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源于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存有诸多耦合,其逻辑前提乃在于法本身的效力。本文从向度和效度二个方面对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进行解剖,揭示了推进效力的实然与应然状态及由实然向应然进发的理论逻辑,指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效力大小依赖于法治本身的完善、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2.
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由来已久,至今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当代西方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及其症结法与道德关系不仅是一个应然与实然的重大法哲学理论问题,也是关乎...  相似文献   

3.
法律制度是静态的应然,司法活动是动态的实然,实然的状态理应接近或者等于应然的要求。佘祥林一案再次猛然撞响了法治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法律思维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思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状态,它与法治相互关联,融为一体。因此有必要在法理学层面就其法律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应然性和实然性加以考量和探讨,并从法治与法律思维关系方面,即从法的经济本源、正义和规则、程序等涉及法的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法律思维实乃法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张震 《北方法学》2014,8(5):131-140
实现一种以应然性价值共识为指导,再返回到实然性的规范宪法主义,从而为当前政治治理的正当性提供证立与阐释,是规范宪法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从世界范围来看,法治国概念经历了从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兼具形式法治国和实质法治国的内涵。从形式上看,包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个要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概念统合下的规范实质,仍然体现普遍法治的基本要义,须强调法治与宪法、人权的内在关系。站在规范宪法学的基本立场,对宪法文本相关条款进行规范分析,有利于为当下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提供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法存在着实然和应然两个领域,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区分。实然法,顾名思义指的是历史上和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法。西方的一些法学家还把它叫做实证法(Positive Law)、制定法、意志法和主观法。因为它们能为人们的感觉所证实,是立法者制定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和体现。黑格尔把实法叫实定法,因为在他看来,自然法或哲学上的法也是实际存在的,只不过是它未经国家确认因而未能以确定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罢了。他认为自然法和实定法分别属于法的一个方面,自然法属于法的概念,实定法属于法的定在。法的理念就是它们的统一。应然法与实然法相对应,指的是应该存在但并未真实存在的法,由于它只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只是表达了人们对法的一种价值追求,因此又叫理想法。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当今制度改革的最大热点。法治社会里,法官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卫者,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本文通过对应然与实然、能动与保守、实体与程序、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四个问题的阐述,来细化法律法治星空下的法官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本文指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助于形成对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价值的明确而理性的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悟和承认才能使法律生活具有它真正的尊严和完备性。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经过长期而痛苦的过程才取得的珍责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诉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只有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化解社会矛盾,才能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使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一、两条法理分析的途径:应然与实然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古希腊就开始出现“自然法学”的法哲学理论。自然法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存法律为实在法,为描述方便,且将所有与所谓自然法相对应的现实的实在法称为“世俗”法,以知识产权法及相关条约为例。 从学理上讲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研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必然性、应然性和实然性研究,对法的实然性研究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定的实然性(法律的静态),二是法律运行的实然  相似文献   

11.
高层声音     
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刻领会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领法治建设。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建立健全与宪法相配套、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法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强  相似文献   

12.
李文鹏 《法制与社会》2010,(31):237-237
社会不断由"应然"走向"实然",教育功不可没。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个个"应然"走向"实然"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艰难历程中,教师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强大推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古代思想家对法的应然与实然问题的追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是一本打开了的教诲人们的百科全书,它展示给我们许多绘制现实和通向未来的智慧.沿着人类文明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法的萌生及其嬗变的纵向脉理,考察古代社会一些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在法的应然与实然问题上的学说,无疑会带给我们一些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法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的应然与实然李步云法的应然是指法应当是什么,法的实然是指法实际是什么。前者是法的理想状态,后者是法的现实状态。究竟能否将法作这样的区分,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是法哲学需要研究与回答的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6,(11):1-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和谐社会已经开始从理念走向现实,从应然走向实然,从蓝图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6.
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廉政实践密不可分。如果以廉政制度为标准,廉政文化是形而上的概念,而廉政实践则属形而下的范畴。文化是制度和实践的反映,但又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超脱于制度和实践。法律依实践和实现程度分为三种状态:实然、制定和应然。如果将廉政制度对应于制定法,廉政实践对应于实然法,那么廉政文化则属于应然法。应然,即为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理想状态,它为制度和实践提供了理念指导和理论支持。实践证明,廉政制度的建立及其践履过程,离不开廉政文化的参与。如果仅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的法律制度,而缺少法律文化的支撑和民众心理的…  相似文献   

1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机关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的核心要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检察工作才能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有效解决检察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检察机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转化为广大检察人员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8.
将迁徙自由重新定入宪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无论从公民基本权利的应然角度还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然角度已势在必行。而澄清人们对迁徙自由认识上的几个误区则有利于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曾云燕 《法制与社会》2012,(16):166-167
本文从应然与实然这一对哲学命题入手,厘清了西方法社会学方法论的优势之所在,并从西方法社会学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外部学术环境两个角度论述了其具有方法论优势的天然原因,接着从西方法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之广阔社会背景、研究对象之宏观立体维度、研究角度之动态实践切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西方法社会学之方法论优势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分析西方法社会学方法论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建设实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克冲  饶谋 《法制与社会》2011,(6):256+259-256,259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律师执业只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地学习研究,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职能定位和基本要求,以及当代律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应该履行的光荣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