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钧 《理论学刊》2012,(2):110-114
爱国主义是传承千百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陈天华可谓是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文学”的开山者.《陈天华集》主要收录了政论文、说唱弹词和政治小说三类文体,整体风格沉郁雄宕,格调悲壮刚烈,布局奇警新颖.陈天华著述以旧形式容纳新思想,将爱国救亡主题与种族革命、新民立人思想有机融会于文本,尤其是对国民劣根性和入主出奴心理的批判,促生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题;陈天华的著作集思想性、抒情性与现实性于一体,可谓警世黄钟、觉民木铎、醒狮初吼.  相似文献   

2.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的确,庄子以其异于史学传统的创作理念和极富艺术精神的文学实践,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享有“铁笔”、“圣手”之美誉的一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小说流派之一“山药蛋派”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他1930年开始写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40年的文学生涯中.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和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许多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
万宇 《唯实》2014,(11):82-84
著名现代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1897~1987)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先行者,是现代中国古典美学的开拓者、继承者和比较美学的拓荒人,也是我国高校首开美学课程的第一位美学教育家,被誉为“学贯中西艺术理论的学院派美学家”、“一代美学大师”。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和音乐思想》等。译著有《判断力的批判》(康德)、《海涅生活与艺术》、《黑格尔的美学和普通人性》、《罗丹在谈话和信札中》、《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等。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宗白华全集》,四卷本,近200万字的篇幅。第一、二、三卷收宗白华先生著作,第四卷收译文。近日在翻检由我的同事、著名文史专家孙望先生的女儿孙原靖所提供的《中国诗艺》与一些信件复印件中,意外地发现了宗白华佚文一篇及与孙望先生书信两封,均未被全集收录。这些信件复印件是孙望先生与朋友互相往来的书信,内容相涉广泛,包括郭沫若、常任侠、汪铭竹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杨华祥 《学习月刊》2010,(14):25-26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学的八大巨匠之一.他把人的世界划分为价值的世界和科学的世界,价值的世界包括宗教、道德和艺术。他强调要在艺术中贯彻道德精神,在《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学精神》两书中,他站在儒道两家文艺伦理的基础上.阐发了中国艺术所蕴含的哲学精神,并以此来批判西方近现代艺术,高扬东方文化的道德理性和艺术理性。  相似文献   

9.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2,(1):58-58
潘真在11月4日的《联合时报》上撰文指出:“文化”究竟是什么?据说,有关“文化”的定义不止200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显然,“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之“文化”主要指精神,而非物质。可是,为何国人总在用物质的标准言说文化?比如,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  相似文献   

12.
郝春燕 《理论学刊》2007,8(1):119-121
任何一种西方理论在中国生根,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莱辛的《拉奥孔》在王朝闻的接受中即展示了一种中国式的阐释状况。在《拉奥孔》中,王朝闻发现了对形而上研究方法的反对,发现了“不到顶点”的艺术魅力说,还从《拉奥孔》中寻找到观众意识与艺术本质关系的论述,从而以西方理论开拓了中国诗画同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高纯 《山西青年》2022,(3):132-134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红楼梦》蕴含着超凡的智慧与人生哲学.而这本小说中最精彩的艺术也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方面,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尤其是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现实性与生活化的特征.而王熙凤作为《红楼梦》中的典型女性人物,更是体现了女性复杂与多重的女性特征.因此,对...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辞约义富,是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修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2014年3月25日,《论语》当选“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2,(8):63-63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晓畅多种外文,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著有小说《围城》、《人鬼兽》,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诗文评《谈艺录》,学术巨著《管锥编》等多部作品,其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冠以"钱学"。  相似文献   

16.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2):39-40
短篇小说《班主任》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成名作,也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及其作者,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中,第613页,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杜维·福克马执笔的《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出现》一节里,这样评价说:“在新作家里,  相似文献   

17.
袁元 《党建文汇》2008,(12):44-44
近年来,农民与农村、农业一起构成了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三农文学也成为一种文学现象。2004年,人民文学奖获奖小说多描写底层,说明已有一些作家在关心弱势群体;2005年,知识分子力图推动三农文学的创作。《刘老根》和《乡村爱情》等剧的高收税率。或许代表着“三农”影视作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荆竹 《共产党人》2004,(9):52-53
读王维堡的长篇小说《郎家巷子》,似乎有一种宁夏“清明上河图”的感觉,从头至尾,非常注重于宁夏民俗风情的细致摹画,别具一格地将社会风俗学与文学熔于一炉,因而堪称为一部具有社会风俗学价值的方言小说。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晓畅多种外文,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著有小说《围城》、《人鬼兽》,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诗文评《谈艺录》,学术巨著《管锥编》等多部作...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出航》等长篇小说中运用隐喻性的“间性空间”慨念,描写了小说人物在中心与边缘、现实与想象、沉默与言语之间空间的跨越.通过“女性写作”的空间化叙述、绘画风景的空间化叙述、音乐音景的空间化叙述,作品揭示了父权制条件下女性追求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也显示了作为男性文学传统“局外人”的女作家在女性身份的寻求方面作出的努力,以及由此而实现的艺术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