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二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的产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以城市为坐标,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他们强烈渴望市民化,实现同城待遇。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也是促进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必须从职业生存、社会身份、自身素质以及意识行为四个层面人手,推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追求城市生活的动机更为强烈,目前正处于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边缘化境地,陷入身份认同困境。为了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相关部门要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实现"回流式"市民化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必须重视第二代"城市边缘人群"的教育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漪 《理论学刊》2002,(1):100-100
第二代“城市边缘人群” ,大多数是到城市打工者的第二代 ,是生在城市或者很小就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角色与上一代打工者大为不同。他们没有经历父辈们所经历过的从农村到城市的变迁过程 ,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却生活在城市社会的底层。他们在城市的环境里接受城市人的价值目标和期望 ,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主要是参照其父辈迁入地的标准。父母满足于地理上从农村到城市的横向移动 ,而他们则强烈要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垂直上升。在这种心理预期的驱动下 ,第二代移民对于自己所面临的不平等缺乏忍耐性。于…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的非传统挑战及社会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林 《唯实》2010,(6):87-89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注重精神生活却受到社会歧视,交往愿望强烈但交往范围狭小,其生存处境面临非传统挑战。这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因素,也有制度设计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政府、社区、市民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5.
朱佳发 《党建》2012,(6):47-47
当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有1.64亿人,其中约六成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户籍在农村,但长期在城市就业,在社区生活,希望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胡印斌 《党课》2010,(12):30-30
与父辈相比,农民工二代的“城市生活”似乎并无明显改观,依然是浮萍一般无根的生存。其所接受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基本上也是自成系统、因陋就简,与城市的文化教育水平相距甚远。必须正视,如果进城农民工二代依然接受劣质的、聊胜于无的教育的话,那么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可能会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12):26-29
调查数据:参与调查的农民工二代,“80后”占85%,“90后”占15%。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二代分布于各行各业,像父辈—样干体力活的已经很少了,其中从事销售业的比例最大,占到20%。车工、钳工等技术类工种和服务行业各占18.2%。  相似文献   

8.
房彬 《求实》2014,(3):75-78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消解他们面临的价值冲突,塑造健全人格,调节并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早日适应城市生活,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这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旨归。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第一,新生代农民工兼具有农民工和青年双重身份,是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稳定价值;第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城市乃至农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兴林 《求实》2000,(2):41-42
改革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二元社会,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农民工进城,在城镇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把握农民工的思想特点,加强农民工思想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民工思想特点农民工出生在农村,又长期生活在农村,所以他们有着较浓的乡土意识,中国农民的传统道德观念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谋生,必然受到现代都市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发展和崛起,这一代农民工与其父辈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他们之间的一系列思想状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文章意在对两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观念、就业观念、城市融入意识、金钱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对比分析,研究和掌握两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的差异性,从而能更好的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流动持续到现在,农民工子女即第二代移民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相对于流动的劳动力来说,这是一个派生的部分。但是,这个群体有着一种独特的成长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更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使他们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无法安于现存的城乡体制,也使他们有着强烈地改变自己命运的憧憬与冲动,而他们在城市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决定他们努力的方向。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使城乡分割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近两年,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马妍 《当代党员》2006,(6):34-35
广厦重庆第一建筑公司农民工占员工总数90%以上。4月21日,在这家公司-工地开办的“农民工夜校”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叮嘱建筑工地负责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需要技术,要加强培训.让农民工学到更多东西。”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存处境及社会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渐行渐远又融不进城市,职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注重精神生活却受到社会歧视,交往愿望强烈但交往范围狭小。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面临的非传统挑战,既有生活环境变迁的因素,更有制度设计上的问题,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原因。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处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层面、从政府、社区、市民层面,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层面,进行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和乡镇企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第一代和新生代两代不同的农民工群体。两代农民工群体在思想观念、外出动机、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汪志洪 《党建》2011,(10):38-38
现在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到城市打工,但他们总感觉自己不是城市人,是随着季节迁徙的"候鸟",没有被所在的城市真正接纳。如何让城市和社会在就业、生活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使农民工有一种被接纳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希望有关方面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6.
媒体纵览     
终结“农民工”制度的时刻到了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农民工”制度必将终结。这些人自进城打工时起,就已抱定了在城镇生活的决心。这样的价值观变化,对于中国目前已经形成的主流产业形态、经济结构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但同时,这一变化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机遇。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后出生,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既无法回归农村政治生活又不能融入城市政治生活,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边缘人。他们的有序政治参与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缺乏社会组织保障、自身能力较低等问题。营造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畅通其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发挥统一战线在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引导功能,提升其自身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7):124-124
主要是指“80后”“90后”一代农民工,他们的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目前,这个群体大约有1亿人,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了60%。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比父辈,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不是那么熟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的失业青年主要分为失业第二代农民工、城镇失业青年和失业大学生三类.失业第二代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游走,长期失业与不公正待遇可能导致他们与父辈的利益联合,成为群体性事件的易感人群.城镇失业青年多在“啃老”,客观上形成了下岗工人与城镇失业青年的代际对接.失业大学生较多元,既有“啃老”也有“校漂”,有的甚至已形成“聚集区”.在失业、生存和代际关系的作用下,三类失业青年可能形成横向联合与代际间的纵向联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来沪农民工总量已达到403万人,不仅在上海660多万流动人口中占61%以上,而且超过上海1300多万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上海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毋庸置疑,随着大量农民工在上海的长期工作、生活和居住,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正在发生重大的社会嬗变。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