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社区治理当前面临风险情境的挑战,因此需要加强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居民有效参与是应对风险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主要从物质、制度和规范角度分析社区的应急体系建设,而较少讨论何种应急管理策略可以形塑恰当的社会环境以构建个体韧性,激活主体力量。对此本文结合行动系统理论,构建了行动视角的韧性机制建设框架,并结合浙江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杭州市杨柳郡社区的案例分析,阐释针对行动系统不同部分的社区应急管理策略。研究发现,文化系统中的价值与规范是动机的来源,确定性是人格系统理性认知和行动的条件,党建引领和社群网络的结合是推动多主体参与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行动视角下的社区韧性机制建设框架,对推动社区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地区优势为依托的"先导式发展"路径割裂了发展理论与社区自身的禀赋,难以适用于脆弱性交织的贫困落后地区。着眼于社区脆弱性的反脆弱发展,以是否减少社区脆弱性为标准,从降低社区敏感性、暴露度和提升社区风险抵御力的维度出发,遵循"补短助强"的短板效应逻辑,通过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多元主体互动和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实现社区脆弱性的消减和社区的内生性发展,为探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的规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适用刑罚的强制性司法活动。在我国,社区矫正从试点到全面试行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基础和司法环境。优化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应遵循人道、公平与正义、平等、保障人权等现代刑罚理念,构建多维联动的创新机制,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作为欧美国家的一个专业职业,社会工作自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嵌入在已有的本土行政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并受其形塑。通过比较同一社区中三类社工嵌入模式及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不同结果,发现这三类嵌入模式在自主性、专业性、社会性方面各有优劣,构成了社区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如果三类社工能够通过合作“扬长避短”,则可以实现多元社区善治;然而目前之所以出现行政化依附等现象,恰是因为三类社工的地位不平等,以及无法在服务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目标等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可以从平衡社区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的角度改善政策,以达到去行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重组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也带来了世界的巨大变化。其中,社会空间重组所导致的社会区隔及社会排斥现象日益突出,增加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风险与挑战。在社会空间理论的视阈下,以合肥市滨湖新区F社区治理实践为例开展分析,发现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利益诉求多元化导致社区治理满意度不高、共治共建共享主体目标不一导致共治难以形成合力、治理文化纽带脆弱等困境。解决空间重组所带来的这些治理问题,需要重塑社区"公共性",寻求多元主体间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以党建为引领,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格局;以文化为纽带重塑社区情感,强化社区认同。  相似文献   

6.
社区协商民主有其平等、理性、开放、共识等特点,是新时期推进社区民主治理的有效载体,有着畅通表达渠道、扩大居民共识、整合多元利益、构建和谐社区等作用.针对当前社区协商民主存在的制度保障完整性不够和制度操作指导性不强等问题,本文从厘清社区协商民主与政府管控的权力边界、完善社区协商民主的“三会”制度和处理好社区协商民主过程的内容、主体、保障、组织等环节探讨如何优化社区协商民主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制度风险,这种风险集中表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对正当程序的违反和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检察机关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不仅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充分的理论基础,而且更是控制社区矫正制度风险的应然选择。目前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客观上增加了社区矫正的制度风险。因此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已成为社区矫正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被形象地称为"自行车王国"。当前的研究大多揭示了自行车盗窃被害的社会和法律方面因素。从生活方式暴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视角来看,当前的研究从家庭层面及社区层面反映了影响当代中国自行车盗窃被害风险的一系列重要变量,包括被害目标吸引力,被害人的防御力,暴露于犯罪的风险。从天津搜集到的数据表明,住房类型、成年家庭成员数量、社区贫困程度以及社区违法犯罪情况都与当代中国城市自行车被盗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构建合格的矫正环境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实质性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江西省在社区环境上存在基层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力资源匮乏、社区功能缺失的现状;家庭环境中不完整家庭、“留守孩”家庭较多现象也给矫正带来了不利影响;教育环境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法律环境在具体的法规建设上仍是空白,社会群众的法律认识也存在误区。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试学”机制等是构建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环境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碧江区区委组织部针对社区党建组织普遍不健全、党建工作关系不够顺畅、部分党员干部素质不高以及基层党建服务设施平台薄弱等党建方面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索创新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享、多元服务共担“五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在破解社区组织治理难题,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公共环境治理是代表行政力量的上级政府与居委会,代表市场力量的物业公司与代表社会力量的业委会或居民代表大会三方力量主体在社区公共场域内交互作用、共同参与的动态行动过程。在LX社区公共环境治理实践中,行政、市场、社会三方力量主体在组织结构、行动逻辑与行动策略方面存在差异,加之社区资源分配不均衡、权力配置不平等,激化了各力量主体的自利行为,导致社区公共环境治理出现责任真空,具体表现为行政监督缺失、市场服务缺失和社会参与缺失。解决上述问题关键要做到如下几点:重塑权力结构,强化行政监督;明确契约内容,完善市场服务;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区矫正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本文作者直接参与了北京市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文章介绍了北京市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社区治安方式 ,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和社区警局共同参与。它要求社区警官经常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也要求社区公众承担起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各种不同社区类型逐渐形成,并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文化、城市人文生态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伴生的一些新型社区存在着各种潜在的社会问题,正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在社区认同度、社区参与度以及对警察的信任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测量水平。探讨和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警务-e..N的关系,对于深化社区警务理论及创新社区警务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的政策工具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研究多是从总体或侧面进行概括,简约化地用一种模式来界定政策执行。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引入“路径—激励—督查”的分析框架,对21个特大城市的风险防控政策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特大城市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一策多制”的特征,即“一项政策、多种工具(机制)”。特大城市的风险防控综合运用了政策复刻、细化、创新、加码和变通五种工具,由于风险防控具有刚性和强制性特征,特大城市在政策工具选择时以“遵从为主、应变为辅”。清晰的政策路径规定了特大城市的行动路线,追责问责与专项督查共同约束政策遵从;政策路径的模糊性、正反两类激励与督查中的容错机制,则为政策应变提供“弹性空间”。研究的贡献在于:跳出科层制下政策工具选择的单向线性思维,提出地方政府“一策多制”的政策执行模式,发掘“路径—激励—督查”不同因素的交互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应是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展示舞台,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应建立平等协商、合作互惠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中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民间"草根组织"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互赖式社区治理结构",但在"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下,这种治理结构往往以"垂直型等级性互赖治理结构"呈现。"垂直型等级性互赖治理结构"因其民主性低、高风险性、"互赖空间"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所能实现社区治理成效的有限性。为了实现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社区治理结构应从"垂直型等级性互赖治理结构"向"平行型平等性互赖治理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社区基金会在激活社会服务资本,整合社会资源,满足民众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受资源环境的影响,社区基金会为实现以上功能会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其背后的行动逻辑很少有研究涉及。文章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选择上海Y社区公益基金会为研究案例,通过从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外部联合与内部重构两个方面,对基金会的依赖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基金会发展路径选择的内在动因。研究发现,受组织环境的影响,社区基金会被迫通过情感化的关系认知与接纳、资源获取的理性抉择、利益共识的达成这些策略为争取组织资源而努力。同时,为了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挑战,社区基金会也会主动通过结构调整、开拓多样化的资源渠道、政治的妥协与倒逼对环境产生影响,并间接地创造着基金会的发展环境,以提高自身改造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河北省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社区矫正工作创新"研讨会交流了部分地市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探讨了社区矫正新理论,研究了社区矫正实务中的立法与制度建设、推进行刑一体化、执法风险与过错责任追究及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对于繁荣社区矫正学术研究、促进实务工作健康发展、为立法部门和管理机关提供智力支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深入社区,依靠社区力量开展警务工作,因而社区居民的参与是实施社区警务的必要条件.但在目前社区警务开展过程中,社区参与存在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社区警务乃至整个社区自治的发展.应分析导致此现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推动社区警务中社区参与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社区感研究——基于上海市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感(Sense of Community)作为一种连接居民与社区、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要素,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在结合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及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居民社区感的测量、影响因素、发展现状与趋势、社区感的作用及培育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基于实证调查的数据,本研究开发了一个信度和效度兼具的中国城市居民社区感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城市居民社区感主要由归属感和满意度两大因子构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社区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婚姻、政治面貌、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因素(居住时间、居住地区、社区环境)和互动因素(社区参与、居民间互动、社区支持)。其中社区环境是社区感最重要的影响变量,居民的社区互动与社区感是一对具有双向影响的变量,社区归属感主要受社区参与和居民间互动的影响,社区满意度主要受社区支持的影响。现阶段上海市居民的社区感普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城市和城市化并不必然对居民的社区感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