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国家”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命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长期“弱社会”的社会状态与结构日益分化、利益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下,催生了我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理论话语与实践命题。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少数民族社团已经是我国多民族社会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同样也面临着少数民族社团的公共性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设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映。国家授权于多元的社会组织,使其成为公共性建设的重要渠道、途径和载体。粤西坑尾酒堂是由黎氏家族的海外成员积极推动并参与的地域性公共建设。该建设的过程和后果说明,家族这一类以传统形式出现的社会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生活的转型,催生社会成员的公民性,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的公共性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公共性的普遍缺失,这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现代性难题。具体到社区建设层面,也正面临公共性不足所带来的集体行动困境和治理难题。社区公共性的消解使得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以及凝聚力等应然属性消减,社区文化也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公共性品格。和谐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急需公共性的文化来引导和支持社区公共生活,因而社区文化建设就成为社区公共性生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着力点,其应然的价值追求是蕴涵公民规范与制度原则于其中的公共性的涵养和培育。  相似文献   

4.
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诉求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诉求作为一个突出的时代问题被提出来,根植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场域。市场经济的物化逻辑与现代组织制度设计的技术优势,促使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的缺失。诉求责任公共性的基本价值,重视政府社会管理的建设,这应是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坚持的基本方向。针对现代社会责任危机的实质与表征,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可划分为社会责任、责任制度规范以及政治公共责任三大基本层面。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具有共存性、规范性与社会性的基本特质。政府管理责任公共性诉求实现了对多元的个体性责任与同一的普遍性责任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5.
文化亲密性作为包括国家与地方、精英与大众在内的不同权力等级,以及公共与私密的不同领域所共享的文化特质,所表征出来的共同社会性,对于反思当下中国社会公共生活的组织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任何形式和层面的社会组织和团结的方式、公共空间的营造以及个体化的策略和路径,都弥漫和浸润着文化亲密性的意识。它决定了国家、社会和个体以何种最为经济和有效的形式联结和互动,从而在这一相互介入和妥协的文化亲密性地带,国家收获了忠诚意识,而个体"创造性"的伎俩(社会诗性)也受到宽容,社会得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多种文化事象及问题展开基于学理的解释、揭示、评论和批评的具有公共性的学问.但在中国并不适宜在原本就有高度应用属性的民俗学之外另行建构“公共民俗学”.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只应是纯学术的,其对现实的介入、参与和社会贡献,均应基于切实的资料积累和严谨的田野调查,并在纯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根据民俗学的实践性和公共性,不妨将民俗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参与等社会性学术实践定义为中国式的“公共民俗学”,但也应对其学术有可能被行政权力“同化”的危险性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这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公共性释放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修复机制和支持系统,是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可以借助的另一只手。充分认识农村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作用,克服不利因素,拓展其公共性空间,对于建立权力平衡、结构稳定的新农村,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村治理的制度绩效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对社会组织诚信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的目标任务,这对于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推进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的进程、质量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而且对于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组织诚信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社会文明是人类彰显其社会属性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9.
潘松 《传承》2010,(36):88-89
近年来,在我国,有关保护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一次次被摆在法院面前,这些诉讼因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代表,在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应该有能力也有责任直接介入民事诉讼,通过督促起诉或提起诉讼等监督方式来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肖瑛 《人民论坛》2014,(4):14-18
中国社会当下出现的公共性不足问题,症结既不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也不简单地在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而在于“差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兴及其所引起的“自我主义”的过分膨胀.因此,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是把个人带回社会即重建个人主义,以个人主义建设为公共性提供价值基础,以公共性建设来引导个人主义远离自我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劲夫  朱平 《中国民政》2013,527(2):22-24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具有多元性,同时西方国家借助非政府组织进行价值观的传播,对转型期国家的社会稳定也形成威胁。近年来,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对公共政策的介入加深,与政府的合作加强,同传媒的融合加速,对外合作与交流增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自觉。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难得机遇,要借鉴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经验,重视社会组织的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2.
肖瑛 《人民论坛》2014,(11):14-18
中国社会当下出现的公共性不足问题,症结既不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也不简单地在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而在于"差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兴及其所引起的"自我主义"的过分膨胀。因此,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是把个人带回社会即重建个人主义,以个人主义建设为公共性提供价值基础,以公共性建设来引导个人主义远离自我主义。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凸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公共性”缺失在民生领域的反映。改善民生状况,是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民生问题之解决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政府民生保障水平,必须重构政府公共性。重构政府公共性的途径,一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确立和弘扬公共精神;二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三是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五是不断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与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给中国的社区治理提出了"结构性"的挑战,呼唤我国社区治理走向多元协调的"协同治理",强调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服务者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格局。这一模式的形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条件。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社区治理理念,以其恢复、预防和发展功能,以及专业化职业导向,为实现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与方法介入。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在独立学院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的出现,对解决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独立学院产品的公共属性给政府介入提供了合理性的依据。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政府对独立学院的治理方式,应是共同治理的参与者;政府介入独立学院的领域应是对其权利保护;政府介入独立学院事务的限度,应是公共性与自治性的权衡。政府介入独立学院事务虽然是公共管理的需要,但要止于学院自治。  相似文献   

16.
面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理念层出不穷,在这种新意频生的社会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公共性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研究课题,同样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二者合而生,合而立。因此,把握好现代社会的跳动脉搏,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海军  贺小霞 《理论月刊》2005,(2):53-54,71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被统治阶级利用,介入政治生活,从而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政治斗争的工具和选拔、任用、奖惩官吏的依据。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的孝道,剔除封建糟粕的影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伟凯 《前沿》2010,(9):115-117
公共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越进步,公共性越明显。金融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其公共性职能极为显著,但这一职能目前在农村社会运行中的发挥仍存在一定欠缺,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制订,为金融公共性在农村社会中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而且金融也因其公共性成为推动农村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郭细琴 《湖湘论坛》2006,19(4):85-86
梁漱溟先生关于政权的观点,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他对于国家政权的基础、职能、组织机关以及国家政权建设方面均有阐述,并且躬身实践,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实验区建立了乡村基层政权组织,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政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智新  张杰 《前进》2005,(6):48-48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领导权、执政权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并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独特属性。权力具有公共性。从权力的来源看,它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强制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