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译高校校训时,译者应根据符号三角理论,结合翻译目的理论,向英语文化读者展示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因此,校训英译应以遵循英文相关校训语言特征为原则,避免中式英语表达。这样的校训英译,才能更好的传播其校园文化,弘扬其校园精神。  相似文献   

2.
黄伟年 《传承》2010,(27):48-49
在价值多元化的推动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把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新的内涵,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以德治国"到"以德治校",从"以人为本"到"和谐校园",从"民族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庸之道"到"科学发展观",从"义礼传输"到"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走上积极、健康之路,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正校训是高校特有的文化载体。不同院校往往源于不同的办学历史和价值追求,对自身办学文化的理解自然产生差异,进而导致校训内容与形式的千差万别。公安院校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院校,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与社会普通院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使其校训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一、校训直接昭示大学文化价值校训一词源于英语中的Motto,中文译为座右铭、格言,用在校园文化上即为校训。按照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辞海》解  相似文献   

4.
柯静 《传承》2008,(22):46-47
社会工作目标从最初的救助穷人和弱者转变为"助人自助",这种转变给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诸多启示:以人文主义精神尊重校园文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满足校园文化主体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对其加以引导,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柯静 《传承》2008,(11)
社会工作目标从最初的救助穷人和弱者转变为"助人自助",这种转变给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诸多启示:以人文主义精神尊重校园文化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满足校园文化主体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对其加以引导,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同时,"中国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在教育改革、校园文化活动、拓展"中国梦"教育新载体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探索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是学校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校训的研究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还比较薄弱.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高等学校校训的类别、特点和构建原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凝练、提升有特色的大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大学生追求知识、个性和自由的缩影,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校园文化热点不断演化和变迁,这种演化和变迁是一代大学生务实与理性的文化选择,更是他们潮流与感性的文化尝试,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下的"文化自觉",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得到调适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赵爱玲 《重庆行政》2014,(3):104-107
正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精炼文字概括。2008年5月18日,在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和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在新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前夕,为凝炼原两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提振全体师生员工的精气神,为新大学成立添彩,校党委经过几上几下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最终凝炼而成并延用至今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训——"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由出生于书法世家的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米南阳先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Campus Culture)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明传承和知识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地位日益凸现,其形式也更加繁荣。与美国相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也迥然不同。应该承认,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有力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大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吸收其合理因素,有助于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高职院校要寻找具有生存性、竞争力的发展之路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反映学校教育观念、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精神风貌等的校园文化是建设特色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外专业高校校训的特点进行阐述,从专业高校校训体现出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征、专业高校特有的道德修养和精神理念及专业高校所要求的特殊奋斗目标三方面作了探讨,并介绍了专业高校校训的育人功能及发挥育人功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学员到党校学习培训,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无言之教",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近年来,乌鲁木齐铁路局党校致力于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大力优化校园环境,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具有  相似文献   

14.
夏江敬  樊薇 《理论月刊》2008,(9):110-112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而不同"的多样文化的"和谐体"。活跃于高校的种类繁多、人数庞大的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社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船精神有三个维度:"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其对高校文化校园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嘉兴学院作为红船旁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依托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弘扬红船精神,将校园打造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地。  相似文献   

16.
薛波 《人民论坛》2012,(26):194-195
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坚持整体性和协调性、主导性和主体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科学统筹部署,健全导向机制,搭建展示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传承创新水平,构建"立体化"校园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锋 《理论月刊》2005,(3):147-149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建设大学精神,是加快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应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精神的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中渗透大学精神的精华,应在校训、校徽、校歌中放射出大学精神的光芒,应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大学精神的要求,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大学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国际化人才的推动。高校外语文化建设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条件,对于高校国际化办学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外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标志,是需要聚全校之力,共同谋划,深入开展的全面的综合性工作。不断探索外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助推器,也是实现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加强高校外语文化建设,有助于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有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高校应该统一认识,加大整合资源的力度,制定合理的机制和政策,搭建实践平台,营造国际化校园的氛围,强化外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国际化校园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2)
正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在自治区党委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秉承"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校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履行高等教育四大基本职能,抢抓机遇,实施内涵发展、需求导向、人才强校、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基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16年,学校在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生源质量排名中,居全国1216所高校中的第264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校训集中反映了公安高校的文化精神。江苏警官学院"无私奉献"校训来源于艰苦创业的办学实践,蕴涵着人民警察的忠诚品格和职业精神,体现了公安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其所蕴含的"立警为公"的价值观,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思想基础;其所蕴含的警察职业精神,反映了公安工作高风险、高付出的职业状态对人民警察的特殊要求;其所蕴含的奉献自我的崇高品德,体现了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弘扬无私奉献校训,应当与铸造忠诚警魂相结合,与加强纪律作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相结合,与强化社会实践和思想道德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警察精神、警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