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村干部是农村最基层的干部,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大多数村干部作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都能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流砥柱”。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蒙湛 《当代广西》2013,(19):34-34
以前,合山市困难党员群众说到脱贫致富有“三怕”:一怕没人帮,二怕没技术,三怕没资金没门路。去年以来,合山市组织部门经过调研,找准突破口,从人员组织、教育培训、资金筹措和调集部门合力等多方发力,逐步破解了这“三怕”,为农村扶贫攻坚提供强力组织保障。 选好驻村干部——老乡有了靠山 “驻村干部到,老乡有靠山,村里变化大,农民乐起来!”到合山市农村,到处都可以听到当地群众对驻村干部的赞美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有数百万村干部,他们是全国最小的“官儿”。然而,他们每天想的、做的都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大事,因为他们肩负着9亿乡亲父老绘制中国农村新面貌的重大使命。所谓“农字最大‘,村官’当家”。天等县小山乡胜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黄善军,就是这样一位“当家人”: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群众排忧解难,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一名村干部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农民群众经常说: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朴素要求,也明确指出了农村基层干部在新阶段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区大力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在思想上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但仅仅依靠加强思想政治感化和培训工作来强化村干部的奉献意识,只是短期的效应,解决不了长久问题,也有悖于关心和爱护村干部的原则。着眼于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性强的村干部队伍,笔者建议逐步建立以“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为目标的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1,(7):53-53
湖北省孝昌县民政局韩小霞认为,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是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村千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选好村干部,建立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千成事的村干部队伍,有效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2,(6):88-88
陈峰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12期撰文认为,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损坏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影响我党的执政地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检察机关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部门,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可“引进外援”,结合其他监督手段,构建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新方式、新机制。针对当前农村职务犯罪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以来,崇左市大新县在驻村干部队伍中创新服务群众形式,率先开展"建群众档案为民富民"主题活动,以农村家庭户为单位,建立起覆盖全县146个行政村(社区)近6万农户的"群众档案",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大新县依托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优势,立足农村实际,按照"一线工作法",组织全县311名驻村干部收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存在困难,询问群众影响和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按照"一户一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汨罗市委、市人民政府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把850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拔到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中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泪罗市有393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过去,由于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他们或用老办法抓新事物,或自己成为困难户,曾一度出现了群众致富不找支部找个体户的现象。也有少数村干部只图自己“奔小康”,不为群众开“处方”。这种既不能艰苦奋斗发家致富,又不能造福群众的村干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从1993年开始,他们先后从种养大户…  相似文献   

9.
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勉县县委始终坚持以改进村干部作风为重点,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群众最需要办的事做起,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征求意见,扎实整改提高,收到了较好成效。全县共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1553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26件,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全县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费县检察院针对一些农村地区村干部侵害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贪污贿赂犯罪时有发生的情况,充分利用检察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四个作用”,做到“四个用心”,扎实推动进农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中共山东省肥城市委实施了以“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为主要内容的“递进培养工程”,提高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增强了农村党  相似文献   

12.
何忠新 《现代领导》2006,(11):19-19
浙江省常山县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于去年开始在全县农村推行了以“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题的“民情沟通日”制度,在村干部与村民平时沟通的基础上,每月10日左右,以行政村为单位,南乡(镇)、村干部在村固定场所接待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政策,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所提问题,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共商发展大计,目前全县共有8万多名群众参与“民情沟通日”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省委副书记乔传秀指出,“这是一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自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党校和中央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这一制度进行了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13.
桂华 《人民论坛》2023,(1):52-55
国家下派干部深入基层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传统。在支农惠农的背景下,国家力量随着驻村干部直接进入村庄。一些地区采取捆绑式考核办法,使得驻村干部对村级工作负全部责任,造成村级工作行政化,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完善驻村干部制度关键是坚持基层治理“双轨制”,考核时应将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作出区分,避免干部驻村挤压基层群众自治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责任大,担子重。要当好村官,就要做到以下“五讲”:  相似文献   

15.
郭忠实 《前进》2009,(6):29-31
党员队伍老化、村干部后继乏人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寿阳县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创建了发展农村党员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双推优”工作机制。农村“双推优”新机制的内涵就是全村具有选举权的村民在本村范围内推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全体党员在群众推选出的优秀青年中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后备干部。其实质是入党先过群众关,把最优秀的青年纳入党内;  相似文献   

16.
金培民 《今日广西》2008,(18):24-25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村干部的直接工作对象是农村的群众,当前发生在村干部队伍中的不廉洁行为,尽管从违纪金额来说,大多数都不是很大,但严重败坏了党风,不同程度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并容易引发群体恶性事件,对农村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要认真对待并严加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解决当前影响村干部廉洁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詹成付最近说,中央有关部门近期将大规模对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督查调研,这在近些年来尚属首次。近些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一些地方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也凸显出来:有的村干部利用职权,收款  相似文献   

18.
孙太元 《政策》2007,(1):58-58
江苏省句容市从创新选拔、教育和激励机制入手,有效破解村干部“难选、难当、难留”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创新选拔任用机制,解决村干部“难选”的问题。按照每村2-3个后备名额,有重点地将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办事,作风过硬的能人,及时吸纳到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重点培养,适时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市已建立了一支300多人的后备干部队伍。对村干部的选拔不再局限于本村“两委会”成员、党员群众以及做过村里工作的人员,而是采取从村内选、镇机关派、回乡的能人中挑、致富能手中请等多种方式,打破行业、身份等界…  相似文献   

19.
毛木林 《政策》2004,(8):42-43
孝感市委为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培养选拔、村级议事决策、村务民主监督、村干部激励保障”等4个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立健全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 坚持“有觉悟、有本领”的选人标准。市委根据  相似文献   

20.
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最前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上级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农村诸多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渑池县以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为切入点,强化村级干部管理,发挥村干部作用,服务群众办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对该县农村干部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