛盾观念的体现;选址于历史文化遗迹之处体现了注重人文环境对生徒的熏陶。古代书院的选址能为目前高校的德育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和价值层面分析,由对物的依赖性而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深层的价值危机。面对"人的物化"问题,德育应该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理论自觉,以人的方式理解把握、教育人,面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实施德育自身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9.
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构建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既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和沃土,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教育在慈善文化的形成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慈善文化要实现它应有的功能,就特别需要进学校。慈善文化进学校可以利用学校以德育为主渠道的全方位育人优势,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促成学生初步的慈善参与行为,从而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践行经常性的慈善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逐步推动并形成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格局。慈善文化进学校,要把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在发挥好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开设通识课程,又要通过党团组织、社团、慈善教育实践基地的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与总结,蕴含着丰厚的德育价值。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德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载体,对红色文化德育功能合理转化,结合时代发展加以创新,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