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除了这个得天独厚的客观有利因素外,其自身还必须克服一系列主观障碍,才可能对中国学术界和世界学术界做出自身的贡献。这就需要处理好政治学的政治性与学术性、西方与中国、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方法、人文与科学等几对关系,对它们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它们之间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人地研究和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创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前行都与时代同行.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与此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也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赵斌 《人民论坛》2023,(6):40-45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又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推进,引发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海外中共学是海外中国学的重要分支,在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价值的同时,又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关怀。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反馈,可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层面予以探讨。同时,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偏好,可归因于信息来源、主体间认知、叙事结构等方面因素,对此,可从点面结合、海外中共学视角深化、全球叙事结构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全球叙事路径进行系统优化。海外中共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他者视镜”,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实践进路,亦可能以海外中共学的他山之石为引,科学地、辩证地推进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深刻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全面掌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必须永远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世博会之后讨论城市的风险问题与社会政策发展的问题,对探索“十二五”和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世界日益了解中国,而中国正在加快融入世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经验也具有固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建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人类的生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以及人类文明的演替与转折进程,并针对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分析,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创建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农业问题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继《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之后,我们又有幸看到了夏振坤教授全面探索中国农业发展的新作《绿色革命之路:大国的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大国发展问题丛书”之一)的问世,该专著是作者总结四十多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政策化的最新成果。全著中显示了作者一贯的治学风格。一是实。全著紧扣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实际,将四十多年来农业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作为构筑新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长致词     
杨邦杰 《中国发展》2007,7(1):I0002-I0002
《中国发展》从2001年创刊以来,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大量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文章,涉及绿色GDP、绿色核算、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机制、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城乡统筹等内容。2006年末,顺应时代要求,我们成立了中国发展杂志社。在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发展的时候,《中国发展》杂志将扩大版面,以全新的面貌,把更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王兆铮 《桂海论丛》2008,24(6):9-12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颠扑不破,更为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不断充实着丰富的时代内容。深刻研究《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历史进程,坚持一脉相传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更好地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现方式的探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以"十八大"报告的形式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的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等。本文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阐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富文 《桂海论丛》2009,25(3):16-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下,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考如何认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几个问题,对于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过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实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达到了新的高度,这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历史角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握其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形成了由理论原则、理论主题、基本理论、具体理论组成的内容丰富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骆昭平 《桂海论丛》2002,18(4):8-10
"三个代表"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准确地表述了民主党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性质;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作为参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符合客观实际,为参政党思想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参政党组织发展取决于其社会基础和多党合作的需要,在坚持组织发展基本原则、分工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加强参政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哲学依据,也有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的历史依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成了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坚定道路自信要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要有拒走"老路"与"邪路"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程林辉 《桂海论丛》2010,26(6):41-44
培育和弘扬当代共产党人的人生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路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党,鼓励党员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培育弘扬当代共产党人人生精神过程中,必须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突出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继承中国传统的人生精神和革命前辈的人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