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莉 《长江论坛》2012,(1):67-7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亟待关注。通过对武汉市七所中小学258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水平和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高中阶段;男生社会适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生活压力、同伴关系和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可以满足子女基本生活条件外,亦可发挥其社教化的功能,让他们辨别是非善恶,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而道德观念的发展亦受着家庭的影响,家长的言行态度均直接影响子女,若子女生长在一个充满爱及体谅的家庭中,相信能够健康的成长,从而减少两代间的隔膜,彼此的关系更融洽密切。 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中,最受外来知识的影响,他们寻求建立自我,希望能脱离家庭约束。此时,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发现,睡眠不足、身体锻炼缺乏、饮食习惯不良和保健意识薄弱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自我发展的过分关心和敏感是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学习、职业选择和工作以及经济压力是青少年主要压力源;青少年缓解压力的办法主要以自我调整、与朋友交谈、倾诉等形式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减压方式。伴随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冲突和不适应。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14 ̄17岁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年龄。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建立完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当今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困惑与烦恼,以及学校心理辅导师资队伍现状,尝试性地从"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关注家庭教养模式的影响与更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合理奋斗目标的定位"三个方面,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与农民工子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结合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心理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个角度为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关注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对提升青年生育意愿、改善我国人口结构、推动人口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武汉市中心城区青年父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在总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类型上,青年父亲更担心子女教育环境,亲子互动有压力;青年母亲生活调适不足,人际互动有压力.婚姻满意度是影响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首要因素,家庭经济负担是青年父母养育的重要桎梏,子女数量是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潜在诱因.为重构青年养育的生态圈,本文从微观个体、中观家庭、宏观社会三方面提出缓解青年父母养育压力的对策:第一,青年父亲加强育儿参与,青年母亲注重自我调适;第二,青年父母用心经营婚姻与家庭,加强亲职学习并做好生养规划;第三,政府适度分担养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性别友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离异家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生活在离异家庭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家庭环境与行为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4)
军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家庭生活的与众不同,聚少离多的现实生活状况导致他们的家庭问题、矛盾更加突出。两地分居交流不畅容易导致军人夫妻情感危机,军嫂的生活压力较大,现代爱情观更加现实,我们应该完善军人家庭的公共服务保障,建设完善军人家属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军人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0.
学校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优化学校的物质与心理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平台,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南省六个城市九所大、中小学的1775名青少年学生实证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愿和非致命性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因青少年学生自身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愿有着显著影响的自身因素主要有性别、所处教育层次、接受心理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压力状况、自信程度和行为自主性。对青少年学生的非致命性自杀行为有着显著影响的自身因素主要有性别、教育层次、心理健康状况、理想、学习动力和行为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目前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状况。调查发现,目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大多数还是比较融洽的,家庭氛围也较为良好,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都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3.
智商,即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力,指人的一般认识能力。情商,指人认知和评估情绪的能力以及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如何。国外早在60年代的研究就已证明犯罪与低智商之间相关是事实。在我国,罪犯低智商状况更显著。家庭对子女智商和情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高智商、高情商的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低于低智商、低情商的青少年。学校教育对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行、素质。培养青少年的高智商和高情商是预防犯罪的有效良策。  相似文献   

14.
职专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专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人际关系紧张、受家庭压力的影响等等。因此必须针对性地加强职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实际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在对保障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减少群体间教育的差距以及实现教育的优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后,内隐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中还无法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美国弱势群体学生教育计划在充实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80名10-14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上海本地121名同龄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新移民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显著低于上海市本地家庭,家庭收入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到新移民家庭对子女的成就期望与情感关注;(2)新移民家庭对子女的学历期望、成就鼓励、情感理解等显著低于本地家庭,对子女的控制显著高于本地家庭,"低期望"、"高控制"、"少情感理解"等养育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3)新移民家庭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显著弱于本地家庭,新移民的道德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9X):26-28
<正>灾害对女童、男童、青少年、妇女和成年男性等不同人群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些人群应对灾难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灾害的发生有可能会加剧不同人群中早已存在的差异,导致弱势群体面临更少的资源和机会,更难从灾害中恢复。因此,在减灾、备灾、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等灾害管理各阶段中,充分考虑最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最弱势群体的参与以及提高最弱势群体应对灾难的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量表,对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某初级中学的257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测验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2)女生在恐怖倾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期望与是否流动人口子女无显著交互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我们从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视角,构建合理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干预行动方案;明确心理干预的基本任务;遵循心理干预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心理干预方式,提高应对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职业意愿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的职业意愿可能受到社会资源、人际互动方面因素的影响。对CEPS2014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多数青少年倾向于从事管理技术人员工作,愿意成为科学家的比例较少;社会资源方面,户籍、网络资源显著负向影响青少年成为管理技术人员的职业意愿,拥有看重学业、事业的朋友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更强的事业心,心理健康状况好的青少年表现出积极的职业意愿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则更倾向于从事脑力劳动;人际互动方面,与父母、朋友和老师互动充分的青少年明显表现出更强烈的从事管理技术工作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