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事件中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够稳定公众情绪,形成应急联动,降低应急成本,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当前,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沟通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应从完善应急设施、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应急培训、提升责任意识、加强对公众的沟通和引导、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管理等方面提升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行政应急权是国家应对突发事件,救助紧急状况、战胜危机的根本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行政应急权因紧急状态而凌驾于其他一切权力之上。对于如此强大的权力,其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威胁是不言自明的,如不加以控制,终将成为人类的另一个灾难。它是一把双刃剑,规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是突发事件法制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行政紧急权力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付突发事件,必须动员国家和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必须有一整套对付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机制。其中,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在应急处理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须建立有效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严重地挑战了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有必要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研究,建立起相关的应急机制。因此,本文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贺红梅  周定平 《政法学刊》2009,26(2):110-113
应对突发事件应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将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信息公开是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一项重要的义务与责任。有效地公开突发事件信息,不仅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而且有利于消除公众的恐慌,对于降低因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化解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应急预算法制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国家遭遇各级各类突发事件之时,需要坚实的公共财政保障,而这又有赖于完备的应急预算,因此,应急预算法制是政府应对危机的基本法制要件。比较美国和日本,我国当前应急预算法制粗疏模糊,在《预算法》即将修改的背景下,急需针对应急预备费的提留管理、应对突发事件之特别预算的创设构造、中央与地方应急预算的分配编制等关键性问题尽早进行立法安排,从而为我国政府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可行可靠的应急预算法制化供给。  相似文献   

7.
在危机频发的当今社会,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河北省的突发事件应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非典”事件、禽流感事件以及2008年的南方雪灾,四川、甘肃地震,一次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直接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应当依靠法制。事实证明,突发事件的应对要实现由个别调整向规范调整的转变,以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和无预期。只有不断完善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使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有法可依,才能减少突发事件给国家、  相似文献   

9.
司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2,(21):192-193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是现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必须要完善应急法律规范,实现应急管理的法制化。本文首先介绍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的概念和渊源,然后指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媒体对灾害的报道是我国面对突发事件在报道方式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它表明我国媒体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上日臻成熟。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及时、真实与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让真相走在谣言的之前,促使危机变危险为转机而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媒介此传播实践过程中,既能实现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又完成了政府权威性的塑造,又在灾难面前安抚民心,安定社会,争取国际舆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应急治理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法在治理目的的统摄下相互协调、综合应对。无论从刑事法律体系功能化转向还是应急治理对国家权力、个人权利的重新塑造来看,刑事司法基于应急治理需求的应变具有当然正当性。然而突发事件带来的情势急转,存在刑事法律滑向工具主义、应急目的的非理性反应和对应急权力制约弱化的潜在风险,这就要求刑事法律在适用过程中严守人权保障底线,在充分考量集体法益共识形成过程和精准判断特殊法益侵害的情形下,谨慎、规范地适用刑事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诠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质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政府权力行使的根本。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是对政府权力行使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和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为此,政府在突发事件的预防、立法和执法工作中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为原则,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我国社会公众应急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突发事件来说,它不仅是对政府管理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社会整体应急能力的考验。作为突发事件直接“受灾体”的社会公众,更应该加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对社会公众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我国普通民众的应急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突发事件的独特性,处理突发事件的行政应急权也可以称为行政权中最特殊的权力,突发事件的控制不当与行政应急权的规范不明都有可能造成社会危害,因此行政应急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行政应急权内涵的演变,进而分析得出行政应急权的概念,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行政应急权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政府应急征用作为弥补政府储备不足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政府应急管理。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从法律至各级各类预案的层级完备的政府应急征用法律规范体系,但是由于现有规定中的条文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和缺乏全国性专门立法等情况,仍然存在征用主体和被征用人权力(利)义务不清晰、征用和补偿程序缺失、征用补偿标准模糊等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明晰征用主体以及被征用人的权(力)利义务,建立征用和补偿程序,完善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孟卧杰 《行政与法》2009,(11):44-47
为应对不断出现的危机局势、非常状态,国家和政府将寻求有效手段以实现应急管理的目标。行政指导以其所特有的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方法多样性、选择接受性、可协商性和易沟通性等特征,已经成为我国应急管理中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手段;从已有应对非常规状态的实践来看,已经发挥了特殊的调节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应急管理中的行政指导尚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充分认识应急管理中行政指导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完善和促进应急管理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7.
“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理各种危机或突发性事件,维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是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和必备能力。面对此次异常严重的“非典”危机,中国政府表现出富于大局观的形势把握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但也暴露出政府发布疫情信息一度不够及时、缺乏透明度,整体协调和应对重大危机的反应机制以及官员的考核和问责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回应和保障公众的知情诉求;从体制上增强政府对非典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健全政府官员的考核和问责制度,疆化对权力的制约和责任的追究;在充分履行政府职责的同时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危机处理国际合作系统,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完善公共管理体制,提升公共管理能力,体现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面临突发事件频发的极为严重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政府有效应对危机和提高行政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对政府各方面的建设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贯彻落实该法,政府应强化主体意识、加强依法行政、实施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提高行政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浩 《法制与经济》2009,(12):124-125
近年来我国面临突发事件频发的极为严重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政府有效应对危机和提高行政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对政府各方面的建设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贯彻落实该法,政府应强化主体意识、加强依法行政、实施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提高行政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区,突发事件是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应对突发事件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预防、事件的应急处理、事件的善后,相应地,应作好以下工作:防微杜渐做好预防工作、以高度责任感妥善平息事态、认真总结重视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