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内蒙古政报》2007,(3):25-29
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动、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构成的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制定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承载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体制性障碍、创新能力不足、学位结构不合理以及国际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通过创新和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调整和优化学位结构、拓展和提升国际交流层次与水平等途径解决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质量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引领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6,(8)
正本刊讯8月10日,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场督办省政协"关于加快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建议"重点提案,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三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定位高远、发挥优势、创优环境、集聚发展,在创新示范中体现更大作为。位于光谷生物城生物医药园内的喜康生产基地,今年建起全球  相似文献   

5.
<正>党中央和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政策“组合拳”,在体制机制、学术环境、科技奖励与资助等多方面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方位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为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要求。从中央、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需要从娃娃抓起。不仅要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要重视发展小学、中学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打好人才成长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中国才有希望。近期,民盟北京市委针对当前青少年的创新教育环境进行了调研,并举办了民盟北京市委"青少年创新精神培养"论坛,为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建研究》2012,(9):35
李源潮同志近期为中科院干部和专家作人才工作报告,介绍我国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情况,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人才支撑。李源潮同志说,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  相似文献   

8.
《青年探索》2013,(4):97-97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于科技,科技的竞争在于人才,而创新是人才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广州市绿翠中学着力科技校本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培养活动。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正>张连珍参加调研座谈5月22日至26日,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率调研组,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我省进行专题调研。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参加22日下午召开的调研座谈会并讲话。张连珍在简要介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有关情况后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省人才总量持续增加,人才质量明显提升,为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王栋 《岭南学刊》2010,(5):89-92
湛江要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龙头,必须走"科技兴市"之路。湛江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快农业技术革新,促进服务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力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构筑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使湛江成为粤西地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孵化基地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15年12月8日,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13.
《党建研究》2012,(8):10
近期,李源潮同志出席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开幕式并与专家座谈。他指出,科技创新创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李源潮同志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要承载者,大力培养、引进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必须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阻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观  相似文献   

14.
汪燕 《创造》2023,(1):49-52
<正>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中共云南省委王宁书记强调,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11)
<正>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无锡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加快解决制约无锡发展的核心技术短板、创新投入短板、创新人才短板、创新机制短板等问题,努力实现人才和科技相互促进、创新和创业紧密结合、企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无锡的科技、人才和产业竞争力,努  相似文献   

16.
褚伶利 《前沿》2012,(19):19-20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鼓励毕业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培养就业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际出发,从基地功能和特点的角度对创业者孵化基地的建设进行有益探索.结合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实现创业促进发展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9日,市政协召开学习交流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交流心得体会。会上,12位来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委员踊跃发言,畅谈学习体会。7月29日,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召开"‘十四五’时期增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专题协商情况通报会,邀请市科委副主任杨仁全介绍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并围绕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实现原始创新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培养吸引高科技人才等问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开展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更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必备条件。中小学校作为科技教育的主阵地,科技教育的传播者--科技教师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科技教师由于工资待遇、个人发展机会、学校重视程度、经费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校的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企业是实施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企业既是国家经…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曾庆红副主席在杭州考察时强调:“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