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非典"事件是对人类生存能力的挑战,自然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挑战,2003年4月,一些大学生得悉"非典"袭来四处逃散,成为人们指责当代青年的一个口实,甚至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关于“非典”的命题如果把SARS当成一次突如其来的考试,尽管每一位走进大学校门的学子无一不是身经百战,但他们的答卷未必都会得高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青年大学生在SARS疫情时的表现关系到相关的社会伦理,以至于后来成了公众讨论的焦点。六月份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的稿件,许多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此本刊也将“非典”与青年的关系作为一个命题,特意组织了一个专题,选取了一些代表性观点供大家参考,当然不全是批评,也有鼓励和分析。本期《非常讨论:“非典”与青年》专题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调查部分,…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求职难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青年就业已经成为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接受过较高的知识教育的青年,即大学毕业生、大专毕业生就业更是成为人们以及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也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理论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对此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社会各界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注意力大都放在“结果”上,而对就业前的“求职”环节注意不够。本文从就业前的环节“求职”入手,试图以经济学的视角,对青年就业的难题求解。同时也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重点是否应当前移,以争取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观点     
▲重大公共危机中看第一代“独生子女”新华网2003年5月22日消息,被教育专家称为“小皇帝”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经历了他们成长起来后的首次重大公共危机——严重的非典疫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博士称“非典”是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战。它对中国各阶层的考验是空前的。青年们在危机中所表现出的责任感与理性引发了人们对这批新一代建设者的重新认识。心理学家王裕如认为,这一代人价值观多元化,人格独立,富于理性,有强烈的自觉选择能力,并且接受与国际接轨的多种观念。那些面对非典表现勇敢的年轻人,多数也并不是…  相似文献   

6.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Learningtoknow、Learningtodo、Learningtolivetogether、Learningtobe”)。对于当代大学生,他们既被社会过高地期待着,也过高地期待着社会,“学会共处”是一项艰巨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大事。大学生的人际适应人格不仅具有青年中期情感依恋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意义,而且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塑造完善的人际适应人格,不仅是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置换,将自己从“标签层面上的大学生”培养成为“观念层面上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将海明威作品的情绪归为“迷惘的一代”;继而,“垮掉的一代”又随着嬉皮士、吸毒者的增多而成为那一时代的欧美青年特征。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抗浪潮,美国的反越战等风暴,法国、西德的学生运动,形成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共性:“反抗的一代”。 90年代,欧洲青年们的思想生活轨迹又伸向何处? “他们是收起锋芒的一代”。欧洲问题专家说。  相似文献   

8.
徐梅 《青年论坛》2007,(5):29-31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和加强大学青年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青年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大学青年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青年文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的富裕以及时代的迅速变迁,许多国家的青年受到“安逸病”的困扰,曾被称为亚洲工作狂的日本人为越来越多的“飞特族”(指为休息和旅游而工作的自由青年)担忧,韩国青年也成了“卫星一代”,既想独立但又因吃不了苦而依靠父母。在西方,年轻人成了欧洲经济衰退的最大受害者。对这些“失望的一代”,欧美媒体在同情他们的同时,也认为正是之前20多年安逸的生活使他们不能面对困境。如今的青年一代不仅要适应“舒适、富足、安逸生活一去不复返”的既成事实,还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中最主要的美德之一,也是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挑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准则。然而,从现实看,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中出现的偏差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被人们称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思考。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大学德育工作者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青年文化现象窥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青年的发展轨迹,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青年文化”现象。在西方青年文化大潮中,美国青年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冲击力而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我们考察西方青年文化的重要参照系:跨掉的一代——本世纪50年代中期,跨掉的一代在旧金山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文摘     
北京市青年对张海迪事迹的反响和分析张海迪在青年中的反响是强烈的,这种反响具有多年来罕见的集中性,从而证明张海迪是八十年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堪称“时代楷模,青年先锋”。这个结果也充分否定了认为当代青年是“冷漠的一代”的错误看法,相反,说明当代青年是冷静思考而又充满热情的一代。当然,这种反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青年中,是有许多细微乃至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面临新挑战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一代“四有”新人,是事关全局和未来的一项战略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前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引起的思想、意识上的模糊,也使得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趋于复杂化。目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艰巨性主要表现为:首先,腐败现象的反作用,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难度。目前,一些腐败现象的存在,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即工作中所坚持的正面宣传教育与现实中的腐败现象对比鲜明,特别是一些高层的腐败…  相似文献   

14.
当形容年轻人与短视频的关系时,也许不少人会选择“沉迷”一词。短视频确已成为互联网的底层应用。《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有8.73亿,青年群体是绝对主力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青年会被短视频“集体攻陷”并不奇怪:“短”迎合了信息时代消费内容快餐化的需求,而“视觉化”带来的生动直观、即时满足等特点,实现了对年青一代沉浸式体验的“注意力抓取”。  相似文献   

15.
李东海 《思想工作》2007,(11):20-20
一个绚烂如花的生命就这样如流星般地瞬间逝去.留给亲人的是无限的悲痛.留给世人的则是无限的感动……当人们再次把另类的眼光投向“这一代”大学生.这个曾被人预言是“垮掉的一代”时.去看看眼前的李莹的美丽容颜.去听听耳边的李莹的感人故事.我们会不会为自己曾经的一些卑微行为而感到良心上受到了一丝丝的谴责.也是否会以新的目光去重新审视这个群体.我们还会轻易的发出一些对这些“大学生”的微词吗? 李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靓丽风采.充分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非凡气质.而她所在的学校——内蒙古农业大学.也正是因为有郝龙彪、李莹这样优秀的大学生变得愈加美丽.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6.
日前,沈阳一所大学开除了两名非典期间私自离校的学生,引发了有关非典时期责任与义务、处罚该严厉还是应宽容等种种议论。 有人说,当全社会都在勇敢地和非典战斗的时候,作为有“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不应该选择逃遁,应把这当成历练责任感的机会,在与非典斗争中学会把握什么叫责任。也有人认为,对还在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有耐  相似文献   

17.
1964年美国各大学发生暴乱至1968年法国巴黎青年的“五月风暴”,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恐慌。加之中国红卫兵的造反运动风靡全国,这样,形成了世界性的青年政治群动行为。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仍然如火如荼的时候,西方青年逐步倒戈,投身于报头士列农、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靡下,重金属摇滚乐、闪烁摇滚乐、摇摆舞、霹雳舞等成为青年狂欢的伊甸园。众多的青年亚群体,如“垮掉的一代”、“雅皮士”、“崩克”、“粗  相似文献   

18.
近日某下属单位一名干部到上级机关送报表 ,不幸遭到空前的冷遇 ,上司让他将报表扔进废纸篓就“向后转” ,这位干部只得窝着满腹的委屈而返。原因是那位上司怕因接触而感染“非典” ,可这位干部本身并没有任何“非典”症状 ,他所在的地区目前也并未发现一例“非典”。人们不禁为那位上司对“非典”的过于敏感而感到吃惊和不解。“非典”固然可怕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为之过敏和慌恐。据有关资料介绍 :“非典”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SARS的疫病 ,是由一种新病原体引起的 ,它虽然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疫病 ,但它可防、可控、可治 ,并非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9.
去年,在抗击“非典”事件中,一批领导干部因玩忽职守或措施不力而被免职。这对于遏制“非典”肆虐是必要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不仅仅经历发展与繁荣,也经历风险与危机。不同的经历对于青年的成长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3年"非典"(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20年"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其防控过程就是青年成长中的特殊体验。研究发现,这两场疫情对青年的成长成熟产生较大的影响,锻炼了青年一代的承受力,也提升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一是青年投身疫情防控,成为参与治理新力量;二是青年理解严格管控,成为配合治理新力量;三是青年辨识抵制谣言,成为网络治理新力量;四是青年踊跃建言献策,成为治理发展新力量;五是青年借助科技防控,成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六是青年志愿服务拓展,成为治理合作新力量;七是青年围观社会直播,成为治理监督新力量。经过研究,我们获得几点启示:第一、青年关注是从个人安危到家国情怀;第二、青年体验是从惶恐担忧到临危不惧;第三、青年承担是从接受规则到倡导普及;第四、青年参与是从居家贡献到网络建言;第五、青年贡献是从自觉防控到治理创新;第六、青年成长是从脆弱一代到勇敢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