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也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律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于我国科学、规范意义上的律师文化建设刚刚开始,现在给律师文化下一个准确和公认的定义还为时过早,律师业内和专家学者都可以根据对文化的内涵以及律师文化特质要素的不同理解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对于构筑中国特色律师文化的内容体系,还不能脱离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基本国情,还应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罗玉川 《法制与社会》2011,(16):7+16-7,16
本文从春秋时期子产与邓析两者之间的斗争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法制理念出发,阐述在现代法治文明建设中构建的律师文化与中国传统法治理念的冲突是造成现今社会对律师负面看法的一个重要人文因素。本文认为律师文化中正义是其追求的内在价值,但律师角色定位决定了其与法官角色定位的不同,律师不是正义的代表。律师是实现正义的制度安排,是扶正正义天平的一角。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念下的律师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没有法律文化支持的法治,形同沙滩楼阁。没有律师文化的律师事业,形同无本之木。从“依法制国”到“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程。而“依法治国”必然要以“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为根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律师更应该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建造起律师文化的基柱,以共同支撑法治中国之大业。律师应该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法律文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律师文化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律师的崇高价值在于保障人权,实现社会正义。在现代法律框架结构里,律师与法官、检察官一道,构成了法治社会实现法律正义的“三驾马车”。尤其在刑事司法之中,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广度、深度、自由度与安全度均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5.
《法治研究》2006,(1):66-66
中国一直在试图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建设就必须要有建设者,法治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就是法律专业人士,如律师、法官、检察官以及法学研究人员。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法学研究人员外,其他几类法治社会建设者数量却少而又少。有学者统计,沿海一些地区法院的法官,几乎每天必须审结两个案件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对于“定分止争”的法律来说,每个案件都需要律师、法官(刑事案件还需要检察官)的仔细工作,才能大致上还原出事实真相,各方还得就量刑程度进行法庭辩论,法官方能结案。  相似文献   

6.
宋占文 《中国司法》2007,(11):44-46
在律师文化建设研究中,国家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局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根本方向,立足于律师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所进行的战略思考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体系,就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为目标、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执业精神为核心、以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构建法官与律师间的和谐关系和良性互动体制,法官或法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律师或律协是关键因素。当今法治环境下,法官与律师关系问题,可谓敏感又重要。笔者认为,应当构建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并完善"组织上多往来、私下里慎交往"的良性互动机制。在这个关系中,法官或者说法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律师或者说律协又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钟珏 《中国律师》2009,(3):43-44
顾名思义,律师文化应是以律师为主体的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行业文化。律师文化是律师之所以为律师的文化标记,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行业文化,具有亚文化的特征,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律师文化是反映律师的社会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反映律师对服务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职业操守,以及反映律师崇尚法治、  相似文献   

9.
黎明琳 《法制与社会》2011,(16):182-183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以个人为本位、崇尚理性法治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有的文化特质,既成为上海本土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发展的障碍,又为外地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大举扩张进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在整体上对上海律师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进.  相似文献   

10.
张坚 《中国司法》2004,(7):45-47
律师与法官都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诉讼过程中,律师居于当事人的代理者或辩护者的地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正确实施;法官居于中立裁判者的地位,倾听两造之诉,依据法律作出公正裁判,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正义。应该说,两者的关系是明确而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需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座城市需要有独具特质的城市精神,那么一个行业同样需要有能体现行业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精神。作为全国律师行业的领头羊,北京律师的职业精神又应该由哪些元素构成呢?在2011年11月25日北京律协组织召开的"北京律师职业精神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积极献言,从律师文化、律师精神、核心价值观三方面着眼,对"北京律师职业精神"的思路和具体提法进行了探讨、归纳与提炼。  相似文献   

12.
曾粤兴 《法治研究》2015,(2):119-125
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大众伦理,是法律及其实践生成和发达的基础。现代法治文化,是吸收了中国传统伦理又融入了现代政治伦理和公共伦理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及其外化的法律制度、法治设施和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律师文化是律师业的发展动力(一)律师文化决定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外在表现1、律师文化是律师感动当事人的内在因素好的口碑,体现的是律师文化。从大量优秀的律师事迹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每一个案件,律师都是用自己的专业、人品、精神,全身心的投入,感动了法官、感动了当事人,从而成为胜诉方。他们的事迹在当事人之间、在同业之间、在执业人之间、在媒体之间、在百姓之间传颂,从而成为有口皆碑的"大律师"。这种贯穿在律师执业行为之中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律师文化。这种文化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标准,律师的所作所为构成了律师的形象,它通过律师的一言一行传达。我们说这个人像个律师,就是说明他的一言一行符合了社会大众心中律师的标准。一个律师在自己的生活、执业活动中,一举一动都透出一个律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可以说,一个律师就是一个律师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法治逐渐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 ,法治研究的重心便从对法治的理论证成转变为对法治如何实际推进和操作的现实研究 ,法治研究的主体也由学者独唱主角发展为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百家争鸣。然而 ,在近来的法治的讨论和研究中 ,有两种不能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偏向 :一是过于注重制度而忽视人的客观主义倾向。对法律制度改革谈的较多 ,而对作为法律制度基础的法律职业群体关注不够 ;二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各自为战的格局。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各自谈各自的多 ,而缺乏一种彼此对话和沟通的机制 ,缺乏一种整合性的研究。为了加强…  相似文献   

15.
审判、检察、辩护是现代诉讼必备的三大职能,三者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共同完成诉讼任务,世界各国都建立了一整套培养、选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制度。由于各国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法学传统的差异,其对法官、检察官、律师培训、选任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更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培训与英美国家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前提必须是执业一定年限的律师相反,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检察官并不从律师中选任,而实行任命制,法官、检察官与律师有着严格资格条件和不同的培训和选任制度,都要求受…  相似文献   

16.
记者:李院长您好,贵院的法院文化建设成就给人震撼的感觉,也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法治教育基地。你们为什么会想到要建立这样一个法治教育基地呢?李爱群:在法院审判综合大楼设计的时候,我们领导班子就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公共空间,让老百姓乐于接近法律、了解法律、熟悉法律,增强法院的亲和力。于是,我们就设计出了"法治教育基地"。你刚才也看到了,楼内充分利用厅、室与长廊的布局,将中外法律文化、诉讼文化、法官文化、廉政文化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示,不仅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营养,融入了古今中外众多法律元素。还将便民利民的元素融入法院文化建设中,营造  相似文献   

17.
不同社会对于好法官的认识和塑造方式不完全相同。中国人心目中的好法官,主要是青天的形象,中国社会对于好法官的形象塑造,总体上没有超越"神话—超人—英雄化"这一传统路数。而西方人心目中的好法官则是职业法官形象,西方社会对于好法官的形象塑造,走的是"世俗—常人—规范化"的塑造路径。好法官形象塑造受制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法治观念和政治目的。法治社会无青天,在法治建设中,我们既要淡化司法体制内青天好法官的形象塑造,又要强化法官群体的职业化建设,更应杜绝司法体制外的权力青天向司法发号施令、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治建设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本文探讨中国法治的文化基础,从三个方面进行:现代法治的理念基础、中国文化的特质,以及如何建构法治的文化基础。中国法治建设必须尊重文化的特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有事找律师谈”,已成为一种时尚。奔入21世纪,全人类共同的一个心愿便是企盼21世纪成为人类能真正共享公平、正义与法制的社会。而一个法制社会的建立与完善,律师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我国成功加入 WTO,律师必将成为法治国家的精英力量,并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教育、国际交往等领域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的确立,律师的作用将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法治英才  相似文献   

20.
桑云 《中国律师》2012,(11):79-79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恢复刑事辩护制度的同时,律师制度得以恢复重建。在短暂而又漫长的30年间,新疆律师成为推进中国西部边疆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中,新疆,不因"边疆"而"边缘"。从最初1982年的71个法律顾问处、117名律师工作者,发展到目前410家律师事务所、3367名执业律师,业务范围也从刑事辩护领域拓宽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30年来,新疆律师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田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