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颜士鹏 《法学评论》2015,(2):162-170
在体制与结构全面转型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成为我国当下社会转型的全新向度,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法律等领域提出了诸多新的客观要求。环境法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制基础,必将对生态文明作出回应。过往中国的环境法律治理多以行政管制机制为主,而市场化与民主化的不断深入,使得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协作、互动与补充,这要求环境法必须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环境法律治理机制。行政管制机制要为基于市场激励和社会公众参与的环境法律治理机制作出理性让步,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更符合社会转型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法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栋  胡欣宇 《行政与法》2006,(2):125-127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法制的角度来看,与科学发展观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环境法律体系。科学发展观也为环境法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基本理念。结合这一理念和法学、哲学等理论,从法理到宪法以及环境法律制度的不同层面,实践和完善环境保护的“代际公平”、“预防优先”、“公共委托”等环境法律制度,是我国应对环境危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境权理论和实践的新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环境权已成为现代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环境立法逐步贯彻环境权理念的进程中,我国应借鉴在环境权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成功的日本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强环境权理论研究,为我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环境权,并确立完善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制度和程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受到环境保护权利话语的强大影响,分别形成了环境权理论和环境维权解释框架。尽管目前对环境权理论已经有所反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权利话语的支配。对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深入分析表明,公众基于环境权利意识觉醒而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只是权利话语的理论想象而不符合中国现实;而基于环境维权框架提出的法律对策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阻碍了现实问题的解决。因此,应在肯定环境保护权利话语历史贡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反思,并在环境法理念、功能和制度层面上予以适度调整。环境法学者应在破除权利话语迷思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边界与实践的发展保持自我反省和高度敏感,方能实现环境法的转型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环境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污染防治的立法涵盖方方面面,资源保护的立法得到全面发展,生态保护的立法正趋于健全,特别方面立法得到加强,相关立法趋于绿化。促使环境法迅速发展的动因有环境问题严重化的压力,环境科学研究成果的催化,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的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转变的带动。然而我国环境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是:环境法仍难以遏制继续恶化的环境质量,权力高于法律使环境法的一些规定形同虚设,环境执法机构难以严格执法,环境公益诉讼难以破局,维护污染受害者的环境权益困难重重。我国今后的环境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环境立法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公民对环境法实施的监督将更加强化,司法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制度,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立法和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尚存一定的不足,导致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引起一系列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执法的冲突和矛盾,导致环境保护社会性并未完全体现。文章从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界定入手,对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立法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专项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体系建设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学者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归纳概括得出的.由于没有较高位阶的立法规定,现行环境法基本原则存在表述不一致、内容不确定、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法价值理念等缺陷.纵观外国环境基本法大都有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在全球环境法形成的大趋势下,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而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环境法治背景又使得各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立法技术极具个性化.目前,具有我国环境基本法地位的《环境保护法》正面临修改,利用这一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基本法修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孔晓明  巩固 《法学论坛》2008,23(2):98-101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法制目标是人的环境利益平衡.以个人私益为出发点的公民环境权不能实现环境利益的平衡,环境利益平衡只能通过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来加以实现.环境法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主要依靠政府环境行政管理与责任制度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在此方面存在不足,应加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理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辉  陈泉生 《时代法学》2004,2(2):60-66
法律的价值取向是法律制度设计的精神家园。从全面把握自然属性的视角出发 ,本文详细阐述了环境法的一系列基本理念 ,将一些传统法的理念予以重新定位 ,以适应环境法的革命性需求。文中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互动 ,探索了环境安全在环境法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秩序 ,并追求跨越种际、代际的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环境责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承担促进社会福利增长任务的本质要求,是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维护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之体现。目前,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亟待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中之政府环境义务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即政府环境义务的嬗变。政府环境义务在性质上由物文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嬗变,明确了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的人的利益保护最大化价值追求。政府环境义务在内容上由消极义务到积极义务、由保护义务到给付义务的嬗变,满足了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对政府环境职能拓展的要求。政府环境义务在履行方式上由一元型到多元分散型的嬗变,适应了环境法调整机制多中心变革对发展政府环境治理手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李慧玲 《法学杂志》2007,28(3):25-28
排除危害责任在环境民事责任形式中应被具体化,且在构成要件上应与环境行政责任一致,具备行为的违法性和主观方面有过错的要件.同时我国应从立法上完善排除危害的救济,实现救济途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生态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解决环境问题思路的多样化,在现有法律观念影响下要求对环境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环境法在环境伦理价值观念、环境法律市场机制的生态化转型、环境法立法体系、环境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生态化转型,从而以此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责任风险是环境责任保险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环境责任法律的具体制度安排及其执行,对环境责任风险的大小及其可预测程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现有环境侵权法律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严苛、赔偿制度不健全、公益诉讼制度缺乏以及法律执行不力等缺陷,致使环境污染企业因侵权责任风险太小而普遍缺乏购买责任保险的内在动力,严重制约着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木珠 《法学杂志》2006,27(4):65-68
近年遍地开花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的优惠政策,对WTO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核心原则--最惠国待遇形成了挑战;各成员方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与卫生措施,更对WTO宗旨的自由贸易构成了障碍.本文联系各国与贸易有关的环境壁垒与卫生措施,在分析当今环境问题及其对贸易影响态势,WTO环境规则被误解误用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对WTO体制的改进及环境规则的修改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环境ADR制度是以非诉讼方式解决环境纠纷的所有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环境ADR制度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在制度运行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完善我国环境ADR制度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完善行政性ADR,另一方面要健全民间性ADR。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罚金刑在环境犯罪中适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种轻缓化的刑罚,罚金刑在国外刑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大有取代短期自由刑之势。分析我国罚金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加以完善,是确保我国罚金刑在惩治和预防环境犯罪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在环境法领域的延伸和细化。要推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是关键。环境公益诉讼并非独立的诉讼,其立法路径在于把环境公益诉讼纳入到现有的法律体系,使各个法律规定达到内在精神和内容的统一。扩大原告资格,启动多元化模式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致命缺陷,也是我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环境行政违法"按日计罚"制度和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是弥补此法律缺陷和遏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当今世界有少数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尽管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与我国传统刑法理论有颇多冲突,但是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借鉴环境犯罪"按日计罪"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