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城市立法权发生发展以及对我国设区的市行政立法脉络和现状分析,设区的市行政立法的法治指标设计包括"合法性"、"民主性"、"科学性"、"实效性"4项一级指标,以及16项二级指标和80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这种构建将有助于推动尚且薄弱的设区的市行政立法的成熟规范。  相似文献   
2.
危机时刻是验证法治国家体制适应性的真正时机,由于美国宪法没有紧急状态条款,在南北内战、一战二战、反恐战争等紧急时期美国总统往往行使“超宪法权限”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保证危机中的宪法依然有效,处理好国会立法与总统紧急权力之间的重大分歧,作为制衡者的法院需要对宪法进行更加审慎的解释,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政治立场变换和共和紧急法制观的转型,揭示了非常态下美国宪法解释的核心问题:要自由的宪法还是安全的宪法?这也正是当下危机频发背景下每个奉行法治和保障人权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3.
滕宏庆  杨风云 《人权》2014,(3):47-51
2008年10月30日,第13届国际反腐大会首次提出人权反腐的新思路,即人权方法有助于消除腐败,人权机制可以向受腐败影响者提供救助方法,人权运动应与扫除腐败运动加强合作:鉴于腐败对弱势和边缘群体的人权会产生巨大影响,应进一步强调提高他们参与剔除腐败战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滕宏庆  段颖 《人权》2013,(6):14-17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人权司法保障”这一重要概念。同一天,中国以176票再次高票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这一时空上的历史性巧合,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视和国际社会对我国已在尊重和保障人权领域取得成就的肯定。在新的形势下,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亟需从法理和实践层面进行创新实现,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之时,往往采取人权克减措施,所以无论从国际人权保护角度,还是从国内法实施角度来看,这都是个极为特殊且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性领域。因此,依据国际人权公约,对人权克减的涵义、条件和监督机制进行规范性分析,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将为今后设计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中的人权克减条款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行政宪政化界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龙  滕宏庆 《法学论坛》2004,19(3):30-35
行政宪政化源于新宪政论 ,通过回顾新宪政论的研究背景 ,比较旧宪政论的创新观点 ,从而界定行政宪政化主要应当考量的五对关系因素。行政宪政化是对依法行政的内涵从宪政角度进行的提升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危机时刻是验证法治国家体制适应性的真正时机,由于美国宪法没有紧急状态条款,在南北内战、一战二战、反恐战争等紧急时期美国总统往往行使"超宪法权限"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保证危机中的宪法依然有效,处理好国会立法与总统紧急权力之间的重大分歧,作为制衡者的法院需要对宪法进行更加审慎的解释,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政治立场变换和共和紧急法制观的转型,揭示了非常态下美国宪法解释的核心问题:要自由的宪法还是安全的宪法?这也正是当下危机频发背景下每个奉行法治和保障人权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行政程序法治的兴起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现代行政程序法治,有必要首先梳理作为其源头的程序法治观,并审视其在语境论下的实质。现代行政程序所具有的参与性、平等性、透明性、中立性、自治性和交涉性的品格,使其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制度。对现代行政程序法治三个方面的反思,将有助于扬长避短,进而结合其他制度共同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美国马里兰州(Maryland State)每大年的参众两院立法大会(General Assembly)依据州宪法通常为九十天,主要议程包括政府预算、官员任命、提案审议、机构改革和立法修订.前不久,我在读的华盛顿法学院(Washington College of Law)便组织同学现场观摩,亲身体验美国式的"两会",而且能有机会与参议员交流,让人很兴奋.……  相似文献   
10.
滕宏庆  李建波 《河北法学》2005,23(9):107-111
新中国宪法是在经济立宪时代中诞生和变迁的,因此,在立法者设计、宪法规范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之间,就形成了最紧密、最根本的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宪法50年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既可以引发和促进,也可以全面遏制--从而提出宪法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