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国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大致包括综合性的灾害防治、单项灾害的防治及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法规三部分。综合性的灾害防治法规,较具代表性的有土耳其的《自然灾害法》(1959年)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防灾基本计划》(1963年)、《灾害救助法》(1947年),美国的《灾害救济法》(1969年)、牙买加的 《灾害法》(1991年)等。澳大利亚、秘鲁、菲律宾、尼 泊尔、巴基斯坦等国也都制定了综合性的灾害管理基本 法,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管理体制,政府灾害管理职权、 责任,社会组织、公民…  相似文献   

2.
代山 《人民政坛》2013,(5):23-23
日本应对灾害的法律体制主要由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建和复兴、灾害管理组织五大类。1947年颁布了《灾害救助法》,这是日本防灾领域最早的立法,旨在发生灾害时,国家在地方公共团体、日本红十字会及其他团体和国民的协助下,实施必要的紧急救助,以保护受灾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灾害管理(之一) 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19日到10月15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袁艺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位于日本神户的亚洲减灾中心(AsianDisasterReductionCenter(ADRC))进行交流、考察。访日期间,她参观访问了一些灾害管理机构和设施,参加了一些防灾活动,同时阅读了大量文献,全面考察了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最近,袁艺博士完成了考察报告《日本的灾害管理》,报告分为“日本灾害管理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和防灾计划”、“备灾-救灾-灾后重建”、“防灾研究和防灾宣传、教育”等几部分,本刊将分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鸿潮  王筝 《中国减灾》2014,(23):20-21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美国、日本两个灾害大国的法律体系细致严密,由灾害基本法与大量配套法律法规共同组成,通过立法详细地明确了中央、地方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在灾害应对中的权责关系,重视发挥市场和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作用,对于完善我国防灾减灾法制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灾害管理(三) 备灾—应急—恢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灾害管理周期,日本针对“备灾-应急-恢复重建”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相应的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灾害管理。备灾1.防灾设施的改进为了使灾害管理活动快速有效地进行,不断改进防灾措施和设备,主要包括观测设备,应急反应时需要的物资和器材,紧急情报的联络和通讯系统(通信和广播设备),交通设施,避难场所和路径的设施,灾害对策指挥部的设施。其中日本大部分区域都建有或正在建设防灾基地,这种防灾设施在平时可作为公园、体育场、防灾教育基地,以及物资储备基地,而在灾害的紧急状态下,可立即转为避难场所,并可作为应急指挥中心、物资调配中心…  相似文献   

6.
10月31日,首次"中日韩三国灾害管理部门部长级会议"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举行,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日本防灾担当大臣前原诚司以及韩国消防防灾厅行政长官朴演守分别率团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灾害管理合作三方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7.
伊文 《中国减灾》2009,(12):56-56
10月31日,首次“中日韩三国灾害管理部门部长级会议”在E1本兵库县神户市举行,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日本防灾担当大臣前原诚司以及韩国消防防灾厅行政长官朴演守分别率团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灾害管理合作三方联合声明》。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三国枉灾害管理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李玉亭 《中国减灾》2005,(12):50-51
日本总结和吸取阪神大地震的经验教训,修改了灾害对策基本法,修改地震防灾基本计划和地区性防灾计划,加强了防灾体制,规划建设了抗灾性能强的安全城市。  相似文献   

9.
国外基层灾害应急管理的机制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预防与应对各种灾害和危机,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不断呼吁,国际社会要在灾害与危机的管理、民众个体的安全保障、安全社区建设与公众参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防灾应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许多国家积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依据民众需求,在理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江苏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引入商业化灾害保险机制,着力拓展灾害应急救助内涵,让广大群众享受普惠型保险补偿,为受灾居民增加一道保障防线. 一、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一是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民生保障要求,无锡市政府将"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为市区户籍居民免费办理自然灾害附加保险"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强化考核,定期督查,整体推进,确保了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实施社会公开招标.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中国减灾》2012,(1):50-51
日本地震频发,在防灾救灾方面有常规的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防灾救灾法律体系,训练了较为专业的救援组织和团队,建立了深入社区、家庭、个人的防灾救灾体系。学习借鉴日本的做法与经验,对提高和增加我国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知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印 《中国减灾》2012,(10):40-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正式制度。但随着我国灾害防治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灾害法制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缺失弊端表现得十分明显,制定我国防灾减灾基本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伞社会要求相关单位抓紧时间制定与出台作为我圜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是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本质上是对地方政府政治职能回归式的重新界定。从地方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省、市、县)与人事结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共同构成的结构体系着手,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有了重要切入口。地方政府结构体系主体性功能的有效配置与合理调适则是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的路径。由此,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将通过地方政府结构体系的公共治理行动网络化形态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13):28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江苏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引入商业化灾害保险机制,着力拓展灾害应急救助内涵,让广大群众享受普惠型保险补偿,为受灾居民增加一道保障防线。一、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一是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为了更好地落实民生保障要求,无锡市政府将"建立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为市区户籍居民免费办理自然灾害附加保险"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强化考核,定期督查,整体推进,确保了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实施社会公开招标。本着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贾明训认为,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依法救助,建立健全防灾法律体系。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的挑战,进行必要的制度建设是我们做出应对的关键,而防灾减灾基本法应当成为制度建设的重要纲领和基础。因此,  相似文献   

16.
灾害经济学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机构和组织,对灾害经济学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灾害经济学及其理论新体系至今还没有系统地构建起来。建立新兴的灾害经济学及其理论新体系,是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城市灾害管理的现状2003年"SARS"事件之后,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灾害管理机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包括灾害在内的各类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框架;建立责任政府,加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透明;加强灾害管理的国际合作等。这对于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救助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是人类抗灾、防灾的重点,加强城市灾害防治是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城市灾害管理是减轻城市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城市灾害管理模式的形成2003年SARS之后,我国政府加紧了对灾害管理机制的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包括灾害在内的各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1993,3(2):55-57,54
本文根据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灾害管理实践写成。指出系统的灾害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制订适宜的政策并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的灾害管理机制。没有法律,例如土地利用区划法、防灾建筑规范及其它与灾害有关法律支持的灾害和风险评价研究,是不可能促成作为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一部分的减轻风险计划全面系统地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