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论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著作权法》以法定形式明确了著作权的归属,同时也明确了出版单位的权利,作为出版业主体的编辑,必须认真研读著作权法,提高版权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出版社、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自然人标表之一的肖像,需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作者的原创性劳动,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既体现了肖像人格利益,又体现了作者的利益,本文通过对肖像概念,肖像法律保证模式的研究,针对我国当前的肖像法律保护制度的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模式,认为我国应建立以人格权保护为主,著作权保护为辅的和谐的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司法实践长期坚持版权法律适用绝对地域性,但有时又混之以国际私法制度的混乱做法将严重影响我国司法判决的权威,弱化对版权人的保护。本文从涉外版权法律适用制度的法理基础出发,通过对连结点的合理选择来探讨这一制度的完善,回应了网络给版权法律适用制度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相关立法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职务侵占罪主体进行多维度的法律审视,以期对职务侵占罪主体的界定寻找一个新的途径。职务侵占罪所侵害的"单位"范围应该包含法人组织和一部分非法人组织,不能简单地将非法人组织的工作人员全部排除在职务侵占罪主体之外,或者全部收纳在职务侵占罪主体之内,关键在于所侵占的财产权益的归属是法律上的组织体还是自然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挂靠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否作为职务侵占罪主体进行法律分析和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版权领域至今尚无国际商业惯例,有学者主张适用网络法解决网络版权法律冲突。但是网络法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网络法无法为作品创作人或投资人提供对世权和独占权的保护;在版权领域很难产生国际商业惯例(网络法),在版权保护领域网络法与国家法难以共存。因此,适用国际商业惯例(网络法)解决网络版权法律冲突几乎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文学产业链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小说作者与相应的网络平台签订了版权授权合同,形成了网络小说版权的独家交易模式。但是,网络小说作者与网络小说平台之间形成怎样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具体分析,独家交易中包含着"独家发表""独家许可""独家代理"等具体的类型,类比音乐版权市场,如何防范网络小说独家版权交易的风险,从竞争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分别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角度进行规制。只有这样,独家版权交易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实现作者和平台的双赢,同时能够促进网络小说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版权游说和外交谈判的时代,人们更多关注版权(作者经济权利),著作权制度的协调不仅需要履行规则,而且需要考虑跨区域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法律改革、公共政策、教育,从长远来说,还需要关注法律偏见和文化歧视,经验证明,因为文化差异,相同著作权规则在不同国家实施效果是不一样的。作者精神权利国际协调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改革,现有的国际著作权条约为协调国际作者精神权利保护提供了基本手段,欧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各成员国缺乏强烈的政治意愿。要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作者精神权利保护和版权保护一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者精神权利不仅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是重塑未来著作权法的支柱,在后数字时代,版权概念可能过时,但是,作者精神权利一定比以前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单位犯罪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单位犯罪既处罚单位本身同时又处罚单位内部的有关自然人。在单位犯罪中,单位内部的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是实现刑罚目的、预防单位犯罪的需要,这一需要是单位内部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单位内部自然人作为单位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单位犯罪行为所具有的自然人属性,分别为单位内部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提供了法律上和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清著作权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保护的成文法,尽管只是短暂适用,但其价值却十分巨大,它所显示的理念与我国传统的版权观念相比有着革命性的转变。清末版权法律文本产生的主观诱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近代思想家们对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版权制度进行“主体性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1年《著作权法》在第11条与第16条中分别对法人作品与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此种规定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不足,其中包括对两类作品划分的困难,著作权归属的争议以及对著作权人保护的不周。为此,可从两大法系对相关问题的规范入手,探寻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有关摄影作品侵权案件屡见报端 ,由于摄影作品的特殊性 ,极容易与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新闻作品发生竞合。本文试从摄影作品的含义、构成著作权法保护的条件入手 ,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对摄影作品的相关规定 ,分别对职务摄影作品、委托摄影作品、新闻摄影作品著作权归属进行具体分析 ,最终提出我国对摄影作品保护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律制度采取创作保护主义和自愿登记原则,作品登记在于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这对于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权利人的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登记办法中缺乏对作品的独创性的严格审查,制定作品登记办法的初衷并不能够完全达到。本文拟从一起案例分析入手,探讨对现行的作品登记办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我国著作权法在区分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予以规定.但在劳务派遣的情形下,由于其三方主体间的特殊关系,如果严格遵循著作权法中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分配的规定,就会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产生争议.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使劳务派遣中职务作品的归属得以明晰,可以在明确三方主体间法律关系性质的基础上对现行著作权法做出相应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5.
由于肖像权和著作权共同存在于同一张婚纱照多余毛片上,影楼和顾客便因为主张多余毛片的所有权发生了冲突。但由于肖像权是民法规定的一种人身权利,也是自然人的基本权利之一,而著作权毕竟是一种人身权派生出来的权利,其行使不应侵犯基本的人身权。因此,著作权无力对抗肖像权,对顾客肖像权的保护,要优于对影楼著作权的保护。其法律后果是顾客因肖像权而直接取得对婚纱照多余毛片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并不保护著作人身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早期著作权立法中均没有规定著作人身权制度,但是著作人身权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著作权法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普遍承认的一种权利。著作人身权制度与民法人身权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我国著作人身权制度设置的具体缺陷,主要有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人身权与其主体能否分离的规定自相矛盾,对著作人身权的种类设计不合理,表述著作人身权的权能内容不准确、内容限制不到位。对我国著作人身权制度应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包括规范著作人身权与其主体能否分离的规定,避免条文之间的自相矛盾,不设置独立的"发表权",不将发表权列为著作人身权的范畴,署名权应是姓名权的延伸,署名权应是表明作者"资格"的权利,删除"修改权",保留"保护作品完整权",准确表述我国《著作权法》著作人身权的权能内容,并对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方便国际问的文化交流和保护,我国近些年对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做了多次修订。可见,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也在不断地加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毛笔书法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结合毛笔书法的艺术特性和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著作权保护的理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著作权侵权之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尤其当前对网络著作权侵权研究的欠缺,导致立法及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中有关的基本问题略陈管见,并提出个人的本观点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