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出现了一场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在争论中,斯大林明确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这一场争论和斯大林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至今议论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无谓  相似文献   

2.
刘薇 《学理论》2015,(2):130-131
斯大林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设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它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苏联的具体国情、联共(布)党内斗争、斯大林的个人专制来探讨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可以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3.
王淑波  李心华 《理论探讨》2007,37(5):134-136
联共(布)的"一国社会主义"之争,最终以多数派的胜利、反对派的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派在政治上、组织上和策略上占了优势。这场争论的历史教训,一是联共(布)混淆了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界限,二是联共(布)在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三是联共(布)以政治权力决定理论是非,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4.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弄清斯大林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对于探讨斯大林在经济落后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观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否定阶段。以1924年12月斯大林为《走向十月革命的道路》一书写的序言即《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为阶段分界。在此之前,斯大林一直认为只有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列宁是否具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再提出异议。有人认为列宁在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相反,“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点是列宁的一贯思想。”有的论者还认为,在联共(布)中央的历次论争中,列宁和托洛茨基完全一致,而斯大林的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对列宁主义的修正。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一列宁对于一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变化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苏联理论界正在对苏联历史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新的眼光看待斯大林。很多苏联人开始感到,构成斯大林问题的不汉是苏共20大上揭露的政治迫害,而更主要的是斯大林所建立的政治、经济體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他说,“我们站在历史真理的立场上既要看到斯大林在争取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成果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也要看到他和他週圍的一些人所犯的严重政治错误与横行霸道”,“斯大林及其周围的一些人对党对人民所犯的大规模镇压和违法罪过是很大的”(《十月与改革:革命在继续》莫斯科,1987年)。同时,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斯大林时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中形盛了行政命令制度,官僚主义更加严重”时指出,“在那种情况下,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和制度,总的来说是有成果的”,但是“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7.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起了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在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并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阐发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从1956年苏联批判斯大林以后,他所阐述的许多正确思想,都被否定了。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问题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马克思认为“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并指出这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8.
1927年12月,正当苏联人民豪情满怀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庆祝苏维埃政权建立十周年的时刻,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庞大计划——农业集体化计划。这个计划由于1928年的“粮食收购危机”而加速了它的进程。在所谓“大转变的一年”之后,苏联农村开始发生巨大变化,群众性的集体农庄运动雷厉风行。在短短几年之内,便实现了斯大林提出的“必须在农村中培植社会主义大经济……”的设想,保证了国内工业的高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列宁关于从“一国胜利”到“一国建成”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致公认,列宁创立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胜利的学说;但对于列宁是否已经形成和什么时候形成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则众说纷纭。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问题就曾经是联共(布)党内,以斯大  相似文献   

10.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国外条件加速国内建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在坚持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正确利用了国外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加速了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既看不到依靠苏联本身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也看不到怎样正确利用国外条件进行和加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正  相似文献   

1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包括了斯大林一九五二年二月至九月写的四篇文稿,它集中讨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总结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重大课题,代表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人民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因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长期来,在苏共领导和理论界中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建成和过渡时期的结束,并面临着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这种直接过渡的理论在苏共领导和理论界持续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决议又提出,苏联将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即认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是民族理论专家,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有杰出的贡献也有重大失误。斯大林对民族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辟组成部分,对斯大林民族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问题的本质,从而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理论的借鉴。近年来对斯大林的是非功过的"重评之风"盛行,有过赞誉有过诋毁。本文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基本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苏联的运用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系统的梳理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萌芽、形成、深化、巩固、异化等历史演进过程,进一步科学的揭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发展规律。文章辩证阐述了斯大林的经典民族观、民族平等观、民族自决观、民族区域自治观等精辟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最后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在苏联民族工作实践中取得的贡献和造成失误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力求真实还原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则是斯大林的贡献。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考察一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就会发现:列宁不仅提出了“一国胜利说”,而且还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也曾论述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但那只是对列宁这一学说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未能向斯大林—吐积郁 毛泽东和斯大林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战略家,他们不仅改变了各自国家的面貌,而且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毛泽东比斯大林小14岁,但是他是理解斯大林的。 30年代中期,斯大林一直谋求与英、法等国联合共同反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可是英、法等国拒不理睬,却将德国法西斯的祸水引向苏联。为了挫败这种阴谦,1938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9)
1928—1930年,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以极"左"的方式大规模地消灭富农阶级,使得苏联富农在短时期内被人为消灭。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年幼时期,在对待富农问题上,虽从自身实际出发,但仍受到苏联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30年代的苏联,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党内曾发生过激烈争论。如何评价这场斗争,几十年来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在工业化问题上,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的争论;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文章较多,观点也逐渐趋于一致,但有关布哈林同斯大林在工业化问题上的争论,却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实,布哈林是  相似文献   

18.
杨玲  耿步健 《理论探讨》2005,6(4):22-24
斯大林同列宁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上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看待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如何看待"新经济政策";如何看待小农经济;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如何看待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资金问题;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和多党制问题;如何看待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苏联按照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弊端甚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9.
苏联斯大林模式曾被视为"正宗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也曾照搬过这一模式。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80年代着手改革开放。现在,僵化的苏联模式已经死亡,蓬勃崛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扬弃并超越"了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由于苏联开展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政治运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自然也被看做是斯大林进行个人崇拜的代表作而不再出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05年12月,我国某媒体称,“俄罗斯教育部再版发行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从而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至今余波未平。此问题有待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