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主义思想在19世纪出现过一次重要的发展与革新,这一发展与革新源自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马克思在对传统世界主义思想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提升和改造。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对既有世界主义思想的批判沿着两条思路展开,一方面,从理论上揭露了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方式的经济世界主义的伪善性,以及受到这一生产方式基础制约的自由主义世界主义的软弱性;另一方面,批判了在唯心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基础上的,以世界主义之名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之实的外交实践。批判并没有让马克思回到社群的边界之内,而是进而提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主义思想,马克思的世界主义思想沿着两条相互联系的线索展开,其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无产阶级普遍性质的分析;其二,关照到人类实践,表现在通过革命的国际主义以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之中。本文旨在从马克思经典著作着手,梳理"世界主义"概念在马克思文本中的多元面向,厘清马克思对传统世界主义思想的批判和革新,从而为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世界主义思想是一种具有很强人文主义倾向的思想体系,其价值理念包括了伊斯兰文明中的人类兄弟平等关系、和平观念、普适的正义观念、个人尊严观念、宗教自由和宽容观念等。古代伊斯兰文明的世界主义思想从古兰经教义出发对伊斯兰文明的理想社会模式进行了探索。近现代的伊斯兰世界主义思想重申了个体价值中的公正和正义原则,并提倡个人道德和友爱精神,以维护和平、实现人类大同,建立铲除人间不平等、公正与幸福的"世界新秩序"和"正义王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日益重视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的研究,对澳大利亚与日本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起步晚、层次低、研究领域狭窄、科研队伍不强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澳大利亚与日本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析,并提出了加强相关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是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旨在探寻应然世界的理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它的两种主要思想传统。世界主义发轫于智者学派,成形于近代的康德,到贝兹和罗尔斯那里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社群主义可上溯至柏拉图,成形于近代的黑格尔,当代的沃尔泽与弗罗斯特则是两位典型的国际关系社群主义学者。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在于四个方面:人的概念、国家的道德地位、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以及未来向度。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价值两端,各有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只有综合这两种视角、融合个体价值与社群价值,提倡道德共存与对话,才能摆脱理论困境,推动现实世界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可能是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中苏关系不仅对世界与中国影响巨大,也极富戏剧性。在短短20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两国就从结盟到亲如兄弟,又反目成仇以至兵戎相见。中苏关系的这种重要性与戏剧性,使得探讨中苏关系具有双重反思意义:第一,反思中苏关系,可为当前如何协调中国外交与与内政提供极为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构建数字主权是数字时代欧盟政治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欧盟在构建数字主权问题上呈现诸多新动向,包括聚焦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整合欧盟内部数字市场,以及重视数字领域国际协调。这些新动向既受数字时代欧盟战略危机和战略雄心的双重驱动,也体现欧盟针对多年数字实践的政策反思,同时与数字领域国际形势的客观变化有关。欧盟建设数字主权,有力提升了欧盟在数字规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引领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规则调整,并对数字领域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平衡数字监管与技术创新是欧盟构建数字主权的关键,美欧关系是欧盟构建数字主权的重要变量,欧盟构建数字主权也将与全球数字治理进程深刻互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主义价值的回归促进了世界秩序的转型,由特殊主义和权力政治为导向的国际秩序逐渐转向以普遍价值和全球正义为依归的复合多层次的全球社会秩序。而面对2008年来世界秩序转型中的新情势、新挑战,世界主义需要重新全面审视"国家"回归的可能性,重新认识与社群主义的争论;在非西方国家普遍崛起过程中摆脱西方中心观念,将非西方价值与文化纳入世界秩序构建中去;同时,在全球发展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世界主义价值"落地"的方式。世界主义可以从人类整体主义、政治去中心化以及具体问题解决的在地化等角度加以完善,这为世界秩序的转型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中拉关系历来是拉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中国与墨西哥关系的研究则是中拉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期刊登了《对发展中国和墨西哥关系的几点思考》,对中墨关系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前景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在中国的拉美研究领域中,对拉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期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依赖的朋友,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石.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看法出现多元化趋势.《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再思考》一文基于对近来中外相关观点的反思,再度阐释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关系的历史基础和主要现实问题.文章承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在中国外交中的基础地位,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关系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全球力量的转移和国际事务更趋复杂而面临的主要矛盾或失衡性挑战,提出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关系现实所制定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战略,不仅应该继续包含重要的地缘政治考虑,更有必要增加解决全球范围功能性议题的思想和原则.文章最后就如何改进这一新战略的具体支撑点进行了初步评估和思考.文章不仅对研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对研究中拉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均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既吸收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以及进化论等思想,也从中国传统思想中寻求理论支持,最终形成了具有"天下"特色的世界主义思想。本文将以梁启超本人的著述、言论和社会活动为基础,归纳其世界主义的主张和观点。从早期"三世六别说"转向国家主义,并最终发展到具有世界视野的天下思想,这种变化反映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追求。在梁启超的天下主义设想中,主张建成强有力之政府,进而实现"世界的国家",并对全人类有所贡献,这对于当代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与东盟国家投资市场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阳  高媛 《东南亚纵横》2003,(12):20-2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 ,双方的经贸合作也越来越向纵深方向发展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中国西南与东盟间的竞争与合作双重关系体现得也越发明显 ,尤其是在投资领域。本文先对双方投资市场环境进行比较分析 ,进而对双方今后在投资领域的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美经济框架对话"是战后日美双方缓解贸易摩擦的三大谈判机制。对三大谈判机制及其各自内部子议题的对比研究发现,贸易谈判中外压强度和谈判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称关系。在这些谈判机制中,美国对日外压与日本国内的内压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双层博弈。内压的结构与价值诉求、利益指向是分析贸易谈判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中国的核安全战略也必然要随着国际核安全形势的变化完成后冷战时代的转型。不了解俄美间的核安全互动,就无法了解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核安全态势,也无法看清中国所面临的核安全环境。因此,研究冷战结束后俄美核安全关系的发展历程,揭示两国在核安全领域既合作又防范的关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学术意义。苏联解体所导致的俄美关系的制度根基的变化,为两国的核安全关系和核裁军谈判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从而也为当代的核安全研究与核裁军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多年来尚未见到我国学术界对冷战结束后俄美核安全关…  相似文献   

14.
行为体侧面分析法对国际关系研究盛行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挑战。依照组织体与文明体两个侧面,国家间关系被分为四种类型,而中国与印度属于不同组织体、不同文明体的国家间关系。以软实力的三个构成要素进行检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不总能获得印度民众的青睐,中国的价值观吸引印度民众的眼光也有难度,唯有文化能发挥较大作用。假定行为体具有共同反应导致体系理论受到局限,国际关系研究不能忽视组织体与文明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伦理研究进行了初步评述。国际关系学长期忽视了国际伦理问题,生存逻辑、实证立场、时代背景以及对古典现实主义的误读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全球问题的出现、"成熟科学"的要求、学术研究的伦理指向都意味着应该"认真对待伦理"。冷战结束后,政治理论与建构主义推动了伦理回归:前者主要讨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规范问题,后者则从规范与经验相结合的角度评估国际伦理的限度与可能性。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伦理研究尚缺失对国际伦理现象的解释,并主张从理性选择、规范动力等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非洲非政府组织与中非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非洲非政府组织积极关注中非关系,成为影响中非关系发展的新因素.它们多关注中非关系的问题领域,对中国对非洲外交特别是对非洲援助、贸易和投资提出了许多批评和责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非政府组织的对华言论,不仅进行了积极的舆论回应,也初步调整了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经贸合作关系问题,是研究俄乌两国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在独联体问题上被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在简要回顾俄乌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俄乌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对一些具体合作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和判断.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今后仍将是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前景依然总体看好.  相似文献   

18.
《国际观察》2021,(1):75-105
当前学界对不同层面上规范传播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影响规范传播的因素,如权力、文化、国内制度和国家利益等,然而这些研究在本质上都局限于探讨规范传播者和规范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并未能将规范传播置于一个更大的关系网中进行考察,因而在其考察规范传播时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规范接受者的主动选择性。本文利用关系理论对规范传播进行考察,以关系类型作为自变量,探究不同的关系类型对规范传播结果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明清两代与朝鲜半岛政权之间的关系类型、2012–2019年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关系类型、中美建交后两国间的关系类型以及相关规范传播情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本文认为全方位关系类型和主动型关系类型更加有利于规范的传播,且主动型特点越明显,其规范传播的效果就越佳。这一特点对于今天中国向外推广自身支持的规范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芳 《国际观察》2016,(6):116-127
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两国在军事领域中交流与合作状况的政治反映。随着"中美新型军事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中美双方学者都为此进行了理论探讨。从目前研究的现状分析,两国官方和学者就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内涵、彼此的军事互信、新型军事关系的构建路径以及双方间新型军事关系的前景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认知。对这些认知差异的把握及对其原因的理解和分析对于双方更有效地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话语分析、文本解读是西方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倡导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以福柯的"话语观"对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话语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关系;同时提出将批判性话语分析为核心的"多维话语分析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作为具体的话语分析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