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赵建伟  康就升 《前沿》2011,(4):126-12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作为亚文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进行着意义深远的文化变迁,合江民族村同样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相应的文化变迁。文章以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为切入点,分析了聚居、工业文化和主文化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并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清代台湾少数民族特有的酒文化现象 ,不仅彰显了其浓厚的文化习俗特色 ,显示出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低下 ,同时也反映了移民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汉番共同开发台湾的历史业绩。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乃至文化习俗,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宗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关系也往往影响民族关系。宗教对文化有很大的渗透力,有时甚至成为某一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如东北各族的文化大都带有萨满教的特征,西北的回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是伴随着少数民族传统家庭结构解体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其本质是摄取不同文化资源来满足少数民族社会转型的需要,文化遗产资本化成为少数民族家庭人力资本锻造的基本标签。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的文化资源整合问题发现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的风险成本源自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先行者的资源占有性,建议将子女社会化目标纳入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的评估系统。只有当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具备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与人格系统的最低限度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角色习得才能顺利促使教育价值的内化,从而获得教育投资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一种被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文化素养,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对外赢得他人尊重和对内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从整体上提升社会的道德文化水平,要特别重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当今中国,党的各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日常习俗的不证自明性遮蔽了其应有的道德合法性解释和构造过程。事实上每一种人类文化都具有不可缺失的意识构造过程,文化是人类自己的观念构造物。文化习俗则不仅是意识构造过程,更是道德合法性的诠释和构造的过程。日常文化习俗具有自我道德辩护性,具有独特的道德诠释和构建过程,具有有效的道德统摄性。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于研究少数民族几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和历史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各种体育文化,这些不同的体育文化,都需要以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呈现出来。这一形式不仅可以体现这个项目的实际内容,更能代表这个民族在发展历史中存在的民族信仰、独特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活习俗。面对当前少数民族旅游形象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出发点,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设计,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形象与传播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多元文化主义是指承认民族文化平等,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尊重民族文化差异,追求民族自由、民族平等、民族公正的社会伦理思潮.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成员共同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品格、民族意识为基础,通过对本民族伦理价值的弘扬、保护、批判、反思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道德的塑造,以同期实现民族独立、民族统一、民族自决、民族富强的道德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多元文化主义强调民族文化的多元,而民族主义强调民族道德与政治上的统一,因此二者表面看来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其实,在多民族国家的内部,二者并不必然存在着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互动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吸收.大理白族在其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进程中,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周边主要民族的本土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互动,并造就了其融合汉族、纳西族、彝族等众多民族文化元素的习俗,这些习俗包括了岁时节日、居住习俗、婚俗、葬俗等方面,而这种文化互动的发生又是由白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面对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该民族自身的选择和创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根源深远,开始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话语压力造成的认同危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现代性也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最后是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概况及其在构建少数民族认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政治思想强,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才,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克服一些错误的教育心理,在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构建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以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作为配合,力求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发信息资源的潜力,用信息技术改造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就开发信息资源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导入文化因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2):142-144
民族地区要脱贫致富 ,必须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 ,导入中、西文化教育 ,既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对提高民族地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贵州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和蕴藏着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反贫困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本文通过对贵州民俗文化旅游与反贫困SWOT模式分析,提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晚清民国的成都是现代川菜菜系的发源地与演变中心。成都的满族和回族人口也影响到了现代川菜菜系在成都的定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满族、回族等少民族饮食文化推动了近代成都饮食业的发展,从原料选取、烹饪技法、菜品制作、筵席内容等方面给现代川菜菜系以影响。生活在成都的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为成都市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饮食品种,大大丰富了成都川菜中的面食、糕点、小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民间歌谣与民俗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贵州西江苗族民间歌谣亦涵盖了丰富的民俗事象,在此对苗族民间歌谣内蕴的民俗事象作一析理,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提供可参鉴资料。  相似文献   

17.
略论清代前期西北边疆的"因俗而治"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所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实际上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等所制定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实现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治边政策.  相似文献   

18.
国家法制统一视野中的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主权要求国家法制统一,但我国的多民族性也决定了国家法在民族地区的统一实施必然与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习惯法发生诸多碰撞.从理论和实践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从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来说都有其深刻原因,国家法制统一和民族习惯的存在与适用都有合理性与必要性.如何调适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该文从民族习惯法的"限制"与"吸收"谈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对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萍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17-121
文化传播如水银漫地、无孔不入,并不断地通过大众传媒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渗透、改变着民族文化主体并建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结构、文化风格和文化模式.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出现在大众传媒的视野之中.不仅民族民间节日日趋商业化、都市化和时尚化,大众传媒正日益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展示、地方文化身份塑造以及族群与社区认同的建构和维系过程.民族节日如何扎根于民族原生态的文化语境,保存本民族的文化精粹,在多元文化中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一元,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