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大学生作弊应对策略我们从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关于考试作弊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心态。诸如“考试不作弊的是傻蛋,作弊被逮住的是笨蛋,作弊逮不住的是精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霞 《前沿》2006,(8):55-57
考试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督促学习者深入学习和钻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对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尽管国家教委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制止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尽管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考试纪律和监考守则,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考试作弊作为学  相似文献   

4.
打开考试作弊心结,破解考试诚信危机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考试诚信缺失主客观原因皆有,着力从这些原因入手探究解决方法,注重预防,标本兼治,力争使诚信考试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选择,净化校园环境为共筑中国和谐之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判断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法对大学生高科技作弊问题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1.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作弊的大学生亚文化群体有着相对清晰的区隔标识;2.大型考试中的高科技作弊突破了行为、道德失范的界限,引发更为强烈的机会不公感;3.内嵌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因利益、关系和人情而纠结在一起的公开而隐秘的关系网络以其相当程度的参与、理解和纵容,在有意无意中为大学生高科技作弊完成了最后的助跑.  相似文献   

7.
印晓慧  陈敏 《传承》2012,(4):50-51
考试是高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考试作弊的出现对考试的公平性及真实性构成极大挑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通过对影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梳理,提出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学校、社会、扩招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作弊动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考试作弊成本、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考试方式、提高师资素养、强化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越来越具普遍现象。不管是象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还是一般的专科学校,都不得不为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大感不妙。痛心疾首,更有些无可奈何。就在复旦大学三令五申“凡考试作弊者均以勒令退学处理”后,仍有六名考生以身试法。 (二) 国家教委每年明令再三,而大学生作弊现象未见多大的收敛。连续七年,针对学校与社会相长的考试舞弊风,国家教委要么发传真,要么电话会,下指示,打招呼,下决心,希望各高校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正考风,严加管理,可考试作弊仍然屡禁不止,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0.
李丽娜 《传承》2011,(8):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丽娜 《传承》2011,(22):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象牙塔本是人们心中的神圣殿堂。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考试作弊之风在高等学府里逐渐蔓延。目前大学生作弊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技艺之高超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3.
探索标准化考场条件下的考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光 《前沿》2012,(7):136-139
标准化考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考场管理模式,它的诞生,既是高科技在考试领域的应用,又是考试管理面对疯狂舞弊的一种积极的选择。科考制度建立后,考试成绩和考生的切身利益挂钩了,考场舞弊现象也就产生了,并随着考试与功名利禄的紧密结合而恶性发展。群体作弊、有组织的作弊、利用高科技作弊呈现蔓延的趋势,越来越难以防范。怎样防范考生作弊,尤其是有组织的团体作弊、利用高科技作弊,成为现代考试管理者研究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考试作弊新动向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作弊方式方法的探究,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作弊的动态特点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10,(2):70-73,F0004
考试作弊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近年来又出现了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政府官员、老师、家长、学生联合作弊等现象,考试作弊已成为教育界的“顽症”,它严重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影响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妨碍了良好学风、考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2):36-37
“近几年来,考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有由个体作弊向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发展的趋势。”11月21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出,“考试作弊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背了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7.
近来,面对取消学位、开除学籍这样的校规“极刑”,不少作弊大学生将母校告上法庭,竟然有不少胜诉。校纪遭遇法律尴尬,处罚作弊竟成了校方的“紧箍咒”,不少高校深感为难:处罚轻了,起不到警示效果;处罚重了,又涉嫌“违法”,高校惩治作弊真的“黔驴技穷”了吗?不久前,北京传媒大学对7名在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期末考试中作弊的同学做出了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决定,一时间引起媒介的关注,也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笔者看来,法院之所以判大学生胜诉,是从保护公民的教育权角度,其用意当然是好的。但是,却给一些学生,甚至社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语     
《小康》2013,(9):22
防作弊帽防作弊帽,是泰国农业大学的最新发明,这个发明诞生的原因有些无奈——是因为考场太小的缘故。原来,最初是聪明绝顶的泰国学生发明了这款帽子,学校看了觉得用来防止作弊还不错,于是征求学生的意见,最后达成一致。从此以后,每次遇到考试,学生们就要戴上这顶帽子,有效地防止了作弊。制作方法:首先学生在头上戴个头饰带,两侧分别别一张纸,然后再将两张白  相似文献   

19.
北京将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首都高校将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助学贷款不按期归还、考试作弊等将被录入其中,并伴随终身。 日本发明人造电子皮肤 日本近日开发出表面密布传感器的人造电子皮肤,能感知外在物体的压力。这一成果可以使将来机器人的皮肤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诚信:一道不轻松的考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诚信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也是资源,是资本,是财富,更是竞争力。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诚信危机。这种诚信危机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或领域,即使在被人们称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危机。从部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到择业过程中的伪造证件、改动成绩、随意毁约,无不显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因此,准确掌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表现,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找出解决办法,是关系到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