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慈善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它跨越国界、超越种族、不分性别、无关信仰,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传递着爱的语言。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从10年前的年度捐赠不足百亿到如今迈入千亿级别,是社会爱心与善行不断激发的结果。然而,一些以慈善之名、行敛财之实的事件,也曾一度让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慈善事业陷入信任危机。爱心需要呵护,善行需要维护,慈善需要规范,《慈善法》应运而生。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有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一直和人的本质与人性纠结在一起。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时期对这三个概念做了科学的区分: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人性是指人从动物兽性中分化出来积淀起来的人之为人的一系列善良特性。人的本性只有一个,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本性作为人永不竭尽的渴望和动力,使人处在发展常态中,是人类历史的源头和起点。人类的需要历久弥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中来理解历史。而整个历史如马克思所说,"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要把"需要"看作激活生活和历史的一把钥匙,"需要"衰竭,社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但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非正当需要加以遏制,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正当需要,满足长远需要。马克思的理想正是人类的未来将"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生活和劳动。  相似文献   

3.
朱沅沅 《理论视野》2012,(11):61-63
将小说《双城记》置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之中,结合狄更斯的创作经历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探讨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解析他所塑造的有争议的革命者和群众形象以及他对大革命所持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焦金波  程春萍 《学理论》2009,(25):185-186
卢梭是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理论之上,又贯穿其整个自然教育理论的始终。他关于道德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善良本性的"自然道德人"的教育目标,突显了人的自然主体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初步奠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这对我们在实际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实施体现其主体性的教育方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俊妮 《学理论》2010,(7):64-65
人的本性是利己还是利他,这个问题一直为经济学和伦理学所关注,而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亦成为一种客观需要。本文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入手,首先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含义,然后重点讨论了利己的道德正当性及其局限性,最后在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利己与利他的统一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小说"创作者的代表,其作品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可以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10):26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仍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均衡态势,明年调控将在继续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更注重与外部经济的协调与均衡“尽管宏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但国内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稳定平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就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变化和明年走势阐述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钱海敏 《学理论》2009,(15):166-167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作品的内在蕴藉。在人物塑造上,狄更斯也以道德为角度进行塑造,因而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基调化、人物性格的单层次以及人物本质的确定化三个方面来重点探讨在狄更斯道德观和人性观主导下其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南茜·艾森博格(Nancy Eisenberg)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学术界在探讨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时,大都主要强调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很少关注组织对员工的承诺。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组织支持理论(Organization Suppom Theory,OST)。  相似文献   

11.
张春梅 《学理论》2013,(3):153-154
狄更斯以熟稔的创作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丰满典型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生机勃勃、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鲜活地留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中。通过对狄更斯的前后期两部作品《奥立佛·退斯特》和《大卫·科波菲尔》的比较,对其笔下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展现出"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色彩和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的自利本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始推动力,但如果不对其加以规限、弥补,也会成为破坏生态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经济人"对经济利益的渴求导致了对生态利益的忽视,而且他的自利本性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应当摒弃传统"经济人",走向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兼备的、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生态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13.
善良人性感知是对个体对他人人性善良水平的评估和总体认识。本研究采用"善良人性感知问卷"、"调节定向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量表",对61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善良人性感知得分总体低于女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受其调节定向的影响,促进定向主导的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得分均显著高于防御定向主导的青少年;青少年善良人性感知与调节定向、亲社会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青少年的善良人性感知在调节定向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和我国作家贾平凹的"商州小说"系列,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不仅如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大变动带来的家乡传统生产方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的变迁与衰亡,而且展现了作家面对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而做出的不同情感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奥古斯丁的人性本善思想做了简单的论述。至善的上帝创造了善的万物,因而人类的本性也是善的,但人类又因为反常地运用了上帝赋予的善的意志自由追求低级的事物而产生了恶,恶不具有实体性。通过奥古斯丁的分析理路我们发现在他的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自我选择罪责自负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祁颖  吴春蕾 《学理论》2011,(11):323-324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性格差异与口语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求生自保、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中西方思想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人性观在中西方国家的逻辑发展结果却不尽相同。今天,随着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必要对人性观重新审视,并用人性观视角来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善良     
良心的内在精神实质是善良,善良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利人。善良是根,盘根错节的树根紧紧扎进土壤,根正方有叶茂果硕;善良是水,集纳细流的溪水潺潺远道奔来,水到方能滋润万物。  相似文献   

19.
问题凸显新兴市场国家尽管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它们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发挥了难能可贵的作用。但在社会发展领域,它们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相比之下,以下几个问题尤为突出:一是社会治安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上,随着历史社会学派的兴起,西方科学哲学思潮一分为二,形成实在论与工具论对峙的局面,但在实质上仍然是在追问知识的本性,围绕的仍然是科学认识中的经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把握一般(理论概念)的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