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凯 《法制与社会》2013,(14):92-93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高风险、低透明性。根据投资者的经验、能力和资金状况引入合格投资者制度,从而可以使不同的投资者找到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产品,促使产品与用户、资本与风险相匹配,从而实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发展与强化投资者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法律绑定"假说对投资者水平保护较低国家的公司去投资者水平保护较高国家上市的原因提供了合理解释,即公司为了吸引投资,愿意适用更好的公司治理和监管制度,从而进行一种法律上的"绑定"。不过,近年来实践中出现了投资者水平保护较高国家的公司去投资者水平保护较低国家上市这种"反向"跨境上市的情况。这类公司选择反向跨境上市并非为寻求"法律绑定",而是与"消费者和商业市场绑定"。这种绑定的好处具体包括:对公司的产品、服务和形象进行广告宣传;将发行人打造成具有当地认同和当地股东的跨国公司;对产品的主要市场以及该市场的消费者和监管者表明承诺;表示对该市场所属国家主权和法律监管制度的尊重;意图获取该市场的监管者的特许经营或者许可规则方面的优惠。  相似文献   

3.
武长海 《政法论丛》2016,(4):95-10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者对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准入的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金融监管的复制,即将投资者按一定的能力标准进行分类,提供差异化的市场、产品和服务,并严格监管。但事实上在网络经济时代,监管者基于传统技术和金融模式所确立的监管规则与法律规制,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新特征。构建开放条件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以及新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顾问制度和投资者教育制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风险自负原则"是源于商品交易的"买者自负原则"在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中的具体体现。正如在普通商品交易中买者自负原则始终存在适用前提一样,证券投资者风险自负原则的适用也是有条件的,其适用前提经历了由一般的"卖者自慎"、"言者当心"发展到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尤其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更是如此。对"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可以发现,承担适当性义务的主体应当是证券经纪商,证券经纪商之适当性义务内容主要包括识别、确认投资者以及进行风险揭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6年至今基金市场的持续迅猛扩张,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知识、投资理性缺乏的问题日益凸现,切实有效地开展投资者教育迫在眉睫。本文在总结国外成熟市场开展投资者教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基金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形探讨了提高基金投资者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创新制度,融资融券在给投资者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投资者作为融资融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风险的控制尤显必要和重要.针对融资融券市场投资者面临的自身原因导致的风险、市场风险和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我国宜通过引导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严格的资本监管系统、完善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民事责任和建立与证券相关权益的保障制度等方式来控制投资者的风险,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融资融券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外商投资中的专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国投资者而言,专利与产品、价格、广告、市场推广等一样,是一种常用的市场党争手段,甚至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外国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根据市场结构的不同,其采用的专利策略也有所不同。本文仅从外商投资法律实务角度,结合具体行业和例子,就不同市场结构下外商所采用的专利策略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何希志  孙晓黎 《法人》2004,(5):102-103
随着QFII为国外投资者打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中国A股市场基金的投资者将不得不面对基金市场价格与其实际异国证券资产市场价格背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利刚 《法人》2013,(1):12
近期华夏银行理财产品拒绝兑付事件,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12月3日,发现该产品已无法兑付的投资者到华夏银行上海分行抗议。"零违约"似乎成为了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特色,但笔者认为,这一特色并不值得标榜,这意味着投资者只要购买理财产品就可以获得无风险的收益,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反而成为了奇货可居的商品。风险往往来自于这样的无知和经验主义,相信很多人在签订理财产品协议时,都会被要求抄上这样一句话,大意为本人已经知晓其风险,后果自负等等。然而,又有多少投资者真正了解自己购买的产品的风险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是金融市场乃至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因此,应重视保护投资者利益.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的必要性.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风险转移市场同时也会带来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的新风险,投资者教育的核心是客观揭示风险.而该职责应由政府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担任.  相似文献   

11.
设立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红 《法学》2005,(7):112-117
近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券商的操作性风险急剧增大,在此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急待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作为证券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海外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立法与实践经验。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尚属一种制度创新,为成功创建投资者保护基金,有必要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并加以本土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评级机构发挥着弥补市场缺陷、强化金融产品信用之功能。然而,由于巨大的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所提供的预警和信用评估之功效,离期望值相去甚远。亟需通过引入过错推定及市场欺诈法理,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并将其一体纳入金融监管之范畴,让投资者得以像分享阳光般地分享信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我国《证券法》立法宗旨之一,关于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规范是正在加快制定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条例》中的一项内容。投资者行使权利和享有权益不仅有利于其自身,而且也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转。通过立法与执法加强投资者组织化程度,保障投资者组织群体利益对提高投资者地位意义重大。投资者保护组织可以在不增大"代理成本"的情况下,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委托代理问题",也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与提升企业价值。投资者保护组织应定位于中介组织、专业组织和法定组织,依法运作,依靠监管机构、司法部门和市场力量,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保护,采取多种方法,有效并合理地维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机构投资者的管理方面,我国法律法规还处在逐步完善阶段,相关规定的法律效力不高且比较分散。要健全机构投资者管理法规,就必须明确机构投资者法律规制的正确导向。要依法促使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理性对待股权投资,善于发现金融产品的远期价格。  相似文献   

15.
过分拘泥于股东有限责任势必影响甚至危害债权人的利益,为了既能维护公司稳定、避免因撤销公司这一极端处罚行为导致社会经济动荡,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禁止投资者滥用公司人格独立、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一、创业板市场没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在湘财证券主办的“中国西部企业融资实务高级研讨会”上强调,创业板市场的推出需要一系列先决条件,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环境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他强调,要加强监管水平,强制信息披露,通过法律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的信心是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开创创业板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主板市场以外的融资渠道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并非创业板市场都必定成功。市场的成功有赖很多因素.其中树立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的信心是…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与投资者发生争端后的损害赔偿目前逐渐发展为以体现受损投资公平市场价值为主的充分标准.在公平市场价值的估算上,国际投资仲裁视不同情形采用基于收入的估值方法、基于市场的估值方法或基于资产的估值方法来确定东道国对投资者的赔偿数额.中国投资者在向东道国提起索赔时,应根据诉由和证据科学地采用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检察风云》2014,(22):4-5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经有一句宣言:“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在刘俊海教授看来,我国资本市场当前低迷的症结并非资金的匮乏,而是投资者信心的匮乏。由于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致使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融资、轻回报”,“重效率、轻公平”,“重发展、轻规范”,“重创新、轻诚信”的烙印。因此,没有投资者保护,就没有资本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CDR是指在香港及海外上市的公司,想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或流通其股份而设计出的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它的发行对我国投资者、上市公司和国内资本市场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探讨了拟议中CDR发行的法律障碍,并为我国推出CDR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一些持有设在浙江的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金信信托产品的投资者相继到该公司在绍兴、泰州和温州的几家营业部“讨说法”,起因是这些投资者所持的信托产品的推出者—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30日被银监会浙江监管局、金华市政府宣布停业整顿,投资者不知应向谁去讨回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