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议法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江华 《法学杂志》2005,26(1):13-15
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法哲学的基石性范畴,一切法哲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以之构建的,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什么是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占有论、利益论和法权论本质上是相通的,从法的起源、调整对象、根本内容以及运行过程来看,以“行为”作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司法·司法学·司法职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东 《法治研究》2015,(3):126-132
传统上对“司法”或“司法权”的理解过于强调了国家对司法或司法权的垄断性,突出了司法的国家强制性与司法权行使中的程序性及国家意志的主宰性,在内涵上略显单一和闭塞,并未穷尽“司法”或“司法权”的应有之义。司法学既是一门探讨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学问,也是一门探索司法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学问,同时还是一门总结司法管理规律、探索司法运作程序、论证司法改革问题的学问。它不仅研究司法权的行使,还研究辅助司法权行使的体制、机制及方式问题(如属于“司法行政”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司法学对国家司法活动的研究是以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为基点而展开的,因为司法职权配置是国家司法体制与司法管理机制得以确立与运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韩轶  江国华 《时代法学》2010,8(1):18-23
在新一轮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司法民主化备受关注。“司法以实现正义为目标”是考虑司法民主举措问题的根本认识前提,以急功近利心态的片面追求司法的社会认同,放弃了对民主因素介入司法的方式和制度上精雕细琢,司法民主将面临着在实践中走向偏离并最终陷入“司法无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司法审计是司法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属于一般审计的范畴,是暂时不具备司法会计鉴定条件的案件,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司法会计方法和技术,对受理案件的财务事实进行验证、审查,并作出书面意见的诉讼证明活动。司法审计只对案件中的部分专业性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对不清楚的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查取证的,提出司法审计意见,指出侦查方向。司法审计是一种审查证据的手段,是司法会计鉴定的“前沿战”。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基石范畴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导言1.1.[研究经济法基石范畴的意义]以基石范畴为逻辑起点循序推衍出合理的范畴体系,是任何科学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标志。经济法强大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仰赖于其基石范畴的奠定及其所规定之范畴体系的衍生。1.1.1[基石范畴、范畴体系标志着理论思维的发展水平及各门学科的成熟程度]范畴,“是人类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概念”,①“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②。作为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范畴凝结着客体的内在联系,构成理性思维的基本单位;基石范畴则内蕴着客体的最深层本质和最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人类现代文明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实行法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耀眼的政治文明成果。而司法文明是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司法主体司法理念的塑造、确立,源于时代法治进程的需要,并将成为推进司法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因为,科学的司法理念是正确理解法治精髓、公正执法的关键。司法主体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与法治精神相一致的司法理念。一、明确法治根本,树立大局观念法治是依靠良好完备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的形态。从这可见,法治是属上层建筑范畴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产生于经济基础,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234条之一作为《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条款,为司法实务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分析“人体器官”的范畴,可知不应将眼角膜、皮肤等组织纳入“器官”的范畴。通过对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罪中的犯罪既未遂、“组织”行为的认定、“医生”责任的探讨,以及对第2款规定的罪状的入罪标准、既未遂等问题的分析,对该条款的司法实务工作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法院的司法判决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司法判决是否是不可或缺或不可替代的?亦即,司法判决究竟有什么功能,乃是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中必须明确的问题。波斯纳说:"法律是功能性的。"〔1〕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其作出的司法判决当然也是功能性的。判决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在根本上取决于其功能的发挥状态和结果。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司法判决功能  相似文献   

9.
林鸿 《中国审判》2020,(2):64-65
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方兴未艾,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先后向社会发布了“AI法官”和“AI法官助理”(AI,全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也组建了“AI法官集群”,AI对传统司法的渗透日益深入。在提高司法效率、减轻法官工作负担的同时,AI也引发了一些理性的反思。如果机器可以预测法律判决,甚至代替真人作出判决,那么人类法官怎么办?人工智能进入司法领域,究竞是福是祸?本文展现了西方世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怀疑和思考,以资镜鉴。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近年来,以国际金融危机司法应对为契机,当代中国能动司法问题日益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研讨,一些基本共识正在逐步形成。我们认为。无论是作为司法哲学的基本范畴,还是作为司法功能的基本定位,抑或作为司法活动的基本效果,能动司法应当落实到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运行方式领域。在我国,审判权和执行权是由人民法  相似文献   

11.
谢晖 《北方法学》2012,(4):5-1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诱致了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其中司法矛盾尤为显眼。司法作为解决当事人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理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大量法律,司法的受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由司法推导的法律运行效果却不甚理想。转型中国的司法矛盾集中表现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司法守成与司法能动、精英司法与大众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诸方面。从法哲学视角对这几对矛盾进行评析,可以探知转型中国司法矛盾的症结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司法能动是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我国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法院在发挥司法能动性处理环境纠纷案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法院在环境纠纷案件处理中司法能动的向度,落实司法独立,引导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努力培养环境司法专业人才,发挥法官适用法律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改革的关键时期,司法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树立司法的权威。我国三轮司法改革的实践证明,司法行政化与司法地方化是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两大障碍性因素。如何根据法治的一般理论,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建构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与机制,是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探索的关键。“上海方案”作为本轮司法改革的先驱者,所探行的“员额制”、责任制、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等,彰显了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性、开拓性、试水性、引领性等系列价值。同时,“上海方案”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还需要缜密论证与审慎推行。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rpretive politics of the judiciary, arguing for the value of interpretive political analysis in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s in case law and judicial activity. It sketches out a senior judicial tradition, which is argued to guide but not predetermine the actions of the British senior judiciary. A case study, the senior judiciary's response to the Imprisonment for Public Protection (IPP) sentence, is presented, drawing on case law, extra‐judicial speeches, and interviews with five serving or retired senior judges. It is argued that this demonstrates the senior judiciary to be politically attuned actors, often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broader context, while equally determined to act with fidelity to the law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inherent in an independent, impartial judiciary. The IPP case law suggests that the senior judicial tradition, and its inherent tensions, limit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enior judiciary feel equipped to oppose the ‘pre‐emptive turn’ in crimin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司法中,外部的干扰与内在的缺陷使能动司法与善意司法面临一种困境.摆脱困境,需要能动司法与善意司法的嵌入与融合:善意司法表现在司法动机、目的、行为等方面,能动司法表现在司法解释、司法参与、司法矫正等方面.因此,只有以善意适法、公平正义为目标改善司法形象,以能力提升、能动司法为目标提高司法水平,以尊重良俗、德法互济为目标完善司法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使司法成为法治前行的力量,才能实现法治对司法进步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论哲学化的法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名称经历了从部门哲学、法哲学、法律哲学、法理学到哲学的法理学的演变过程;法理学学术问题有描述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和哲学问题三种基本类型;研究法的哲学问题的法理学实际上就是法的世界观的学问,具有人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在当今时代研究法理学哲学问题的最好途径和最好方法是对历史中的法理学进行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杨建军 《法律科学》2013,31(1):3-14
中国司法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本土化”与“普适化”碰撞和平衡的难题与困境.政治制度的复杂多样性、司法文化传统、国情、大国崛起的使命、政治主体的自决性等多元因素,决定了中国司法应当保持自身特色.与世界通行司法规律兼容,体现高效、便捷,满足民众实质正义的心理期待,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主权,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司法应当具有的特色.合理平衡和协调政治化的司法与技术化的司法、专业化的司法与大众化的司法、克制化的司法与能动化的司法,是打造司法的中国特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群 《行政与法》2004,(6):21-24
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是正确地解决各种纠纷、对受害的公民提供充分补救、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和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但是,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法律的有效实施,只有采取多项对策措施,才能推进司法制度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转型时期社会对司法的需求,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能动司法"理念,各级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取得了成效,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能动司法实践中,司法权无序扩张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但能动司法依然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现实选择。我们应当客观评价能动司法理念,承认能动司法的限度,防止能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探寻新的司法理念,以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