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于陈光标式慈善,评论各异,赞誉肯定的多,批评质疑的也不少。难怪有人说:陈光标,不过是转型期中国慈善摸着石头过河的典型标本而已。慈善需要一种境界,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况味。它不单是有钱人的事业,更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事业。暴力慈善之辩2011年3月,一组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企业家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的照片在互  相似文献   

2.
湘民 《广东民政》2011,(5):10-11
最近,一股质疑陈光标“高调慈善”的风暴席卷全同舆论界。据说是《中国经营报》首先发难,该报发文说陈光标向记者晒的慈善账单经核实有不太符合实际的地方,要么有些受捐机构不对,要么有的捐赠金额不符。意在告诉读者,“高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其实也虚假。接着《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连篇累牍发出质疑文章,或认为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并不透明(因为他不能晒出全部捐赠票据),  相似文献   

3.
近期,一媒体掀起对陈光标慈善行为的调查探访,并对陈光标的某些慈善“成绩单”表示质疑,由此引发了更多的对陈光标其人、其事的调查和讨论。面对媒体的质疑,陈光标的回应从高调走向低调。在一些媒体和人士表示质疑的同时,另一些媒体和人士呼吁,不妨对行善之人、慈善事业多一点宽容和理解。透过这次陈光标事件,我们感到  相似文献   

4.
富人的责任     
老实说,陈光标一向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是一位热衷于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多年来,他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所得中的相当大部分捐赠给社会。汶川大地震时,他不仅捐钱捐物,而且亲自率领员工组成救援队带着设备赶赴灾区。他的举动,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无数人。而另一方面,陈光标在做慈善时的某些具体表现,某些过于张扬的形式,也曾引起许多人的不快和反感,招来一些指责。  相似文献   

5.
近期,不少人在茶余饭后谈论陈光标在台湾高调慈善捐款的事。有媒体报道称,号称大陆“首善”的富商陈光标赴台捐款行善,却因行善风格与方式过于高调引发争议,台湾不少县市政府都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婉拒其前来捐款。  相似文献   

6.
这是迄今为止,陈光标遭遇的最严重的一场形象危机。当盈江灾民与“中国首善”一起高举钞票的照片出现在公众面前,引起的反响之大,远超陈光标本人的意料。而此前他的台湾、日本之行,也颇受争议。事实上,公众围绕“暴力慈善”的争论,不过是对近年来曝光频频的“陈光标争议”的一次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7.
阮莹 《民主与法制》2011,(34):14-16
2011的中国慈善注定要与这样的两个人名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继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引出了关于慈善理念的广泛争议之后,微博认证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以活色生香的系列炫富微博彻底搅浑了慈善江湖,  相似文献   

8.
解文 《中国人大》2010,(19):7-7
不久前,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发表“裸捐”宣言,为中国富翁的慈善事业打开了一扇窗。(据《半月谈》报道) 也许现在看来,陈光标的“裸捐”更多的是个人行为,而非中国富裕阶层中主流的财富观、慈善观,但对于社会进步来讲,经历了物质财富空前发展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慈善是一种事业,一种由民众慈善之举形成的社会事业;慈善是一种文化,一种由“爱”支撑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从某种意义上说,冷静看待中西慈善文化的差异,在传承我们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及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辩证地借鉴和弘扬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人类共同的合理的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的慈善文化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顾骏 《民主与法制》2011,(18):19-20
近年来,陈光标以其高调慈善引来社会极大争议,今年初以来,他又提出争当“世界首善”,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说法。为民族争光的名头不小,但真要到国际社会上如此宣称,恐怕首善称号没拿到,倒给中国人大大丢了一把脸。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1,(5):56-56
述评: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一个摸索起步阶段,出现任何不成熟的慈善机制和不成熟的慈善家都情有可原。关于“中国首善”,笔者愿意这样解释:陈光标是中国第一个在慈善领域引起广泛争议的人物。这说明我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人物正在获取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好事。  相似文献   

12.
在玉树地震大救援中,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许多国企、跨国公司和民企,明星和普通民众,都在为灾区群众尽一己之力。慈善,为众多的暖人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陈光标”这个名字,也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朱健刚 《传承》2011,(1):48-49
2008年全民参与汶川地震救灾捐款引发了中国人的慈善"井喷"现象。而在这之后,富人慈善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不但有陈光标、曹德旺、陈树发屡屡的大额捐赠之举,而且更多的企业家和财富人士开始建立自己的基金会.  相似文献   

14.
正是鉴于中国慈善的这种窘境,才会出现类似于曹德旺"最苛刻捐款"、"陈光标式"慈善的非常之举。  相似文献   

15.
从围绕比尔·盖茨、巴菲特在华的慈善晚宴展开的社会讨论,到陈光标“裸捐”引发的社会关注,以及媒体对个别公益慈善组织一些捐赠项目和行为的质疑与批评,再到对李连杰壹基金管理体制的聚焦……公益慈善领域诸多热点话题频出,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陈光标近来麻烦比较多,先是其高调慈善的言行招来诸多非议,继而他该捐哪儿不该捐哪儿,哪儿该先捐哪儿该后捐,也被人诟病;这些还算是小麻烦。《中国经营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几家媒体对他行善金额、善款去向、是否少捐多报和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和质疑,将陈光标进一步推到风口浪尖。陈光标开始作了些回应,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来则表示不愿再多作回应。事件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16日《解放军报〉刊登高志成的文章,近来,两则有关慈善的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两位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将于本月底来到中国,与拟邀请的50位中国富豪共赴“慈善晚宴”。由于担心在晚宴上被劝捐,很多受邀富豪向主办方反复确认“劝捐”事宜,甚至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此宴会。另一则新闻是,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9月5日发表公开信表示,他会在其离世时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民营企业家之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亿万富豪;他执着于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文化,以捐资过亿的慈善之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轨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政协委员的他,更因一句“大学可高额收富家子弟”的言论而成为新的焦点。他,就是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观念里面,大概有两种人轻易质疑不得:一种是做善事的人,另一种是刚去世的人——所谓“人死为大”,人才刚死,质疑或批评的话以后再说也不迟。陈光标属于前一种,而且他还是个做大善事的人,  相似文献   

20.
2011的中国慈善注定要与这样的两个人名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继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暴力慈善引出了关于慈善理念的广泛争议之后,微博认证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以活色生香的系列炫富微博彻底搅浑了慈善江湖,波谲云诡的事态演进以及不断曝出的红会丑闻,让国人对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降至冰点,慈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是危机也是契机,左支右绌还是去腐生肌,成了挑战面前中国慈善业无可逃避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