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论核损害民事责任中的责任限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先凤 《法商研究》2006,23(1):82-90
核损害责任法律制度中的责任限制原则,是指核装置营运人和装置国对一次核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只在规定的索赔期内承担规定限额的赔偿责任。这一原则是对核营运人承担绝对责任的一种补充,也是对核营运人承担风险责任的合理分散,其意义在于消除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的忧虑,促进核能和平利用事业的健康发展。核损害责任法的责任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赔偿数额和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2.
近几十年,核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核事故造成的损害屡有发生,核安全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核损害民事责任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鉴于核损害的破坏力巨大,出于最大限度维护受害人及公共利益的目的,笔者认为对核事故的归责应遵循唯一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任原则,由民用核设施营运人作为唯一责任人承担核损害的全部赔偿责任,无论其主观上对损害的发生是否具有故意或过失.但这种责任的承担不是绝对的,在战争、冲突、暴乱、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这些情形下,营运者可以全部或部分免责.对于事故发生后的赔偿问题,应设置两个层次的赔偿制度:第一层次由营运者进行不具有额度上限的赔偿;第二层次在营运人无力赔偿时由国家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3.
刘久 《法学杂志》2018,(4):122-131
核工业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保持我国核大国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核电工业的发展又面临着核损害事故的风险。因此,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对于核电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起正式实施的《核安全法》对核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我国现行核损害赔偿制度依然不成体系,存在专门立法效力层级过低,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内容不够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有利于保障核电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够依法尽可能地补救损害所产生的后果,同时有助于完善我国核法律体系,更为适应核电"走出去"的新形势。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我国未来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要明确制度目标与宗旨,界定核损害的定义与范围,确立营运者严格责任制与唯一责任制,提高营运者责任限额并实行财务保证制度,建立健全核保险,确立并细化国家补充性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侵权损害赔偿是民法学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行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并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时,受害人有请求赔偿的权利,加害人员有赔偿的义务。这就叫做因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它是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发生的一种债的关系。承担这一侵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原则,民法学上也叫归责原则。自罗马法以来,各国立法多觌定“过错责任原则”为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
连带责任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带责任是多个民事主体不履行连带债务、实施共同侵权行为或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而应共同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方式,其中每一个责任主体都有责任应权利主体的请求承担全部民事责任。连带责任的意义在于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连带责任的固有弊端在于导致责任主体所承担的责任范围与其主观过错程度或行为的危害性不相符,有违责任自负原则和公平原则。关于连带责任制度的改革,当前有一种趋势是限制连带责任的适用,我国在连带责任制度的设计上既应体现对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又应明确连带责任适用条件、适用范围,适用的责任形式,以防止连带责任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我国雇主责任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主责任是受雇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不法侵害第三人时,由雇佣人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等方面有别于-般侵权责任.2003年我国首次在侵权法中确立了雇主责任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该条简单的司法解释,难以对社会生活中模糊复杂的雇佣关系和雇主责任加以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操作,必须从明确界定雇佣关系的范围、区分雇主与雇员不同的归责原则、在确定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同时允许受害人直接要求雇员承担赔偿责任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雇主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民法通则》中的连带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本文作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财》)中的九处较明确的连带责任规定和四处可作连带责任理解的规定,分别命名为表见连带责任和准连带责任,并加以分析比较,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揭示了它们共同的和不同的法律特征。民法上的连带责任,是指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范围内,应由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对其他人的民事责任承担、分担或顺序承担。承担这种责任的人叫连带责任人。连带责任人承担的可能是全部责任,也可能是其他当事人承担不下的剩余部分责任。连带责任的设定(或法定、或约定)为债权人、受害人充分受偿提供了法律保证,有利于商品交换(民事流转)的安全迅速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有利于促进物质  相似文献   

8.
胡卫 《政法论丛》2015,(2):119-126
矿害责任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其规制规则简单粗疏,不能为受害人提供有效救济,制度供给不能满足司法需求。应以危险责任法理为基础,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中心明晰矿害责任的法律构造;对矿害责任承担规则予以具体化,以满足不同情形下矿害责任的司法规制;并应对矿害责任承担方式进行梳理,活用多种责任方式为受害人提供周延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从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品责任立法的现状来看,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是消费者保护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确定产品的职业提供者对该产品造成的损害应承担的责任”。根据产品责任法,如果产品有瑕疵致使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人身遭受伤害或财产受到损失,则生产或销售这一产品的有关者都要对受害人承担赔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政府采购工程施工致人损害不适用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这一制度存在较大缺陷。造成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立法,包括立法过程中的问题和相关法律的救济渠道不健全等。政府采购工程施工致人损害应当适用民事侵权,这是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更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受害人权益的需要。对于由于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的过错导致的施工致人损害,应当适用过错原则,由政府和具体施工方承担连带责任进行赔偿;而对于招标采购过程合法但施工过程致人损害的,应当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由政府在一定的限额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由施工方补足。  相似文献   

11.
日本《原子能赔偿法》规定原子能经营者对核事故承担绝对责任与无限责任。因此,核事故发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赔偿范围。在这次事故中,虽然因放射能引起的健康损害还没有现实出现,但是,为避难产生的精神损害、财产损害,对土地建筑物损害,对农业、渔业的损害,谣传损害,清除污染的费用等,赔偿数额巨大。因此,如何确保赔偿资金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法律规定的保险等措施(1,200亿日元)是远远不够的。日本的《原子能赔偿法》没有规定国家的赔偿责任,国家构建了原子能损害赔偿支援机构,对该机构交付国债支援赔偿。  相似文献   

12.
Since 2007, five scientists involved in Iran’s nuclear program have been killed under mysterious circumstances.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nuclear scientists have come under direct attack. Scientists are legally civilians. Like the rest of us, they are protected by laws prohibiting murder and perfidious killing, and enjoy civilian immunity during wartime. Moreover, powerful moral arguments oppose assassination policies specifically. Nevertheless,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just war allow for the partial extension of combatant status to civilians who are either threatening or responsible for unjust threats. Weapons manufacturers, their factories and employees, are accorded less than absolute protection within just war theory, and even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Dramatic events compel us to think through these issues of political violence in a principled manner, whatever our particular views on the Iranian case may be. The various moral arguments against assassin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omplex status of munitions workers on the other suggest that scientists involved in weapons manufacturing may in some cases be morally liable to direct harm, as well as being legally liable to proportionate collateral damage.  相似文献   

13.
核能的和平发展和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核电站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起步,到本世纪已经达到了商业化发展的水平,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能源。但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随着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等重大核事故的不断发生,核安全特别是核损害赔偿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与核损害赔偿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出核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可为我国制定《核安全法》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核电大发展的背景下,核安全许可制度对于确保安全前提下的核能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通过各种层级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由核设施许可、核活动许可、核物质许可、核活动从业资质许可构成的核安全许可制度体系。面对核安全监管的紧迫需求,我国还需从核安全许可立法体系和管理体制两方面对核安全许可制度进行完善。正在制定中的《核安全法》应发挥核安全基本法的作用,对现有的核安全许可进行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5.
提高核安全水平需要强化核安全监管的独立性。核安全监管独立性的本质是核安全监管机构能够在不受其他主体的不当影响下就核安全相关问题做出决定,并有能力履行规定的核安全监管职责。核安全独立监管的法理基础是核安全问题的专业性要求、政监分离的原则和监管政策稳定性的需求。核安全监管机构根据其设置模式主要分为与传统行政部门合并的核安全监管机构、隶属于传统行政部门的核安全监管机构和独立于传统行政部门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核安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提高我国核安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需要制定核安全法明确其法律地位,规定其统一行使核安全监管权,并将其设为直属于国务院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或部门(委)以提高其行政级别。  相似文献   

16.
根据侵权责任法对血液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医疗机构除了承担过错责任外,也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在向受到损害的患者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血液提供机构追索赔偿,较之以往的相关法律有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规定比较笼统,文字表述也存在歧义,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抛掷物致人损害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侵权,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这种侵权行为,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失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说不通的,而应当由可能致害的业主负责。这种归责原则的确定,实际上采取了一种对于因果关系的推定机制。而对于责任承担,各个可能造成抛掷物危险的业主应承担按份责任,在赔偿范围的问题上适用公平原则。对此,应建立完整的、综合性的抛掷物致害救济体系,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how liability questions will be resolved under current Australian laws for automated vehicle (‘AV’) accidents. In terms of the parties that are likely to be held responsible, I argue that whether the human driver remains liable depends o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levant AV is automated, and the degree of control the human driver had over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the particular accident. Assuming therefore that human drivers would not be held liable for the majority of highly and fully automated vehicle accidents, plaintiffs will have to establish liability on part of those who manufacture, maintain or contribute to the operation of AVs, under the claims available in Australia's product liability regime.This article then turns to the problems of proof that plaintiffs are likely to face in establishing AV manufacturer liability in negligence, or in a defective goods claim under Part 3–5 of the Australian Consumer Law (‘ACL’). Firstly,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AV accident, due to the technical complexity of AVs and due to ongoing concerns as to the explainability of AI-decision making. Secondly, plaintiffs may struggle to prove fault in a negligence claim, or that the vehicle was defective for the purposes of Part 3–5 of the ACL. Essentially, under both actions, manufacturers will be held to a duty to undertake reasonable testing of their AVs. Given that it is currently impracticable to completely test for, and eliminate all AV errors, and due to the broader social utility the technology is likely to offer, plaintiffs may face evidentiary challenges in proving that the manufacturer's testing was unreasonable.  相似文献   

19.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到日本政府排海方案,存在核污染风险的法律规制问题。排海方案实施行为违背多项国际环境保护义务。日本环境法规制在福岛事故前后发生变化,《放射性污染特措法》对日本国内核污染进行系统法律规制。国内法规制体系相对严格使得日本政府将核废水从国内排放转移到海洋排放。核污染风险法律预防需要突破剩余风险的限制,不能够按照达标排污即合规的常规预防思路,而应当采取特别预防,从风险的内涵定位、判断要素、禁令诉讼等多方面对其规制路径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 《时代法学》2003,1(1):83-93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包涵两层意思: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但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并分别具有丰富的内涵。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历史发展所使然。由于该原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和平等地参与国际谈判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意愿,故而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该原则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格,其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环境保护领域。它是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能获得国际习惯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