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俄罗斯的人口现状与普京新方针的制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京第 2次就任总统后,在其就职演说及随后向国会所做的致辞中,制定了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消除贫困和军队的现代化等国家新的发展目标。俄罗斯人口的数量、密度、性别、民族构成及劳动力潜力的现状等人口因素对普京新方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伊斯兰教等。俄罗斯主体民族俄罗斯族主要信奉东正教,而俄北高加索地区各民族的主要宗教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俄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既有在沙俄和苏联时期被打压、同化的低潮期,也有在当代俄罗斯迅速发展的壮大期。目前,俄罗斯穆斯林人口在快速增长,伊斯兰教已成为俄第二大宗教,是影响俄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移民潮中的非法移民 最近10年,既是经济全球化扩大过程中人口迁徙的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的阶段,也是独联体各国处于构建民族国家的时期。在此背景下,独联体各国领导人纷纷呼吁境外的民族同胞回到“历史的祖国”以建立民族国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俄罗斯人口迁徙流动得非常频繁。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截至2005年俄罗斯移民总数已达1210万人,占世界移民总数的6%,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余年,北高加索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显著上升,外来民族(主要是俄罗斯族)人口大幅下降,在人口民族构成上呈现出鲜明的本地化趋势.人口民族构成的本地化和单一化必然加重当地的伊斯兰化倾向、加快伊斯兰化进程.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正教特色,它与伊斯兰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北高加索地区在宗教上的伊斯兰化自然也就意味着整个文化取向上的非俄罗斯化.考虑到北高加索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与俄罗斯人相处得极不融洽,仇俄排俄情绪由来已久,在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下,俄罗斯族人口比重的下降、当地民族的单一化和本地化、宗教上的伊斯兰化和文化上的非俄罗斯化,最终极有可能将导致政治上的非俄罗斯化,进而为分离主义思潮提供沃土,加剧当地已有的独立倾向.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轻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后面临着十分严重的人口危机,其主要表现为主体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一半;大量居民因各种原因迁离哈萨克斯坦;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国外的哈萨克人迁回哈萨克斯坦居住;采取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提高本国公民、特别是哈萨克族居民人口出生率;推行民族和睦政策,等等.同10年前相比,哈萨克斯坦的人口状况与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历史、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问题既有前苏联时期人口问题的历史沿袭 ,又有其剧变以后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从而 ,既集中地反映着俄罗斯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又制约着俄罗斯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 ,“人口危机”正在引起普京政府的高度重视 :改革、完善并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是解决目前俄罗斯一系列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的当务之急 ;为扭转国家颓势 ,重振夕日雄风 ,俄罗斯亟待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略有恶化,但绝对收入水平和收入增幅呈增长态势。随着私有化的进程以及私营经济和个体劳动的发展,居民收入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总体上看,居民货币收入结构出现劳动报酬比重下降而其他收入比重上升、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俄罗斯居民收入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结构畸形、二元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在经济和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开始出现规模庞大的外来移民,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法移民。俄非法移民主要有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和非法出境四个类型,以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的独联体国家公民为主,规模庞大,而且给俄社会带来了多重消极影响:引发大城市的高犯罪率以及与恐怖主义的关联,并激起居民普遍的排斥情绪;滋生了影子经济,引发劳动力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恶化了公共卫生状况,也给俄与相关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远东地区劳动力市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独立以来经济向市场转轨为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并且推动着这个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仅就远东劳动力市场问题做一粗略探讨。一、远东地区人口形势概述近年来,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经济严重滑坡,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俄罗斯的人口形势也在发生变化,人口的再生产受到影响,而这对劳动力资源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远东地区的人口形势更为严峻。从整体上来看,近几年远东人口的减少速度呈加快的趋势,1991—1995年,远东居民共减少55.19万人,截至1996年1月1日,远东人口总数为750.4…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之时,俄罗斯却为人口数量剧减而忧心忡忡,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俄罗斯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本文阐述了俄罗斯人口急剧下降的态势和原因,以及俄政府为缓解人口下降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印度城市人口开始增长,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印度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目益突出,究其根源,是由于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分析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缅甸近20年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认为在缅甸军政府执政的第一个10年(1988—1997)改革力度较大,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几年中改革一度停滞不前,进入21世纪后才又逐渐恢复推进改革的势头,但制约缅甸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仍然存在。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经济社会有所发展,重要农产品、电力生产、石油天然气产量、引进外资、外贸总量、外汇储备总额等都创造了最好的水平或最高记录,但缅甸经济中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失常和宏观经济不平衡尚未得到纠正,缅甸积贫积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仍然是东南亚最为贫困和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缅甸经济要走上稳健、快速的发展道路,还有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决宏观经济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已存在30年之久,目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大量缅甸难民长期滞留在泰国境内,对泰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泰北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虽然缅甸的民主转型为缅甸难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但难民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再是单纯的缅甸内政问题,难民问题的影响已经扩散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其最终解决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下半叶,莫斯科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就业机会增加,每年约有10万外来人口涌入,主要是其腹地的农民。受城市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及制度性制约因素和农民自身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与家乡保持着密切联系。农民与其家乡的密切联系使得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此外,大部分人在来莫斯科以前并没有去过其他任何类型的城市,而且其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也很低。显然,要使这类农民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5.
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思潮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09,(5):10-15,71-8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风暴及由此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西方的政界和学术界出现一股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新思潮。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资本主义未来向何处去;再次掀起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辩论;对全球化进行反思;欧洲中心主义开始动摇和消退;如何对待气候变化成为一种道德标准;建立无核世界成为一股新的国际思潮;对西方国家的“促进民主”进行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回潮;要求对现行国际秩序进行改革的思潮席卷全球;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中俄在俄远东地区开展劳务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减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渐严重,已影响到该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俄劳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Indian economy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in the world. However, such growth has been socially unbalanced, benefitting only a minority of the population. This, in turn, has brought about huge and increasingly danger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such as an epidemic of suicides among farmers and the resurgence of the Maoist ‘people's war’. Nevertheless, while Indian growth is limited to a minority of the population, it is real and important. Only the future can tell if, true to some projections, India will become the third or first world economy by 2050. What is certain however is that, because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dia has already become a key world player.  相似文献   

18.
Fred Eidlin 《政治交往》2013,30(4):225-236
Many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create Newspeaks. But in light of what is now known about such attempts, it is clear that not even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m has come anywhere near to realization of Orwell's projection. Rather than these Newspeak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ne‐tuned, comprehensive instruments of totalitarian control, as suggested in 1984, quite an opposite development has taken place. The peoples upon whom Newspeaks have been imposed have learned to live with and manipulate these artificial language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has declined rather than increased over time.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is degeneration of Newspeak, examining some of the assumptions about language, man, and society underlying Orwell's picture of the future. It makes explicit the theory of totalitarian control based on language that is implicit in 1984 and then shows that several fundamental assumptions of this theory are patently Utopian while others are highly implausible. Apart from its rich insights into the dynamics of totalitarianism, even the Utopian elements of 1984 help us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limitations of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ies for totalitarian control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by placing in relief the conditions that would have to be met for such control actually to be realized. Setting forth these conditions makes clear why these conditions could never be met in reality.  相似文献   

19.
自越共“六大”提出“革新”战略以来,越南的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①。对电力的需求也El益扩大,但越南电力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电力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越南把电力业的发展放到了战略性的高度,制定了《电力法》,并把电力发展作为战略性领域纳入越南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取得了较大成就,为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多年来,中国电力企业积极进入越南电力市场进行投资和贸易。研究越南近年来电力业的发展及其制度,有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展越南电力市场,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