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总结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政治逻辑,而中国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和特点却是中国采取符合经济比较优势的渐进式经济改革的经济逻辑。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与其改革方式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这种逻辑在于中国改革方式的选择始终以降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为导向,这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并非完全对立,充分认识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应该注意的是,生产力才是整个社会发展最活跃和最革命的成分,经济制度变迁带来的效应只能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显现。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1,(4):95-95
彭正波在《理论导刊》2010年第12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决策实践,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实现了平稳的经济和社会转轨。之所以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中的非正式制度与渐进式改革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是: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渐进式改革,企业亲市场张力不断扩展,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互动、博弈所引致多次的制度变迁。渐进式改革是一种成本--风险倒置法的改革,制度公共风险累积,促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的制度功能,要满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目标,还必然满足国有资产增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困境和出路叶泉梅睿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不同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人们把中国过去十多年的改革视为“渐进式”改革的典型,把苏东国家的改革视为“激进式”改革的典型。据此,有人曾极力推崇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而否定苏东...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的实质,是以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作为社会转型动力并寻求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体制变革,其典型特征体现为政府主导型的渐进式改革,并建立在特有的中国国情基础之上.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证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需要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既要民主,又要权威;既要自由,又要集中;既要变革,又要稳定,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面临的最深刻的矛盾.能否有效协调这些矛盾,是对渐进式改革的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尽管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的方式不同 ,但无论强制性抑或诱致性制度变迁都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制度变迁的过程也表明 ,组织变迁的方式和组织内部相关的制度安排 ,只有在政府与作为直接生产者农民之间达成协调一致 ,才能使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绩效达到最佳状态 ,所以 ,制度变迁中既要发挥政府作用 ,又要考虑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这是建国后农村经济组织变迁 ,提供的最基本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嵘均 《思想战线》2023,49(1):31-4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道路,既具有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又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相促进、全面性和协调性相统一、渐进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相协调、包容发展和共建共享相统筹的现代化道路。从思维创新角度来说,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的新起点,必须明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开辟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敢于打破路径锁定与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或变迁的动机来源于经济主体追求更大的利益。在中国进入近代化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知识资产逐渐成为了私人权利。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因素包括:外部压力、阶级推动和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辩证法告诉我们: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改革的目标是扬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改革这种“第二次革命”,必然是渐进式的革命。通过局部性、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旧质因素的逐渐消失、新质因素的逐渐成长而实现。这种渐进式改革比之突变式、一次完成的“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有很大优点,可以避免造成混乱和不必要的损失。实践证明:中国走渐进式改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及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变迁的效果主要由制度变迁的方式决定。区分制度变迁的方式存在三个模型: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供给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自发演进的制度变迁和人为设计的制度变迁模式;激进式变迁方式与渐进式变迁方式模式。本文对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指出目前的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还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能完全偏离其原有的历史轨迹。科学、客观地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从中汲取各种有益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未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与中国制度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就从制度变迁层面提供了一个考察区域经济理论体系的视角。当前区域政策理论忽略了对制度变迁中区域经济利益主体行为影响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研究还不完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学在区位理论、研究方法、主体定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区域经济研究也将对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家理论的研究方面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丁建定 《学习与实践》2009,(11):131-139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过30年的历程,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还将面临许多问题,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必须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目标,构建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选择正确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选择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水平评价指标,并注重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功能。只有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问题解决以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逐步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它的丰富性、独创性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引起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对于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研究成了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世界性课题。虽然中国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缺陷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表明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本文从民间金融产生的客观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民间金融一般发展趋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现在建立民营银行并非最佳选择,而可以借鉴日本的信用金库制度,利用商会和行会的力量来进行整合。同时,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现有机制让其合理化,给其正当的名分让其发展而非一味取缔或者将其强制和迅速的纳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16.
历经曲折的反垄断法草案终于进入了审议程序。这不仅是国内经济变迁所需,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的制度前提。反垄断的目标,不仅是强调公平和社会正义,更重要的是利用市场机制达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这一效率目标;三大反垄断制度,是国际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我国的反垄断法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反行政垄断,并重点规制行政行为与行政垄断;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科学设置,事关反垄断执法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诺思的制度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为制度变迁理论。这一理论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分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强调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以及可能因低效的制度变迁导致的经济停滞。通过介绍诺思的理论找出其中的科学内涵,表明其对主流经济学的贡献。最后指出这套理论的缺陷,尤其是在对待私有产权制度时的狭隘。  相似文献   

18.
系统反思西方转型经济学和全面梳理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和条件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虽然是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系统反思与检视,但是这种反思与检视并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一种颠覆式的抛弃,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并加以适当的修正与创新,不能割裂式地理解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国经济体制变迁具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是中国40年改革最为宝贵的经验。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既要反省渐进式变迁的消极层面,也要防止过度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多年的国企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国企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国企改革面临的任务依然紧迫而艰巨;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的国企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渐进式改革有利也有弊,渐进式改革也不是无限期进行的;国企改革要突出解决所有者缺位难题。  相似文献   

20.
倪秋菊 《理论月刊》2003,(10):62-63
转型后期,从21世纪初开始,预计在2008到2010年结束,在这一阶段,市场经济应基本发育成熟,经济的发展走向可预期的规范化,渐进式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分步走的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双轨或多轨并存的局面,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制复归和扭曲的可能,这就需要决策者把握时机,加大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转型的后期任务。文中主要谈到三个问题: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问题、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制度支持、如何维持稳定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