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入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重要成果,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把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制度需要落实到法律层面,从立法、执法、司法、提高生态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发挥法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河南信阳虽然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但是经济发展和生态强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广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中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培育生态文化;加强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观点深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等等。对此,深入学习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迫切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如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与方法论等方面进行解读,通过这样一种哲学解读,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站位高度,有助于我们领会其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开展生态理论研究,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和社会主义苏联生态问题带来的教训等角度研究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契合关系,进而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紧迫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在生态困境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紧跟人类文明发展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其实践成效是我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系统结构性,我们可以从认知、价值和实践三个层面把握胡锦涛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知理性层面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生成、内涵及其特征,是全面把握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价值性层面即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价值意义何在;实践理性层面即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探寻和创新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蕴含着生态制度的内涵,是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生态文明的国际潮流、中国生态制度的不完善,决定了中国建设生态制度的现实必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生态制度缺失的现状,中国需要从经济转型、市场激励、法律基础、政府政策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进行生态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国要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生态文明行政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生态文明监督制度以及生态文明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引人注目社会思潮,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强调生态问题不是自然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它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强调的是域际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合理良性的物质变换循环系统。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应注重功能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正义、区域和谐、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共享;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共享;以加快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生态成果共享;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生态权利与责任共享。湖州实践表明,价值干预和约束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根本要素,局部—全局共享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系统机制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是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将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教育的过程。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从历史和现状看,我国都没有系统综合的生态教育体系,生态文明教育政策尚存诸多不足,未体系化与具体化,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法律能对生态文明教育起到规范作用,地方环境教育立法的制定实施,开启环境教育专门立法之门。生态文明教育政策之法律化,是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从完善法律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文明道德文化制度等方面阐述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生态文明、法治文明将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方向.文化建设作为两种文明的"软实力"将直接影响生态法治建设的进程,建设生态法治文化是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完善生态法治设施、生态法治平台等物质文化;规范生态法治主体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制定完善生态政策法律、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习惯规范等制度文化;遵循环境正义、代际公平等理念文化构建生态法治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美好愿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马克思的生态智慧推进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和国际合作,并可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考察它的当代价值,并分析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源环境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是生态治理实践。生态治理实践中无论是实践主体亦或客体,都有各自不同性质的表现与限制,但是都必须由实践主体来调整、控制并作出不同评价与有效治理。当前中国必须在精神维度上清理四种具有不良影响的观念:一是以牺牲生态追求唯GDP增长论,二是过度消极的渺茫论,三是过度虚发的速胜论,四是忽视主体的自然恢复论;同时,中国也必须在制度维度的三个层面上从严实施制度治理:一是在国内外乃至全球层面必须从严实施制度治理,二是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及相关层面必须从严实施制度治理,三是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这一生态治理的重点层面必须从严实施制度治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思维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构成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党的十八大指出,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之中。其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改革的全过程。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可在政治建设的基础、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分别设计具体融入机制:基础融入—重构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制度融入—实现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生态化;价值融入—实现政治建设价值理念的生态化。由此构成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研究溯源、生态学科发展、生态文明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等4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背景和科学内涵作了简要论述,并从技术层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4项建议:恪守科学开发、坚持合理保护、强化治理恢复和酿造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市场的作用是很小的甚至是无能为力的。政府应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运用政策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其决策、组织和实施的作用。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带领全省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应该说是较好地发挥了以上作用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重视群众的参与性;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制度;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相关制度的配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现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要求,继续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试析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高级文明形态,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全新关系,摒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化立场,转而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状态,表征着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方向。结合以人为本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治将会表现出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特征,是一种强化了生态伦理的规则体系,是一套突出了主体性的制度规范,是一种制度伦理与道德伦理的契合。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化解资源富集区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陕北能源矿区作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其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冲突的背后其实是生态利益与能源利益的博弈,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帮助破解这一困境的现实需要。陕北能源矿区虽业已开展生态补偿的试点工作,但其中存在着不少法律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补偿在矿区内还未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层面。应该确立生态补偿的法律原则,理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促进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改革生态补偿的税费体制,以推动陕北能源矿区等资源富集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