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意义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基本职能是:依据《宪法》、《地方组织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审查批准本级预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做好地方人大的预算审查与监督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人大对公共财政的监督一直十分活跃。今年3月29日,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下称《条例》),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该省人大常委会监督预算执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及省级决算的职责。《条例》已于今年7月1日起生效实施。有关专家认为,《条例》为人大捍卫公共财政提供了法律利器,使人大能够依法监督政府花钱,为老百姓管好“钱袋子”。  相似文献   

3.
《人大建设》2010,(2):55-55
《南风窗》近期刊发邢少文的文章认为,进一步推动预算改革,尤其是通过加强人大预算监督落实财政责任,需要明确地赋予人大预算修正权。  相似文献   

4.
读了《公民导刊》第五期的《“一年三问:问出人大监督实效”》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开县人大的“一年三问”监督方法,把监督和支持相结合,既充分行使了人大的监督权,又强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一府两院”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监督法》颁布实施后,县级人大常委会应当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依法开展预算监督工作,同时,还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工作,突出预算监督重点,抓预算监督实效,从“严”字入手,使已经批准的预算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开展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人大预算监督和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在监督目标和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人大工作》2010,(2):61-62
据《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上海市闵行区探索公共预算监督改革,继去年区人大首次公开听证2个财政预算项目后,今年再次对5大民生项目公开听证。连续两年的公开听证,不仅意味着老百姓可以知道政府怎样花钱并提出意见,更标志着“阳光财政,透明账本”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总结了以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经验,规定了人大常委会审查预算草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的六项重点内容,明确了预算审查监督的原则、内容、形式和程序。现就如何贯彻落实《监督法》,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星 《辽宁人大》2009,(3):15-15
人大信访工作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法定职责之一。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人大常委会决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法定途径。兴城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信访工作,不断加强人大信访工作建设,严格按照《监督法》和《辽宁省信访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促进人大依法监督。  相似文献   

10.
张丽忠 《辽宁人大》2007,(11):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颁布后,岫岩县人大财经办根据《监督法》和《预算法》的内容,加强了对预算的监督力度,特别是把推行部门预算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紧抓好,以有效发挥政府的财政职能,促进政府阳光财政的构建。首先,县人大财经办反复学习了鞍山市铁东区实行部门预算改革的做法,并到实行预算先进的河北省学习考察部门预算改革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30年的预算监督实践 30年来,人大预算监督工作长足发展,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确定预算编制模式。《预算法》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要求政府细化预算并提前编制预算,各部门、各单位应依法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这些规定不但推动了财政预算改革、强化了预算约束的观念,也为人大行使审查权、批准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琼 《辽宁人大》2008,(9):12-12
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人大内司委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扩大民主,实行司法公开,人民群众对司法监督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人大加大司法监督的愿望很强烈。人大内司委的司法监督,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从过去“个案监督”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与《监督法》精神不符的一些做法。按照《监督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开展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方人大预算审查普遍存在实质性监督不够的问题。在今年的上海市人代会上,市人大给代表们送上了一本《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简明读本》,讲解如何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此举引来好评如潮。但笔者认为,财政预算能让代表看明白,不等于就实现“阳光财政”了。  相似文献   

14.
曾军 《公民导刊》2008,(11):46-47
财政经济工作监督一直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重点、难点。如何有效监督和支持县域经济运行,近年来,特别是《监督法》实施后,重庆市垫江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一套“1555”的监督制度。在财政经济监督上开创了县委满意人大工作、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乡镇高兴人大监督、群众信任人大监督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监督法》抓住了我国监督制度的核心环节,针对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监督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程序,进一步理顺了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监督法》明确了人大常委会的主要监督形式,按照这些规定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工作,有利于把“一府两院”的工作置于人大常委会的有效监督之下,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朝晖  张斌 《人大建设》2008,(2):36-37
《监督法》的施行,无疑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虽有“尚方宝剑”在手,但笔者认为,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时仍必须突出一个“敢”字。  相似文献   

17.
拙文 《人大建设》2007,(4):14-15
预算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权和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监督法出台前,我国宪法、组织法、预算法、审计法已经就预算监督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实践中难以操作,加之财政预算本身的专业性很强,所以,这一职责虽然规定了多年,各级人大在探索中也费了不少气力,但从效果看,并不理想。以致一些资深的代表也感到无奈:预算监督,那简直就是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8.
兰海 《人大建设》2007,(1):48-48
随着《监督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执行《监督法》,已经成为当前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对《监督法》的研讨也在广大人大理论研究者中成为热点。其中,关于述职评议为什么没有列入《监督法》所引起的讨论尤为热烈。臧必飞同志在《〈监督法〉叫停述职评议》(下称臧文)中提出,《监督法》之所以没有规定述职评议,与我国对监督职能的划分有关。人大的监督对象是“一府两院”的整体工作,而不是每一个组成人员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县级人大财经工作的重中之重。南涧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在近几年的财经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加强预算监督,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收到了一些实效。  相似文献   

20.
“人大的监督力度加大了,工作更加规范了!”2007年以来,淅川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代表视察等多种手段,走上了监督工作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