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2008·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上,学者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的关系。他们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指在中国应用、具体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具有实存性,才能被中国人真正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新形态研究,推动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从而成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五大热点。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可谓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体现着"实践精神"的哲学理论,他的内在结构理应是"按照实践逻辑展开的一定时代的社会实践的哲学抽象".为此,从"实践"这一视角去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与苏联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以魏特夫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毛泽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次要人物,其思想是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复制品;二是以施拉姆为代表的自由派则把毛泽东看成"行为异端"的叛逆者,强调毛泽东的哲学是"封闭"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尼克·赖特通过文献论证的方式,驳斥了施拉姆和魏特夫的激进观点,表明毛泽东的思想是欧洲苏联马克思主义主流和中国哲学文化传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赖特犀利的论辩视角和对毛泽东思想渊源的分析,对于国内毛泽东研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理解,在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课书和哲学著作的论述中,一般都停留在结论性含义的理解上,过于简单化。笔者认为,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目前哲学界仍见仁见智尚无定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几种规定的质疑的分析,考察哲学史上哲学与科学分化的历史行程,及与此相伴随的主客体观的确立和科学解决,作者认为以实践——认识为中介的主客体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主客体统一关系的认识方面。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这一关键性命题和研究纲领,并逐步建立了剩余价值哲学本体论和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采用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哲学方法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进行解读,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基本矛盾从"人与物的矛盾"向"人与人的矛盾"发展和转变的必然逻辑,以及"人民内部矛盾"与"人性矛盾"的本质区别和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揭示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 于一切旧哲学的物质概念,通过对人的本质的不同于旧哲学的理解,通过对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统一 的方法的运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李兵 《思想战线》2002,28(4):6-8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的二元格局。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对此 ,既要充分估计其积极意义 ,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弊端和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 ,应当在保持“讲坛哲学”和“论坛哲学”“必要的张力”的同时 ,努力寻求二者在发展上的平衡 ,从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蕴涵着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表现为与世俱进的时代观,与实俱进的实践观,与时俱进的真理观,与机俱进的发展观,与是俱进的规律观.  相似文献   

14.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16.
麦金侬作为西方女权主义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尤其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关于妇女的论述进行了批评.本文试图针对麦金侬的批评来重读<起源>,同时把最新的性别研究成果纳入进来,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日常生活向度的家庭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家庭教化中的担当从学理和现实层面进行剖析。作为当下中国建设的指导性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样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日常生活,关照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立足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及其精神实质,科学揭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中的传播、指导功效机能,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精神、主体精神、人文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梁胜利 《桂海论丛》2002,18(1):69-71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七一”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蒋颖荣  张玉 《思想战线》2001,27(5):13-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实践统一,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层涵义.其一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重性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而且是检验这一哲学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及其价值性的确定者.因此,人们只有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性和真理性,并且理解它们的内在统一性.其二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最后都必须返回到改变世界的现实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它的现实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看,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功不可没,但无疑也需要重新反思其利弊得失,从而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揭示其深层理论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