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姜丽丽 《前沿》2006,(1):193-195
唐甄生活于明末清初,是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著有<潜书>一书,是他思想的精华,并被收于<四库全书>之中.人们在提到他时,往往称他为早期启蒙思想家.但是,启蒙思想是欧洲反封建运动中资产阶级运动的铺垫.如果我国有类似的思想要称之为"启蒙"的话,也应区别对待,不应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等同.而且,唐甄的思想也不能认为是启蒙思想,因为他虽有贬斥君主、男女平等等言论,但是与真正的启蒙思想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中则反映出了他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并且,其思想也还属于传统儒家思想,并没有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五四”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人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评说“五四”。前不久,有学者对“五四”的起因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拟就“五四”若干问题的评价,谈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激进主义的产物,是非理性运动。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妥当。“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激进主义的产物,而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和政治复辟逆流而发起的。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首先是袁世凯称帝,实行卖国独裁,提倡尊…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产儿”,巴金不同于一般“五四”启蒙作家之处,就在于他既是现代启蒙进步理念的高扬者,又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参与者,两者的容纳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嬗变构成巴金特殊的精神景观。“自由德性”是巴金从无政府主义中获取的思想精髓,这使他拥有永远指向未来的现世批判武器,也是他晚年审辨中国激进现代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转向,是在继承五四启蒙理念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最终目标,探索而得的启蒙新路。《新青年》同人的分化打破了"不议政治"的困局,在近代中国诸多社会思潮相博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介入过程中,五四启蒙实现了从文化立人到革命救国的内涵转变,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创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新篇章。从五四时期到新时代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启蒙经验也必然助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一百年里,五四运动的启蒙作用在政治、文化、历史等不同领域都得到了深度研究,但在中国美学的现代性问题上,相关研究主要见于零散的个体人物美学思想分析,缺乏整体性的学科探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美学的现代性启蒙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科独立的理性意识启蒙,对作为审美价值新根据的个体自由意识启蒙以及美学意识形态的现代性力量之启蒙。这三层意义开启了中国美学不同于欧洲美学的现代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欧洲与中国历史上都有两种启蒙运动,即自由主义的启蒙与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这两种启蒙在欧洲历史上是先后衔接的,在我国历史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则是并列发展的。在我国,这两种启蒙的发展都历经曲折的过程。当今,我们要重新启蒙,重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还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眼光,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文明的精华,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启蒙。  相似文献   

7.
70年前的“五四”实际上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两个部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痛斥封建礼教,批判传统文化,在“五四”这曲时代交响乐中,突出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但是,当时极力推崇“德”、“赛”精神的五四青年,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泥淖中越陷越深的贫弱祖国。当务之急乃民族救亡图存。这样,当思想启蒙的第一主题达到高潮,救亡图存的第二主题  相似文献   

8.
"启蒙与救亡"的变奏:孰是孰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与救亡"的变奏,所言说的本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在发展逻辑,同时它也成为近代思想史的基本主题之一.该学说的发明权之争其实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哪种理论对历史和现实更有阐释力."启蒙与救亡"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依赖于从严复、邹容到陈天华这些历史当事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李泽厚、舒衡哲和史华兹这些历史阐释者的阐发而获得.实质上,"启蒙与救亡"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何者更重要?如今"救亡压倒启蒙"理应转向"启蒙就是救亡",国家富强与个人自由应协调一致并相互补充,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100年前,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把肇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由此,民族救亡与思想启蒙交汇一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新文学革命以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反思精神、自由博爱等建构了"现代性"核心内涵,启蒙现代性"人的觉醒"倡导"人的文学",审美现代性反思中国文化群体、民族国家、个体等的价值关系,可以说"现代性"贯穿了中国整个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11.
木子 《前沿》2007,(11):249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前,胡适从关注政治到潜心思想文化启蒙,五四运动后他又从思想文化启蒙转向言论干政,且一度走到参政的边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热衷政治之外,更在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他试图用实验主义来抵制各种外来思潮。这种转变既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五四时期文化人身上的焕发,也是《新青年》文人群体裂变的重要标志,更是胡适最终在政治上倒向国民党集团的远因。  相似文献   

13.
从(新青年)杂志创刊的1915年9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人们称之为“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有既相关但又各具内涵的两个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伟大的革命运动唤醒了万千群众,它需要英雄人物,也造就了英雄人物.在这不平凡的岁月,出现了以陈独秀、李大创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他们上承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下启五四时期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同为先驱者,由于社会历史与个人因素的种种限制,他们的命运归宿以及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却不尽相同,研究这些差别以及引起这些差别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代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史记 《求索》2012,(4):168-169,126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提倡白话文,发展新体诗。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诗人选择了伟大的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必然。本文通过对"五四"运动中的代表诗人田汉、郭沫若和胡适的诗者思想剖析,凸显了惠特曼对中国新诗人从创作思想到创作手法的影响,惠特曼在其特定历史年代下创造出的超越时代的民主、自由的精神,在他身后的一百多年里仍闪耀着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爱国的热血青年高擎反帝反封建和科学、民主两面旗帜,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新的一页。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先驱者面临两大时代课题:一是启蒙,二是救亡。一方面,在思想文化上反思国民性弱点,重塑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国民灵魂;...  相似文献   

16.
从表面上看,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运动的目标关乎政治(外交),但从另外的层面讲,五四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运动。其一,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其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的一次社会化实践,使新文化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从而真正成为一场社会化的运动;其三,自运动发生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力量对五四文化的建构从未停歇,五四文化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和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民主科学、开拓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作出的历史选择孕育了民族复兴的"筋骨肉",并明确回答了近代中国的时代之问——"中国向何处去"。今天,中华民族欲在新时代实现"现代化强国""祖国完全统一""人民幸福生活",必然要在五四精神引领下、在五四革命道路指引下接力前行。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出身于书香门第,先从儒学秀才转为康梁维新派,后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又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早期领导人转向党内异端"左派反对派",最后寂寂而终.他在北大红楼度过"五四"时期,不仅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更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俗"的历史根源,就来自于当代中国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但"反三俗"不可上升为"新道德主义"式的无情批判.面对"道德失范"而实施的社会救赎,亦不可将作为启蒙产物的"个体主义"之丧失作为代价.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体制"建设与"文化心理"建构同样重要,它们理应内外互补与一体两面地得以同生共进.  相似文献   

20.
救亡与启蒙     
<正> 五四爱国运动,到今天整整七十一年了。在我们缅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英雄业绩的同时,不由使人想起了近年来思想舆论界出现的一种怪论,即所谓“救亡压倒启蒙”的论点。要知道,中国人民在救亡斗争中所战胜的,是最强大、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列强。然而,按“救亡压倒启蒙”的观点看来,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完成这样光辉业绩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直到现在,他们的眼睛还没有睁开,如今还得补上资产阶级启蒙的那一课。提出和附和这一观点的,既不是蒙童,也不是对中国革命史茫无所知的人。我们不禁要问,怎么会作出这样不顾事实的、荒唐的论断来呢?五四运动就是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影响全国、震动世界的爱国运动;这个运动又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