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周伟  王斐  徐小虎 《证据科学》2000,7(3):97-10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fos蛋白的表达和脑干早期损伤的关系。方法 2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脑干损伤组和对照组,脑干早期损伤阶段c-fos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组化法观察。结果 对照组大鼠脑干组织未见c-fosmRNA的表达,然而,脑干损伤组损伤后10min即可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观察到c-fosmRNA的表达,且在脑干损伤后3h内,c-fos原癌基因的检测可成为诊断脑干生前损伤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脑损伤与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损伤是法医病理学鉴定中最常见的损伤 ,对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改变 ,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对脑损伤的研究 ,已深入到分子病理水平。国内外已有学者研究报道[1] ,脑损伤后损伤部位及附近某些细胞分泌一系列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及增殖的细胞因子 ,即神经营养因子。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供同行们参考。1 神经营养因子概述  神经营养因子 (neurotrophicfactors,NTFs)是一组超出普通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基本营养物质以外的、对神经细胞起特…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 WD  Wang KB  Qin QS 《法医学杂志》2003,19(1):54-56
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的证据、特点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资料表明:创伤性脑损伤后存在有细胞凋亡,它与坏死的时序空间分布不同,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发生,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在法医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Chen XP  Tao LY  Ding M 《法医学杂志》2003,19(1):57-58
脑损伤(brain injury)后脑组织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生化改变,由许多基因、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并影响着损伤程度的转归。CED基因家族中的半胱天冬酶(cystein-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与脑损伤后细胞死亡有关,控制着引起细胞死亡的不同层面。细胞凋亡(Apoptosis)参与了神经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早期脑损伤时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ng XD  Shi WD  Qin QS 《法医学杂志》2003,19(2):78-80
目的 探讨脑挫伤早期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表达的变化规律与损伤时间关系。方法 运用光镜观察脑挫伤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早期不同时程Bcl-2、Fas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光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伤后8h在脑挫伤周围可见典型的凋亡神经细胞;伤后30min损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出现Bcl-2、Fas阳性表达,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且表达范围亦逐渐扩大,其中Bcl-2蛋白表达在伤后4h达高峰,随后呈下降的趋势,至伤后10~12h其表达程度与伤后1h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用于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推断及生前与死后脑损伤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又叫血管调理素 (vasculotrop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1] ,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血管生长和侧支循环建立等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塞和闭塞性血管病 ,同时VEGF在脑损伤中特别是缺血性脑损伤中亦发挥一定的作用。1 VEGF的结构特点VEGF是 1989年Ferrara等[2 ] 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的糖蛋白 ,由两个分子量相同( 2 3kDa)的亚…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 (Apoptosis)亦称程序性或编程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 ,PCD) ,是一种在基因调控下有新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主动死亡方式 ,是生命正常组成部分。多细胞生物体包括人类的健康 ,不仅依赖于机体能产生新的细胞 ,还有赖于体内能自我清除不必要的、受损的或功能异常的细胞 ,这种平衡对生物体的发育和正常结构与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自我“灭亡”的过程与细胞的形态特点、生化变化、基因调控有关。早在 10 0多年前有学者已发现这种死亡形式[1] 。 1972年Kerr等[2 ] 人对凋亡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ARP-SP基因表达谱芯片对脑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YW  Zhang YG  Deng WN 《法医学杂志》2002,18(3):146-149
目的研究脑挫伤后ARP-SRP基因表达谱差异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应用ARP-SRP-1.0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中,发现人类溶酶体的胃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蛋白酶基因(CLN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CLN2基因与一种婴儿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LINCL有关,但CLN2基因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基因芯片在研究脑损伤后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85例成人闭合性脑挫伤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脑及脑干脑挫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并比较大脑与脑干损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对8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GFAP、HSP7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早期出现的胞浆嗜酸性肿胀胶质细胞(ECSG)是脑损伤后一种早期应激性反应,挫伤部位淀粉样小体(CA)的增多及噬神经细胞现象也可在脑挫伤后早期形成,而脑干挫伤ECSG发生率高于大脑。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胶质瘢痕形成有一定时序性。结论ECSG在判断生前脑挫伤及推断脑挫伤时间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ECSG较多的部位,泡沫细胞及CA也较多,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提出CA是脑挫伤后反应性产物之一,可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0.
人类线粒体DNA异质性及其与法医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人类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DNA ,mtDNA)的结构及特点  人类线粒体DNA存在于人类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中 ,为环状双链DNA ,大小为 165 69bp。 1981年Anderson等[1] 采用测序技术测定了人完整的mtDNA序列。mtDNA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构成 ,编码区包括 3 7个基因 ,非编区也叫控制区(controlregion ,CR) ,由 1 12 2bp (160 2 4 165 69nt及 1 5 76nt)组成 ,包括一个复制起点、两个转录起点及置换环 (displace mentloopregion D环区 ) ,其…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脑损伤,是重型脑损伤的主要死因之一,作者对6例脑外伤SEM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挫伤远区可见神经细胞树实折断,轴索排列紊乱、断裂、粗细不等,有的断端球形扩大(retractball)。髓鞘变性、表面粗糙、呈筛孔状,有的坏死脱落至轴索裸露,有的可见星形细胞附着在毛细血管壁的足板有断裂,毛细血管淤血、弯曲、破裂出血、出血区可见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SEM下上述病变观察清楚,立体感强,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研究手段,脑外伤DAI的研究中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蛋白70在脑损伤时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亮  吴家 《法医学杂志》2000,16(3):186-187,189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s)是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 ,其编码基因也具有高度保守性 ,HSPs的表达既参与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又是细胞对外环境变化或刺激所作出的应答或防御反应。目前 ,对HSP70家族的结构、功能以及表达调控机理的研究较为深入 ,人类hsp70基因和大多数hsp基因一样 ,没有内含子 ,由2440个核苷酸组成 ,5′端非编码序列长212个核苷酸 ,3′端非编码序列长242个核苷酸 ,5′端上游含“TATA盒子”(真核细胞启动子的一个元件 ,距转录起始位置30个核苷…  相似文献   

13.
BFGF与创伤修复的关系及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 tor,bFGF)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 ,在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促进多种组织的创伤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机体重要的创伤修复因子之一 ,特别是在局部创口的愈合中占有重要地位。1 bFGF的研究回顾及理化性质早在 1940年 ,Trowell和Hoffman等就在组织提取液中发现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 ,到七十年代中期Gospadarowicaz等从牛脑垂体中初步提纯 ,并命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其等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在受伤后不同时间(5min、15min、30min、1h、3h、6h、12h、1d、3d、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表达少量的BDNF及TrKB;脑损伤后1h大脑皮质颗粒和锥体细胞、海马CA3及小脑Purkinje细胞表达增强,3h达高峰,维持较高水平,12h开始下降,24h后降至对照水平.1h、3h、6h和12h与正常及手术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脑损伤可诱导BDNF及TrKB基因在脑内表达,其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是CDK家族中一类不直接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CDK5通过靶蛋白的磷酸化在神经细胞的发育、修复及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由于损伤发生后机体启动应激及修复机制,脑组织中变化的多种蛋白及酶类物质可作为损伤时间判定的指标。本文就CDK5的分布、活性机制、生理作用及其脑损伤研究与其作为脑损伤标志物可能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人群D19S253的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及PAGE技术研究了D19S253基因座的多态性,调查广州地区无关个体,获得广州人群中D19S253基因座频率分布,结果显示D19S253位点扩增片段分布于209-241bp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分别计算基因座的杂合度(H)、个人识别能力(DP)、非父排除率(P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并制作位点特异性等位基因梯阶(Locusspecificalelicladder)作结果比对,使基因判型简便准确,并有利于计算机贮存、管理资料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3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3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参与组织形态发生、损伤修复、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并在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乳腺癌等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能是凋亡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间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它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加剧阿耳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神经元变性。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启动子区域5A/6A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相关,且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浓度在心肌梗死前后存在差异,有望成为法医学鉴定中诊断心肌梗死的辅助指标。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其在神经组织修复、突触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阐明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变化规律,可能提供一种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法医检验实践中 ,Y染色体一直被用作性别鉴定。DYS390、DYS389Ⅰ /Ⅱ基因座是Y染色体上分别以CTGT/CTAT为核心序列重复单位的微卫星。本文作者对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男性 3个Y STR (Ychromosomespecificshorttandemrepeat ,简称Y STR)基因座基因型及单倍型构成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其遗传多态性。1 材料与方法1 1 样本DNA56份静脉抗凝血随机采自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无血缘关系健康维吾尔族男性个体。Chelex法提取DNA。1 2 引物序列[1] (Cybersyn公司合成 )…  相似文献   

19.
大鼠缺O_2高CO_2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O2高CO2性脑损伤的形态变化。方法缺O2高CO2大鼠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脑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细胞凋亡。结论缺O2高CO2性脑损伤的形态变化,可为法医病理诊断提供一项新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OTS-2.2S基因芯片对人脑挫伤后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i-wu Z  Yi-gu Z  Yan L 《法医学杂志》2004,20(2):77-80,i010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挫伤脑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通过OTS-2.2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原癌及抑癌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在挫伤脑组织中,HoJ-1和KIAAOO6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p107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脑挫伤中仅发现3条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是对脑损伤后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法医学意义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