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环境保护正在成为重新塑造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系统论述1972年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环境保护以何种方式对国家主权产生了何种影响。第一,国际环境保护通过引发全球关于主权与环境关系的讨论导致国家主权观念的渐进式变化,即传统国家主权观应该调整以适应全球生态相互依存。第二,国际环境保护通过建立国际环境机制导致了国家主权实践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国家通过环境成本外部化谋求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表现在国家在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时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污染排放也日益受到国际限制、向国外转嫁污染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国际环境机制促进了国际环境合作,提高了国家保护环境的能力,从而改善了国家对内的环境管理权,提高了政府增进国民福利的能力。最后,以欧盟的环境政策为个案,分析国际环境保护影响国家主权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1,15(1):74-88
本文旨在从国际机制的角度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霸权.笔者首先总结了国际机制理论各主要流派对国际机制与霸权关系的认识;其次,提出机制霸权的概念,从历史角度全面剖析美国霸权与国际机制的关系,并以之验证国际机制理论对二者关系的分析;最后,对美国的跨世纪霸权战略的内容、实质进行分析并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克拉斯纳以行为学标准界定国际机制概念所存在的循环推理的方法论问题,论证了以形式学标准的概念界定方式的合理性,并以这一标准重新界定了国际机制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正式国际机制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概念及其判定标准进行了辨析。本文提出,成员国是否具有创造相互之间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意图是正式国际机制和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浅析国际机制中的隐性违规现象及其理论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松 《欧洲研究》2005,23(3):66-79
本文对国际机制中存在的不违反正式的机制规定,但却违背了机制目的和宗旨的隐性违规现象作出了界定,并从国家利益的多方位性和国内政治的影响两个方面对机制成员国采取隐性违规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隐性违规发生可能性的机制间差别,最后指出了隐性违规现象的存在对考量国际机制有效性和民主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责任承担两个问题所产生的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这一议题进入具体讨论的阶段。由于地缘冲突、安全困境等多种原因,目前东北亚地区还难以推行以国际机制或国家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等合作机制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韩中关系正朝着更高的合作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参照。不过,这其中的一些困扰因素仍然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讨论韩中关系的发展,由此分析韩中关系对构建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韩中两国尚未解决或难以妥协的矛盾分歧对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国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在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以及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与外部化政策的影响下,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日趋增强,主要南海权益争端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趋向强硬。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表明,南海争端矛盾的尖锐化、问题解决机制的多边化、区域外强国介入的常态化已经成为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不得不面对的国际环境。而美国与东盟提出的多边谈判和尽早协商通过《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的建议短期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从容易解决的争端下手,通过双边谈判首先解决某些具体争端,逐渐消解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是中国应对当前南海问题复杂国际因素、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7.
国际机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门洪华 《美国研究》2001,15(4):7-20
国际机制是否为独立变量?国际机制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局限性何在?这些问题关乎国际机制作用的评价,但国际机制理论迄今未曾做出明确的回答,各理论流派的认识差别甚大,不存在统一的认识基础.笔者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国际机制理论的介绍已经相对充分,应该转向理论创新阶段.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初步解答,基本体现了笔者抛砖引玉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属于环保中的公平正义,与阶级、种族和收入差距直接相关。环境正义运动起源于美国,突出表现为反对环境种族主义的斗争,与民权运动相关联。本文系统考察了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历史及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并运用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美国全国选举研究》(ANES)民意测验资料,分析了围绕环境正义问题的美国利益集团和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同时,考察了其他一些国家的环境正义问题以及环境正义问题的国际延伸,即生态帝国主义和围绕环境正义的南北政治意识形态冲突。最后,探讨了环境正义和生态帝国主义议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俄罗斯的环境安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前军 《俄罗斯研究》2005,274(2):31-36
环境问题在客观上对俄罗斯国家形成了威胁,主观上俄罗斯已经把环境问题确认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环境立法、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实施生态鉴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俄罗斯有效地减少了国内环境问题造成的安全威胁;对于外部因素造成的环境威胁,俄罗斯通过国际环境安全机制,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情景结构主义分析工具对传染性疾病国际通报合作长期止步不前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尽管《国际卫生条例》将传染性疾病的国际通报合作塑造成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猎鹿游戏",但由于国际合作的专业性与主权国家利益的复合性之间存在矛盾,国家往往将贸易利益的考虑置于健康的价值之上,从而使得合作陷入相互背叛的僵局。通过改善机制的设计,这一困境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1.
郭观桥 《欧洲研究》2005,23(4):19-33
赫德利·布尔是英国学派最具代表性和学术影响的理论家,对学派思想传统的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布尔系统阐述了国际社会的性质及其机理,分析了国际秩序与国际正义的辩证关系,并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和战略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布尔的国际关系思想博大精深,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紧张,体现了理性主义传统的一贯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巨大而严峻的挑战,全球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的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美国的全方位战略遏制、竞争与对抗,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思路,是对当前和未来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国际环境进行再营造。中国具有营造良好周边国际环境的基础和经验,应将周边国际环境再营造作为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点。要贯彻中国周边外交理念,实现“民心相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平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权力与制度——国际机制理论的现实主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国际政治经济机制的运作无一不是建立在大国竞争态势的某种权力均衡格局之下。国际无政府自助社会一直是权力竞争的产物 ,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来源于权力和制度的合力作用 ,国际机制就是为适应权力分配而人为设计的竞争合作的制度安排。本文采用历史与现实、规范与实证的综合分析方法 ,通过价值判断和博弈分析两方面的研究提出 ,国际机制的现实价值与合理存在源于其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弹性 ,国际机制只有在权力均衡主导下才能发挥作用 ,从而实现 2 1世纪的国际关系多极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以广义系统论一般模式的构造为基础,从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国际政治体系的功能和环境、国际政治体系的稳衡和变革四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思想史中的主要理论,加以梳理、比较和分析,进而揭示系统论对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彰显诸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希望通过对科学知识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相互借鉴关系的辨明,能够在更广阔和深远的背景下建构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博弈类型与国际机制--APEC方式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2,(4):47-51,56
博弈论对具体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具体利益博弈的类型不同,它所要求的国际合作机制也不同.亚太经合组织内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博弈是一种特殊的非合作型博弈,这决定了A距C合作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以国际话语权内生变量为视角研究中国话语权来源的路径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话语权内生变量的分析逻辑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话语权来源于"一带一路"国际机制的合法性,而"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有效性是"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主要倡议国——中国以立足新时代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快速建立.理论分析认为,国际机制的效率性是其合法性和话语权获得的核心内生变量,中国话语权可以从"目标获得""解决问题"和"集体最优"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虽然世界上绝大部分爱好和平、急需发展的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和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表现出积极立场,但"一带一路"在从倡议转化为实践框架的过程中,仍然在理念传播、功能强化和制度供给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中国的话语权也因此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现有的国际机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立足新时代的合作理念和具有创新性的合作范式,也是中国最易取得话语权的合作范式.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燕 《美国研究》2002,16(2):79-92
本文认为环境安全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环境问题对美国国家安全客观上造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性,主观上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已经把环境问题确认为安全问题.美国在防务环境安全的政策和实践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国际机制的某些方面过于关注自身的相对收益,阻碍了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五国"是中俄哈吉塔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构建起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上海五国"的基础是五国共同利益的存在及其对合作的期望."上海五国"走了一条"逐渐外溢"的渐进式道路.要完善、发展"上海五国"机制,应加强对话和交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注意控制规模、把握节奏,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9.
浅析欧盟对外环境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集团,欧盟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和现实责任。欧盟对外环境政策的提出既是为了回应跨国环境污染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的压力,更是由于欧盟看到了环境保护在新的形势下对国际竞争的意义。欧盟对外环境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确立欧盟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导地位和道德权威,取得在国际环境政治领域的话语主导权,制定有利于欧盟的国际环境政治游戏规则,提升欧盟的综合竞争力。欧盟综合利用外交、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区域是一个客观存在,国家-国际区域-世界,构成一个整体.现代国际区域是以国家为本位,由多种区域链接机制和区域共享利益构成的.尽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也有作为国际区域的共同特性.需要创建国际区域学理论,回答国际区域是什么、国际区域怎样构成和国际区域如何运行的问题.国际区域学是把国际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需要把国际区域基础研究、国际区域功能研究、国际区域制度研究统合起来,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