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究竟是一种什么理论,它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表明,这一人权学说宣扬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剥削权、压迫权、统治权。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马克思论断的科学性、真理性。  相似文献   

2.
对“人”认识上的争论,是当今各种人权学说分野的起点。以“自然人”为前提的人权学说强调人性起于天然,是同一和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理论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实践中必然导致利己主义的人权盛行,将人和人权“二重化”。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人”理论,以人的社会物质性为人性的依据,指出人性是变化发展、受制于社会关系的产物,理论上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飞跃。在实践中昭示,人权的真正实现不是靠在国家内部推行民主,而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只有把人从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才有名副其实的“人权”。如此,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权的现实基础,科学地说明了人权的性质、内容和演变,使人权说由抽象走向具体,由空洞的口号变为合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一贯以“博爱、平等、自由”来标榜资产阶级国家是最“民主”的国家。其实,打着最“民主”旗号的内幕却是肮脏、罪恶! 资产阶级国家虽然与封建国家不同,它取消了封建的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然而,资本家拥有工厂、矿山、农场、商店、银行,而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不得不受资本家的剥削,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实际上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财产,保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所以,这里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公民不能有任何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行为,否则,他们就会出动军警、  相似文献   

4.
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从思想上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必须不断清除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其表现一是以抽象的个人自由、平等作为价值的基础,竭力宣扬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自由;二是从剥削阶级的本性出发,把金钱作为价值目标,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金钱;三是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认为个人利益是人们行为价值的唯一而且普遍的鉴定者;四是以“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全面展开且走向深入的今天,出于历史造成的思维惯性,一提平等,便和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平均主义对号入座,甚至于把资产阶级鼓吹的抽象平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平均共产主义也拉扯进来,使社会主义科学的平等原则蒙上了尘垢。在为数不多的探讨平等问题的文章中,又是众说纷纭,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出现理论混乱。党的十三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坚持经济、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强党的建设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都与平等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等原则,既作为理论问题。又作为现实问题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者按: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作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毛主席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資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毛主席还指出: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  相似文献   

7.
《人权》2001,(1)
从严格意义上说,作为一个普遍的政治理论概念,“人权”最初是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来的。 17世纪,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政治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束缚,确立自由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洛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系统地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洛克断言:“人类天生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在他  相似文献   

8.
巴贝夫平等思想探析岑燕坤巴贝夫的平等思想,是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利益的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巴贝夫的著作是“表达过无产阶级要求的文献。”①他的平等思想“成了法国无产阶级的所特有的战斗口号。”“是“从对资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反应中产生的”、③既同资产阶级平等...  相似文献   

9.
天赋人权说     
“天赋人权”系旧译,现在一般译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说是一种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主张人天生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人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也是不可转让的,丧失了这种权利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如果统治者破坏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为恢复自己的“自然权利”就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要说的是党坚持历史唯物论,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的历史经验。开头作点一般的论述,然后主要论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八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这种经验。(一)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有两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指出,“由于有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的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他是“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论”(列宁语)的。资产阶级及其学者一贯宣扬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费尔巴哈也不例外,他的人本主义片面地认为  相似文献   

11.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吗?长期以来,错误的宣传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自由、平等、博爱是专属资产阶级的,因为这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口号,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必须拒绝这三个词,否则就"资"了。时至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今日,有人还把这三个词当作一个可怕的武器,拿过来攻击重提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这实在是一个可笑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杨奎松 《协商论坛》2013,(12):54-55
供给制在中共革命过程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这种体现平等理念的分配制度并未坚持下去,而是逐渐转向了以森严的等级制为标志的职务等级工资分配制度。对于这种情况,毛泽东曾有过一种解释。他说,这是因为进城以后,“原来在解放区实行供给制的人员占少数,工厂职工是工资制,机关、企业新增加的人很多,他们受资产阶级影响很深,要把他们原来实行的工资改为供给,也不那么容易。”因此只好迁就现实,做出让步。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在我国多次泛滥。值得深思的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每次都打出抽象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帜,作为向党和人民进攻的武器。因此,进一步剖析抽象民主自由人权的实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树艳 《前沿》2010,(14):34-36
平等和自由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两大支柱,平等的观念历史悠久。平等渗透在每一项宪法权利之中,是每一项宪法权利都必须具备的要素。平等不仅仅是一项原则,也是一项权利。平等一直以来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特别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为大多数的国家所采纳,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原则,大多数国家都确立了平等的原则以期在整个社会实现一种制度意义上的平等(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阶级是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封建阶级信奉的是宗法和等级专制的价值观念,这是为了在意识形态上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信奉的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不同的社会作用。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神学蒙昧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打起了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旗帜,他们主张天赋人权,人人生来平等;主张将目光从来世转向现世,从“天堂”回  相似文献   

16.
走向平等     
近代以来 ,如何走向平等成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资产阶级平等观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经历了一个从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到结果平等的逻辑展开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指导 ,吸取前人研究成果 ,研究中国的现实国情 ,建立平等的竞争秩序 ,实现起点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辩证统一 ,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内涵是机会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社会的平等化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形式平等、实质不平等的平权社会阶段.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平等与资本主义平等一样,仍然是机会平等、形式平等.机会平等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它可以跟社会主义社会结合,并可以充分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在平等领域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平等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仍然需要高扬机会平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者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进步作用,肯定了以下几点:(1)自由心证制度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它反映了除封建地主、贵族以外各阶级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搞刑讯逼供、有罪推定、主观妄断,只讲等级、不讲人道、侮辱人格、无视人权等,与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主张完全背谬的。“自由心证”制度是对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一个彻底否定。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9.
杨帆  袁记平 《前沿》2009,(10):133-136
机会平等是资产阶级针对封建神权和等级制度提出的,在当 代西方则由于哲学家们不同解读,而在哲学向度上呈现出在平等和自由方面的两种路径。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对机会平等进行新的研究,关键是要合乎我国国情。其中首要的机会平等就是保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20.
"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与实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族共和"思想包括共和政体下"国家之统一"、"民族之统一"和民族(种族)平等三重含义.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对"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表述来自此前"共和统一会"对"统一"的解释.由于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认为国内的种族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问题均已解决,因此,"五族共和"思想表现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同化,通过民族同化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