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认为以权力制约权力,方能防止权力滥用,并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评述,抨击了封建专制体制。而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腐败严重制约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倡导廉洁和廉政、反对腐败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腐败可以说是和“权力”尤其是“公权力”同时产生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制约权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权力去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是分权制衡理论的系统阐述者,他分析了权力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容易扩张和滥用的特性,指出了以权力约束权力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他系统论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现在各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启蒙思想家用思想的火花击撞出了美国当代政治理念的架构与框架,进而使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建构的基石。美国的建国者们对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进行了传承与发展,设计了严密的横向与纵向权力制衡制度。本文主要从美国权力制衡机制的内部主要组成部分展开,在分析权力的分化与制约的同时,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利弊,浅析当代美国政治建构的基石,展现利于经济发展的政治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四、检察官的监督制衡1748年,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其经典名著《论法的精神》中写道:“自由政治……只在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①此为防范滥权、保障自由所构想的政制,即为“权力分立”制。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引起欧陆风潮,烽火迅速蔓延至刑事…  相似文献   

6.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Charles louis Montesquieu1689—1755)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三权制衡”原则的创始人。所谓“三权制衡”原则就是关于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权力分开和互相制约、平衡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我国通常称为“三权分立”,我以为“三权制衡”的提法更能反映孟德斯鸠的本义。孟德斯鸠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ilya存在)三权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是制定、修改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媾和、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他认为只有把国家的这三种权力分开,  相似文献   

7.
喻中 《法学论坛》2001,16(3):33-38
传统的三权分立理论只是对国家政权内部权力的一种划分.鉴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适度分离以及政党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权力结构理论,认为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另外三种权力,即代表市民权利的民权、代表执政党权力的党权和代表政治国家权力的政权.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而言,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党的十五大和宪法修正案已经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作为其有机组成整体中的法律监督能否于不断的发展中吐故纳新、寻求完善,以最低成本的投入,换取最佳效益,保持高效率的良性运行,便成了我们司法工作者面临的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诞生已有二百多年了,传入中国也已超过了一个世纪,但它并非历史的陈迹。作为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梯,三权分立学说的精义在于权力制衡。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模式探索的今天,应该在全面理解其内容实质与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在吸收、借鉴三权分立学说过程中的诸多固有观念,大胆汲取或移植西方成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模式,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影响,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他重新铸造了三权分立学说,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阐述了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影响,直接起源于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根据现实政治的变化,他重新铸造了三权分立学说,突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根本内涵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学说来源的追溯,分析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并阐述了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非权力行为的涵义非权力行为(也称私权力行为)与权力行为(也称公权力行为)之划分是大陆法国家的传统。前者如国家举办邮政、航空等事业或经营其他企业的行为。这类行为被认为不涉及国家统治权的运用,在本质上与私人作出的私法行为没有差别。而后者如征兵、课税等系国家行使统治权的公法上的行为。同权力行为相比,行为人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权力与服从的关系,是非权力行为的典型特征。早期的国家赔偿制度由于受主权豁免观点的影响,只包含了对非权力行为的赔偿,但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主权豁免观念的衰落,国家进一步对权力行…  相似文献   

13.
李郁 《政府法制》2010,(21):12-15
行政区划,一个听起来熟悉但又不很明了的词汇。 按专业书籍的解释,行政区划就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具体内容是:国家根据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实行行政区域的分级划分和调整,将同家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序幕 ,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 ,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 ,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 ,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悖离、权力划分混乱等 ,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 ,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5.
无论亚里士多德还是孟德斯鸠的政体思想都有关于法治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并且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与采取哪种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孟德斯鸠那里法治是他划分政体种类的标准也是他评价政体优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方宁 《法制与社会》2010,(20):289-289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广泛引用世界各国及历史上的政治法律实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引用和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是最大,但在总共31章中有21章提及中国的内容,其中有9节是以中国为主要论述内容,孟德斯鸠由此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保障行政审批权得到合法的行使,必须为它设置一定的“界限”,——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司法权,实质上是刚刚从立法及行政中脱胎而出的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市民性司法权。政治与权力去中心化的市民性司法权,不具有组成国家政制部分的本质属性,成为政治上的不存在。司法审查的确立使司法权进化为一种政治存在。这是司法参与制衡、保障人权的需要,是对民主不信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摘要:在权力分立的政治架构中,现代型法院在平衡国家权力结构、制约其他国家权力、保证民主制度全面落实并维护宪政法治方面的政治功能呈现明显地扩张趋势。由于司法权运作的严格程序要求、个案处理机制、划一的主体定位、公开的司法过程以及高度的公信力,法院与其他国家权力机关发挥政治功能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孟德斯鸠作为一个有时代影响的政治思想家,我们并非旨在探寻他思想宝库的所有内容,而是探寻他思维问题的方法和前征。文章旨在探索为什么孟德斯鸠在法国资产阶级未夺取政权之前先就提出分权呢?并非革命的酝酿工作不需要孟德斯鸠做,而是孟德斯鸠有自己的思维路径和趋向,只有通过这种分析,才能更深刻地洞察其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就像一把利剑直接刺向封建教会的暴政,捍卫人的政治自由权利。孟德斯鸠是站在时代前面的人,他的主张指引了人类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