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56例水中尸体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裕山 《法医学杂志》1995,11(3):108-110
作者20多年收检水中尸体456例,对一般情况、溺尸征象和溺尸征象受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作了统计分析。结合办案,重点讨论分析了死因和性质与尸检、案情、现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二分髌骨较罕见,系因青春期二个或多个髌骨骨化中心(化骨核)未融合而形成,临床误诊为骨折的屡有报道。为提高对二分髌骨影像征象的认识,避免法医学鉴定失误,现分析行法医学鉴定的3例二分髌骨资料并结合文献,阐述其形成原因、组织学变化、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症状体征。3例被鉴定人均为成年,因膝关节外伤后出现膝部疼痛,曾被医疗单位诊断为髌骨骨折,委托损伤鉴定2例,伤残评定1例。依据Saupe’s分型法,其中Ⅲ型2例,Ⅱ型加Ⅲ型1例。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熟知二分髌骨影像学征象并与髌骨骨折鉴别,可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窒息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死者是否为机械性窒息死亡、以及作案手段是判断案件性质、指引案件侦破方向的重要因素。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诊断机械性窒息需要结合尸体体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多方面综合判断。PMCT在骨折的检测、异物的检测和气体的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作为常规检验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研究机械性窒息案例中舌骨骨折、甲状软骨骨折、椎间盘真空现象等多个征象的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机械性窒息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14例吸食海洛因致死尸体的检验,对尸体征象及其内脏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2):228-229
<正>1简要案情范某,女,55岁。某年7月25日被人跪压胸部持续约1h。伤后当天前往医院检查:胸部无明显外伤,轻度红,左下前胸部第6~9肋区压痛,胸廓挤压试验(+)。伤后1周进行法医临床学检验。伤者胸部未见明显外伤征象,阅胸部CT片:左侧第8、9肋骨腋缘段结构扭曲,局部轻度塌陷成角改变,为弯曲骨折;对应右侧第8、9肋骨走形自然,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图1)。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县造纸企业工人在清理废纸浆池时,发生3起中毒事故,造成13人死亡。纸浆池是用来储存含大量硫化碱细纸浆的,呈全封闭式。事故发生后,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对纸浆池进行了抽气检测,池内气体含有浓度为1000mg/m~3的致命毒气——硫化氢。 1 硫化氢气体中毒的尸体征象经尸体检验,13具尸体的主要共同征象是:两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类似“红眼病”。两眼睑上沿有一道线型充血带,形似  相似文献   

7.
扼死又称掐死,是用手压迫颈部,使意识丧失,至窒息死亡。本文介绍40例扼死案件的一般情况、尸表征象,并对部分征象的形成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SPECT/CT在法医鉴定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影像学检查资料具有客观真实、可永久保存、部分影像征象可重复再现等特点,是法医鉴定的重要依据。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本文介绍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  相似文献   

9.
应用骨发育的X线征象进行骨龄鉴定.不仅应用于确定运动员年龄,还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鉴定中犯罪嫌疑人、受害人年龄的确定.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体各部位骨骼的发育不同步,但在特定的年龄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导致死亡发生的疾病、暴力或衰老等因素即为死亡原因,简称"死因"。确定死因是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法医实践中,死因鉴定错误时有发生[1],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3]。对于死因鉴定错误的案例,国内外以个案报道为主,缺乏对鉴定错误成因的系统分析。机械性窒息是法医实践中常见的死因,尸体征象表现为颜面部发绀、瘀点性出血和器官淤血等,称为窒息征象。其不具有特异性,不同尸体变化较大,与窒息相关的案例容易产生误判。本文选取某地经办的3例窒息相关死因鉴定前后不符的案件进行纠错分析,为避免死因鉴定错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 2001年10月11日8时许,在某公园公共厕所后发现一下身赤裸的女性尸体。由于身上皮肤有轻微出血与窒息征象,引起了公安机关注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法医学鉴定的范围也日益拓宽,涉及到影像学资料的法医学鉴定案件日趋增多,合理有效地应用影像学资料来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是法医学鉴定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X线片及CT片的有关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探讨。1利用骨折愈合过程推断受伤时间骨折愈合过程在X线的表现征象可以分为4个阶段犤1犦,即骨痂形成期、骨痂连接期、骨痂成熟期及骨痂塑型期。其中骨痂形成期在法医检案中的应用价值颇大。此时常常需要鉴别受伤时间与X线片征象改变提示的时间是否相符的问题。学术界通常认为[1,2,3]骨痂形成期的时间为2~4周,但…  相似文献   

13.
对于溺死尸体,尸表检查和解剖检验所见有时会缺乏特异性,溺死诊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中最为困难的工作之一。本文从病理学征象、实验室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及虚拟解剖技术等方面对溺死诊断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细致的综述,并展望溺死诊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火灾时有发生,发生的起因也千差万别。火灾发生后,因火的燃烧,人为救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场往往遭到较大的变动与破坏,许多反映现场的客观征象多已丧失;火场中的尸体,有的是生前烧死,有的是死后焚尸,还有除燃烧以外其它原因致死者。  相似文献   

15.
朱世峰  申迪  朱彤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0,(2):228-229,I0011
1案例资料吴某,女,50岁。2017年4月28日上午9时许,因事与他人发生纠纷,纠纷后吴某电话报警。110民警接警后10分钟到达现场,现场勘查发现吴某在家门口静坐,无痛苦表情。民警于9时15分6秒对吴某进行伤情拍照,照片示:第3、4、5左手掌背部皮肤明显“肿胀”,似皮下“血肿”,“血肿”近腕部于第3掌骨近端背侧的皮肤上,有类针眼性损伤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余无损伤征象,见图1。9时25分9秒对吴某左手背部皮肤再次拍照,发现其“血肿”吸收较快,“血肿”体积存在迅速缩小征象,见图2。图1、图2显示左手背部皮肤均未见表皮剥脱及皮内、皮下出血。民警现场告知吴某24小时内到派出所开具法医学伤情检验鉴定委托书。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肺出血常系胸部遭受迅猛钝性暴力作用所致,弥漫性肺出血作为一种类型,相对少见。在法医学鉴定中由于缺乏胸部外伤征象或因合并有心性疾病,易被认为是猝死的一般病理改变。因此,正确认识胸部外伤后弥漫性肺出血的病理特征及其在死亡中的作用,对得出客观公正的法医学死因鉴  相似文献   

17.
连接蛋白43与心性猝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部分心性猝死者死后尸检时心脏没有发现明显病理学异常征象,过去均将其归属原因不明的猝死范畴。近年来研究显示,心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对于心性猝死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x43结构、功能以及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法医检案中,常把结膜出血作为判断机械性窒息死亡重要体表征象之一,但在非窒息死亡的案例中,亦可见结膜出血现象。如何区别二种结膜出血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尸检发现,对结膜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在法医学鉴定中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1材料来源1.1材料本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19.
在尸检工作中,笔者总结分析了1980~1992年扼死14例中第3~6颈椎椎前筋膜的出血灶情况,对正确鉴定他杀扼死很有价值。解剖见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者11例,不明显者3例。全部是女性。3岁半至50岁9例,60岁以上2例。凶手系女性1人,男性13人;青壮年13人,少年1人。在11例颈椎椎前筋膜有明显出血灶中,颈部浅、深层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舌骨和喉软骨骨折4例,占36%。椎前筋膜出血范围平均2平方厘米,最大者3.4cm×4.3cm,尸体窒息征象显著。椎前筋膜出血灶不明显者主要表现为颈浅层肌肉出血,舌骨及喉软骨无骨折,但尸体窒息征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特丁磷(terbufos),又名特丁硫磷、叔丁硫磷、抗得安、特丁甲拌磷、特丁3911、AC92100,是首选拌种剂、土壤处理剂‘¨。由于特丁磷中毒缺乏特异性临床与尸体征象,易造成漏鉴或误鉴。本文报道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