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安全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强的一块短板。高铁具有安全防范与处置难度大、疏散救援难度高、防范体系薄弱及脆弱性等特点,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虽然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在高铁反恐防范与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高铁反恐防范与处置仍面临严峻挑战,恐怖分子以爆炸和刀斧砍杀等手段对铁路构成了最现实的威胁。对此,应建立和完善高铁应急处突预案体系,探索应对爆炸、刀斧砍杀等恐怖袭击的处置程序、对策等,以提升高铁反恐应急处置能力,打造平安高铁。这对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最大限度地消除恐怖主义对高铁的现实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急调度指挥工作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处置能力强弱、效率高低将直接决定处置工作成败。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下,铁路公安机关要提升应急调度指挥能力,就必须切实将科技信息化建设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做强指挥中心这个关键,打牢情报信息研判这个支撑,发挥预案准备的基础保障作用,不断优化实战演练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当下,铁路反恐形势严峻。南京铁路公安处特警支队的反恐勤务模式,具有有效应对高铁严峻反恐形势、完善高铁立体防控体系、高效处置应急处突事件的现实意义;具有主动进攻、快速反应、以战促训的现实作用。同时也存在日常训练不够、风险应对不足、信息共享不畅、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需从反恐预案、巡防模式、响应机制、防控体系、训练档案等方面着手,改进驻站勤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火车站聚集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决定了火车站有天然的潜在被害性,极易成为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和暴力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通过分析国内外发生的多起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可知,火车站反恐工作应当统筹共管,构建情报共享工作新模式,应当增强火车站反恐防范意识,引导全民参与火车站反恐工作,公安机关应有反恐工作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更好地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及时处置影响铁路大局稳定、危及运输安全畅通的各类突发性事件,是摆在铁路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分析当前铁路公安机关在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铁路公安机关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发挥好应急处置主力军作用,是摆在铁路公安队伍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恐怖袭击风险。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必须强化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构建跨部门的反恐协同机制。应从应急演练强化、现场指挥优化、日常联动合作、反恐资源整合、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反恐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姬琰玲  高超杰 《学理论》2015,(2):200-201
"一案三制"是我国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应对突发事件最有力的方法,"一案"指的是应急预案,"三制"指的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中小学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科学运用"一案三制",着力加强预案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管理机制、健全应急法制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反恐维稳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昆明站"3·01"等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发生,表明铁路站线已成为暴恐分子实施恐怖威胁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反恐怖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在组织领导、机制建设、硬件投入、应急演练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使铁路公安机关常态下的反恐防暴工作有了明显改进和加强。相对于大客站、高铁而言,一些中间站、既有线受客观条件、硬件投入、整体运作等方面的限制,安全防范措施薄弱环节较多,暴恐活动现实威胁也较大。拟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及反恐防暴要求,探讨如何做好铁路既有站线安全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9.
"铁路安全与反恐研究"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下的重要议题,梳理研究现状对于研究的继续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1月在铁道警察学院举办的第四届"铁路安全与反恐论坛"上,来自各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们共同探讨了铁路安全与反恐领域的总体形势、存在问题、前路展望等问题,如:反恐怖最小单元的建设,反恐怖风险评估与重点目标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反恐防范机制建设,"一带一路"涉恐风险评估与防控等。综合来看,学者和专家们对铁路安全与反恐工作面临挑战的分析主要着力于铁路、技术和法治三个维度,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安全与反恐工作建设主要集中于构建铁路反恐防范体系、完善反恐情报体系建设及构建多元主体参与防控合作机制三种路向。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以来,严重暴恐案件频发,蔓延至内地,涉及铁路。面对严峻复杂的反恐形势,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紧围绕卡住危险人、堵住危险物、处置危险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抓好公安自身反恐防暴工作,主动协调铁路和地方,建立健全公安自身、路内协同、路地联动反恐防暴机制,确保管内治安稳定常态长效。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中亟待补强的一块短板。当前,铁路面临严峻的恐怖袭击风险。因此,应对铁路恐怖袭击风险评估进行研究,制订科学的铁路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案和紧急处置措施,包括发生恐怖袭击时需要采取的现场紧急措施、应急抢险救援、客流管控与人员快速疏散处置措施、现场恢复和应急处置等风险评估方案,建立恐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规避风险,为政府、公安机关提供决策支持,以最大限度减少铁路发生恐怖事件的可能,打造平安铁路,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反恐的严峻形势和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警察队伍的管理与训练要不断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对警察人才的需求。VR反恐处突战术训练平台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载体,通过此平台,利用工具子集数据的建模方法,使场景与人物、建筑、地形地貌、设备等实现精准互融并快速形成数据模型,可构建反恐现场模型,再现真实的反恐场景,提升反恐处突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地铁交通获得了迅猛发展,这为我国经济大动脉增添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地铁交通具有抗击风险能力弱、安全防范与处置难度大、疏散救援难度高、损害后果影响广等特点,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当前,我国各地的地铁公安机关在反恐防范与处置方面已取得了优异战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此,应当建立地铁情报信息平台、加快智慧警务建设,落实地铁管理主体责任、优化防范与应急处置机制,做强作战单元、打造"1.3.5"处置圈,从多方面提升地铁公安机关应急处置能力,打造平安地铁。  相似文献   

14.
当前,铁路治安形势和安全维稳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警情发生接连不断,处置难度越来越高,因此,铁路公安机关要立足现实斗争和实战需求,不断更新警情处置理念,始终做好应急准备,规范指挥处置流程,严把重点关键环节,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切实做到及时高效处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铁路反恐形势严峻,维稳任务繁重,铁路公安机关亟须开展深入的反恐怖主义研究,并形成系统的总体原则和策略。为从根本上提升铁路反恐怖主义研究,尽快形成具有铁路特色的理论体系,铁路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应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立足自身与务实合作相结合、防范为主与保持主动相结合的总体原则,同时采取强化宣传、增强意识、打响反恐人民战争的策略,科学布警、配全装备、做实做强基层一线的策略,强化情报、加强联动、强化不对称优势的策略,完善预案、加强培训、增强应急处突能力的策略等,构建完备的铁路反恐工作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守卫者",事故发生后有时会沦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本文从如何正确引导媒体客观准确的正面报道、积极应对新媒体出发,提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努力纠正舆论的"事实偏差"和"价值错位",积极把握舆情应对的目标与机制,使社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事故和应急处置,从而顺利化解舆情。  相似文献   

17.
铁路因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及脆弱的抗风险能力,不仅被恐怖分子锁定为首选的袭击目标,更是恐怖分子"迁徙"参加"圣战"的重要通道。当前,铁路公安机关应深刻认识铁路反恐怖形势的严峻性和反恐怖情报工作的紧迫性,从战略上谋划铁路反恐怖情报工作,充分发挥情报在铁路反恐防范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铁路反恐防范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前暴恐活动不断变化升级,铁路反恐的重要性、现实性日益凸显。加强铁路反恐防范,形成机制化、常态化、实战化的反恐防范体系,是铁路公安机关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安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中枢神经"的铁路公安处信息指挥中心,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把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成集"警情处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视频监控中心"、"信息研判中心"、"大型警务活动演练中心"、"民警诉求受理中心"等六个中心为一体的指挥系统是铁路安保工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的问题"是应急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人口与计生组织网络参与地方应急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优势和作用,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口和计生组织网络在参与地方应急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