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被赋予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作为重要的海外华文报刊集中地之一,东南亚华文报纸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国华文报纸为例,运用传播学的某些理论对它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并指出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刘红 《东南亚纵横》2010,(11):97-101
在海外,马来西亚具有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功劳,近年来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在持续7年的反对数理英化运动中,以董教总为主的华人社团主要通过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政治参与形态来维护华族子女接受母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董教总的得力领导、广大华人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探讨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华文媒体在马来西亚的出现是跟随着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如今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多载体、多平台、多手段、多途径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已蓬勃发展。本文简述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浅析华文媒体在服务华人社会、发挥媒体中介桥梁作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为例,论述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所面对的冲击以及所作出的应对措施。文章指出,海外华文媒体可借鉴星洲媒体集团成功实现媒体融合的经验,紧紧抓住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契机,加快朝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以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继续承传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言文化的国家。而多语言源流并存的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殖民统治时期的遗产。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学校是马来学校,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华小)属于非主流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虽然华文小学是非主流学校,但是约90%的华裔学生却在华小就读,而且华文不仅仅是一个科目,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人对此颇为乐观,认为华文教育的前景一片大好,从而忽视了成就背后的困境。通过对近20年来华文小学及华文独中发展状况的分析,本文在揭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业已存在的"成就困境"局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冷战的终结,国际局势不断趋向缓和,许多国家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冷战后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通过对冷战后华文小学及华文独立中学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钟灵中学位于马来西亚北部槟榔屿州。由于创办历史悠久(1917年2月9日),前身又是孙中山先生和当地侨领创办的“槟城图书报社”;特别是在以后八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从小学到中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学质量又高,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栋梁之才。如马来西亚著名律师曾永森(曾任马国会议员、政府部长,并曾任约200个华人社团的法律顾问)、新加坡的李炯才(曾任新加坡国会议员、政府部长、驻南斯拉夫、日本、韩国等多国大使)。众多的校友分布全马各州和世界各国,因而,该校成为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中学。1956年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中…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语学习背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特别重视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东南亚华裔学生是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学对象”,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有自己鲜明的群体特征;不仅与非华裔学生大不相同,而且也明显不同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华裔学生。学习者的群体特征是由于居住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华侨的人数占全世界华人华侨总人数的82.4% ①,而且华人移居东南亚时间最早、历史最久,海外华文教育也起始于东南亚。华人华侨普遍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华人农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力量,本文分析马来西亚华人农业跨国公司的成长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特点,并就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研究,并总结华人农业跨国企业的不足、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华文教育本土化是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必然趋势。泰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始于50年代后期,印度尼西亚则始于60年代中期。其他一些国家由于政治变化等国际国内因素,甚至将华文学校国有化。在这种情势下,华文教育如何在所在国落地生根并发展?本文将从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困境和出路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盛产棕榈油,因此较早地研发和使用了棕榈油生物燃料,还出口到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而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推动了这一进程.本文考察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和世界各国发展生物燃料的背景一样,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的制定也有能源、环境、经济3个方面的诉求,但是相对而言,经济的因素或者说保持棕榈油的价格稳定显得更为重要.马来西亚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生物燃料的发展,生物燃料在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隐忧.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民族与宗教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在所有宗教之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数是最多的,本文讨论了穆斯林在东南亚的早期活动,结合伊斯兰教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传播进行研究,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具有和平、包容和本地化的特点.而华人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郑和7次下西洋是东南亚伊斯兰教传播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简称马华作家)在族群政治浓烈的氛围中所衍生出来的忧患意识。马华作家对文化传承及身份认同问题一向极为敏感,大部分的马华作家都摆不开政治议题的纠缠。在敏感的政治论辩及维护中华文化的浪声中,马华作家如何调适内心中的不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危机作出什么反应?如何面对马来霸权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的华、印社会,虽然形成历史相似,但二者毕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种群,因而彼此的社会结构、族群认同、社会影响力及与马来人的关系方面判然有别。在结构上印人社会远较华人社会复杂;在影响力方面,由于华、印社会经济实力悬殊,华人影响力远非印度人所能比拟;在与马来人的关系上,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皆与马来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但马华矛盾主要表现在华人为伸张平等政治权益的诉求及维护母语教育的地位而与马来人纷争不断,印人则在维护本民族的宗教文化传统方面与马来人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